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的作者李绅真的悯农?其实他为官腐败奢侈,一个菜杀三百只鸡

《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们小时候就已是背的滚瓜烂熟了,虽然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它讲的具体是什么意思,但是能知道在提倡人们节约粮食。

其一中意思大概是写农民播种耕作,天下都没有闲田,可还是有农民饿死,揭露当时各阶层的不平,凝聚了诗人的愤懑之情;其二描述的是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从这首诗来看,诗人李绅是一位近民、朴素的君子。但是纵观他的一生,你就不会这样觉得了,实际上他的生活十分奢侈,作风低下!

李绅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人,虽然是出自官宦之家,但是早年丧父,由母亲拉扯大,也许是在这段时间生活艰苦才体会到农民的不易,写出的《悯农》这样贴近农民艰苦生活的诗句。不过在李绅中进士入仕之后,悯农之心已经是荡然无存了,逐渐变成了一个作风低下、生活奢侈的伪君子。

奢侈宴乐司空见惯,节约近民荡然无存。《本事诗》中记载李绅曾经邀请刘禹锡“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鬟髯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除了这低下的作风,他在生活上的奢侈也没几个人能与他相比,李绅喜欢吃鸡舌,经常要吃鸡舌,而每次吃鸡舌要杀掉三百多只鸡,被宰杀的鸡在院内堆积如山,这与之前怜悯同情农民的他已经是判若两人。

古代并不像现在,奢侈、拿公款吃喝算是普遍的,不足为奇。可是李绅的道德行为也太让人厌恶了,在他没有发迹前,经常去李元将家中,叫李元将“叔叔”。而在李绅发迹后,李元将降低自己的身份称“弟”与“侄”想要巴结他,可是李绅都不高兴,偏偏要李元将称“孙子”才接受。(其实李元将也是自找,为何偏要作践自己?)

李绅为官嚣张跋邑,不念旧情,无中生有。《唐语林》中还有这样的记载:李绅路过开封桥,一个路人没有给他让路,事后李绅下人把这个人抓了这个人,(可见李绅霸横)谁知此人贵为皇族,把李绅吓出一身冷汗。

李绅在考进士是认识一位姓崔的人,此人在后来担任宣州馆驿巡官。李绅来到此地,因为催巡官没有主动见他,派人抓来催巡官:“你我曾相识,今我来此地,为何不来相见?”说完杖打催巡官二十大板。

李绅为官蛮横无理,百姓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淮河、长江外出逃难,下级向他报告。可是李绅对下级说:“见过用手捧麦子?饱满的总是沉在下面,那些在上面得秕糠会随风而去,这样的事不必报来。”

说到李绅就不得不说他的“吴湘案”。此时的李绅已经是74岁高龄,担任淮南节度使。当时地方官员吴湘被人举报,说是强娶民女,贪赃枉法。李绅接案后,直接判以吴湘死刑,不过有人认为吴湘是被冤枉的上报朝廷后,经过调查,强娶民女是无中生有的事,而贪赃虽有,但也罪不至死。可是李绅不听,一意孤行,最终还是把吴湘推上了断头台。

李绅为何要执意杀死素不相识的吴湘?简单说就是当时朝廷分为两党,一方以牛僧孺为首,故称牛党;另一方以李德裕为首,故称李党,而李绅属于李党。吴湘的叔父与李德裕的父亲有恩怨,而李绅为了巴结讨好李德裕,执意杀死了吴湘。这样看来李绅也不过是是一位趋炎附势的小人而已。

不过后来“吴湘案”水落石出,而李绅已经去世,但是该惩罚的还得惩罚,最终李绅得到“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得惩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