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可能是“吃”出来的,预防血栓,从饮食方面下功夫
血管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血管健康,人体的各个器官才可以获得充足的营养和血液支持。
倘若血管硬化,形成斑块、血栓,就会堵塞血管,影响到血液的输送,给身体带来健康隐患,比如常见的心梗、脑梗,就与血栓的形成有关。
而说到形成血栓的原因,与不健康的饮食脱不开干系,因此,想要保持血管通畅,预防血栓的形成,首先应从饮食方面下功夫。
1、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感,如奶茶、蛋糕、糖果等,但这类食物摄入过多,不仅可导致血糖水平升高,诱发高血糖,还可导致血脂水平升高,使血液变得粘稠,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血管可逐渐变硬,形成斑块,最终形成血栓。
2、高盐食物
在烹调食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到盐,盐本身也是身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但盐的使用不能过量,否则不仅会诱发高血压,还可刺激、损伤血管,导致血液变得粘稠,使血管堵塞。
除了烹调食物时少放盐,生活中还要少吃腌制的食物,如咸鱼、咸菜、腊肉等,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盐分,同样可损伤血管,诱发血栓的形成。
3、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现代人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肉类食物在餐桌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这类食物摄入过多,也会给血管健康带来隐患,尤其是牛肉、猪肉等红肉以及经过油炸的肉类,其中含有大量的油脂,经常食用,会导致血脂水平升高,血液变得粘稠,久而久之,可形成血栓。
除了高脂肪食物外,鱿鱼、动物内脏、虾、蟹、蛋黄等食物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如果大量摄入,也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诱发血栓的形成。
4、吸烟喝酒
吸烟不仅仅会危害到呼吸系统的健康,香烟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也可损伤血管。比如尼古丁就可刺激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导致血压升高,而一氧化碳又会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各个器官缺氧。长期吸烟,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形成。
酒精对血管也有很大损伤。酒精进入人体之后,可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还会导致中枢神经变得兴奋。偶尔一次喝酒对健康影响不会太大,但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中枢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的状态,可刺激血管,进而损害血管健康,加速血栓的形成。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功能也开始逐渐下降,我们更应保护好血管,防止血管堵塞。想要使血管健康,首先应管住嘴,对于上述的几种食物一定要严加控制,与此同时,生活中还要多喝水,坚持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保持血管通畅。
另外,近期如果出现眼前发黑、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等症状,或许是血管堵塞的信号,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