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SCI用了一个月,第二篇用了两个星期,第三篇用了3天时间
本人是一名临床专业研究生(移植科),白天上班(周一到周五门诊),晚上熬夜搞科研,移植科天天忙都要命,完全都是挤时间做科研的,不信的话可以问一下移植科的朋友。我们毕业的要求就发一篇SCI即可,对期刊没有要求,也没有其他的要求。
研一刚开始的时候,导师送我们去参加meta分析培训班。因为这个出文章快、成本低,方便毕业,在这么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开展实验这些研究的,也只能搞搞meta分析,发一篇论文毕业就算完事了。学习meta分析结束之后,我和同学就开始找课题做meta分析,令人无奈的是找了差不多一年,自己都没有找合适的课题做meta分析,不是被别人做过了就是没有试验数据可以分析,跟大海捞针差不多。
很快研一就结束了,转眼间到了研二,由于找不到课题,自己非常着急,生怕不能按时毕业,那段时间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后来听本科的同学说:“meta分析已经被临床医生搞烂了,该做的都被前辈们发表了,现在大家都跑去做生信数据挖掘,反正meta分析你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课题,还不如试试生信数据挖掘这些。
根据同学的提示,我开始转向学习生信数据挖掘,在公众号找到一些课程学习。由于自己是一个完全零基础的小白,什么东西都不懂,甚至连R在哪里下载的都不清楚,前前后后估计问了相关老师几百个问题(R包的安装、代码报错这些遇到无数次报错、论文选期刊等问题),从R安装开始到论文完成用了一个多月。在老师的建议下,论文投了一个比较低分的OA期刊,幸好遇到比较好的审稿人,给了小修,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和润色一下就被接收出版。当时看见接收的邮件,自己差点激动哭了,内心无比的开心,因为论文接收就意味着可以毕业了。
学医的路很长,为了以后能找到好的医院,自己打算继续读博深造,既然有读博士的想法,只能继续咬咬牙多搞几篇SCI出来。有了第一篇SCI的基础,后面做免疫评分、铁死亡这些生信数据挖掘都是比较顺利完成,遇到的问题少了很多很多,麻烦老师的事情越来越少了,出文章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为自己已经有一定的经验,脑海已经形成一定的论文模板。记得第二篇SCI用了两个星期就完成了,第三篇只用了5天时间。
研究生三年就发了3篇论文,数目不多,研究的东西也比较简单,甚至有人说这就是在“灌水”。但是对于移植科的研究生来说,这是非常艰难的事情。没有经费、没有平台、导师不管,周一到周五白天上班,晚上熬夜搞科研,除了这些还要上课、开会、准备大大小小的考试,搞得自己头发越来越少,说白了这些论文都是用生命拼出来的。
科研不用容易,都是需要用自己的青春、汗水、眼泪作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