【小九寨征文】屏游山阴古道
【小九寨征文】屏游山阴古道
文/钱塘沙
去华家垫走萧绍古道,是区网络作家协会组织的首次户外采风,遗憾的是因身体的原因,我未能参与。然而微信群里不断传来的信息和视频却时时撩动着我的心弦。
萧绍古道是一个历史的符号,一个文化的符号。其实“萧绍古道”这个称谓只是近人的叫法,细究起来,应称之为“山阴古道”。秦始皇统一天下,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在大越之地建山阴县;南朝永定年间,又分山阴为山阴和会稽两县。其时,山阴县的西界直到今天的临浦,因此,散落于萧山东部会稽山脉间的古道,都可称之为“山阴古道”。
历史为华家垫保留了一段山阴古道,一块块经历了千年风霜的顽石垒砌成的山道,穿行在如画的会稽山中,沿途的山水向你诉说着山道上的故事,有越王的金弋铁马,也有百姓的柴米油盐;有远处寺庙传来的悠悠钟声,也有茂密的竹林里响起的高吟浅咏。雨不停地下着,传来的照片和视频中,有苍翠的峰峦间溪流奔腾,幽静的山峪里小鸟啁啾。一位满头青丝的女郞,着一袭白衫、撑一把红伞,缓缓地踱向竹林深处,女子的背影,在雨帘下,带几分朦胧,又有几分清晰,就象历史把这几分朦胧、几分清晰的背影留给了我们。
这样的古道在萧山还有几处,而这些游走于会稽群峰间的古道有一个共同的终点,那就是兰亭。一千多年来,这条条山道,成了文化朝圣之路。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官居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南渡后散居在浙东的文化名人,在兰亭举行了一次雅集。这天,萧山方向有两个人也这样闲闲地穿行在山阴古道上。他们中一位叫许询。许询,出身世家,才华超群,与孙绰并为一时文宗,善析玄理,时为清谈家的领袖之一。西晋灭亡后,许询随父居山阴,目睹西晋的倾覆,他不想参与政治。朝廷屡屡请他出仕,都被他婉拒。为避免得罪王室,他到钱塘江畔的永兴县(今萧山)隐居,可是朝廷还是要征他做官,于是,他只得抛弃家产,将永兴、山阴的二处家宅舍为寺,其中在永兴就是现在的祇园寺,他自己先后在西山、仙岩、北干山等地隐居,终身不仕。许询与王羲之、谢安、孙绰、郗愔、司马昱(晋简文帝)等交游很深。另一位是高僧支道林,支公幼年流寓江南、精研佛理并擅清谈,深受时人赏识,与王羲之、许询、谢安等名流相契重。后在剡县沃洲小岭立寺传道,期间与许询多有往来,虽然史事多被时间湮灭,但人过留名,如今的河上镇,还有一座以支公的字命名的“道林山”。俩人都参与了兰亭雅集,也许,白衣女郞脚下的山道上,还留着许询和支遁的脚印。兰亭雅集这是一场文化的盛会,若干年前,我曾写过一篇《二十年前忆兰亭》的小文,对当时场面的描写如下:“暮春三月,一群文人在这里聚会赋诗,天朗气清,凉风习习,众人错落地散坐曲水流觞溪边,谈文论玄。潺潺的溪水,载着酒觞,载着诗意,在兰亭间穿行。日已向午,案上诗稿渐厚,微酣的羲之,一一细审后,跌迦而座,以手支颐,沉思良久,倏忽而起,铺纸开毫,略一停顿,便执管疾书,一纸甫尽,一纸又接,笔停回眸,稍改两三处,便掷笔而起,独立于池畔观鹅。众人为羲之书法所吸引,纷纷围观,表情或思、或喜,或惊、或愕。”今天的华家垫采风也是一场文人的雅集,虽然从与会者的名望和规模形制上看,是无法与1600年前山那边的那场雅集相提并论的,但是,山道上已留下了他们的脚印,历史有时候就是在不经意间留下的。
---------------------------------
官方微信:shu2016816
萧山网络文学第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