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性思考

导语:

2020年,我与一家从事机械制造行业的国有上市集团公司(以下称B企业)进行深度合作。B企业以生产重型机械为主,主要用于道路、桥梁建设。改制后,形成集团型组织构架,下属有4个事业部、6家分公司,产品市场以国内为主。2020年,集团公司总计员工24000余人,其中50%以上为生产技能类员工,其他为技术研发人员、市场销售人员,是真正集“研、产、销”一体化的企业。
B企业改制后,逐步向市场化运作方向转变,公司管理体制也逐步规范和优化。由于B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经营效益较好,员工工资水平处于同行业、同区域相对较高水平。但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较差,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方面。
原有的企业管理方式是基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方式,企业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存在部门设置混乱,岗位设置随意,因人设岗,人兼多岗,人浮于事的现象;员工的观念相对落后,没有强烈的市场意识;企业薪酬水平相对较高,但无法形成对核心人才的激励,员工队伍整体士气不高;缺乏客观科学的价值评价标准,存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现象;整体员工队伍偏老龄化,基础素质不高,虽近年来在逐步引进高校毕业生和专业人才,但是,“老人”的流动性很低,“新人”的流动性比较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输血”和“造血”功能发挥得很不理想。
随着企业市场化运作和市场竞争的加剧,B企业意识到,依靠当前的人力资源队伍是无法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近三年员工离职调查显示,工资待遇低、缺乏职业生涯发展、分配不公是员工最不满意的三个方面,调查结果出乎B企业高层意料,高薪一直是该企业引以为豪的地方,为什么员工却反映待遇低,高薪为什么实现不了高激励?
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发现主要还是与企业薪酬管理体系有关。因此,B企业决定将薪酬改革作为2021年管理重点改进项目,解决分配问题,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薪酬体系评价三原则

不可否认,薪酬水平高低是评判薪酬体系好坏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但并不是评判的唯一标准。“没有最好,只有最适用”或许是评判薪酬体系好坏的唯一标准。
在设计企业薪酬体系时,企业不能刻意去追求科学性、先进性,更不能单纯地用薪酬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符合企业利益,满足员工利益,符合社会环境,并且适合企业才是关键。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企业薪酬体系的评判标准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诠释。
总体来讲,能够支撑企业良好运营的薪酬体系就是“好”的体系。
回到本案例,B企业之所以下定决心进行薪酬体制改革,有多方面的原因。近几年,虽然企业效益还好,但是,老职工的收入并没有相应地增加,新老员工在收入上存在不公平现象。例如,新入职的大学生,收入跟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员工差不多,老员工心理肯定不平衡。再比如,企业三年前招的80多个本科生,现在留下的不到30个,有机会的都走了,企业留不住人。尽管这是企业在转制过程中,由于体制惯性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是,职工收入不公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B企业在2021年改制,改制后的员工工资体制没有太大的改变,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运行。企业工种主要以生产类为主,员工工资主要以计件为主。由于B企业以前对技术研发类业务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这方面的力量比较薄弱,企业近年来也重点加强研发队伍建设,急需技术研发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工资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但他们是目前对薪酬意见最大的员工。营销人员通常是提成制,在底薪的基础上,根据销售业绩提取提成奖励。管理人员跟技术人员一样,都是岗位绩效工资制,管理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采用的是年薪制。
通过对员工的调查结果显示,员工目前对公司意见最大的是工资收入,一方面,感觉自己收入低,而且今后提升的空间有限,除岗位晋升之外,看不到涨工资的希望;另一方面,他们感觉分配不公平,不管是跟社会其他行业比,还是跟自己周围的人比,都像是在吃“大锅饭”,员工缺乏积极性,薪酬的激励作用发挥不足。此外,B企业通过统计计算,加上发给员工的各种补贴,如每个月给职工的饭补、住房补贴等,所有加到一起算,发给员工一年的数目其实并不低,但是员工自己感觉不到。
类似于B企业的问题在很多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员工的不满意,虽不完全是薪酬的问题,但是,薪酬确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具体到实施过程,评判“好”的薪酬体系应当遵从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原则一:让绝大多数员工没有不满意

让所有人对一件事都满意是不可能的,那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回到实际,企业实行的薪酬体系好与不好的底线,是要让绝大多数员工“没有不满意”。当然,你可能会认为这样的薪酬体系要求太低,没有激发员工的热情。但是,从现实来看,人永远都会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即使满意也是短期的、暂时的(比如,刚涨了工资),对员工的激励不能单纯地依靠薪酬。因此,放低标准,降低期望,“让绝大多数员工没有不满意”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原则二:清晰

清晰是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清楚地计算出自己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拿到多少收入。换句话说,企业的薪酬标准、调整机制、分配办法等都必须做到清晰明白,并且能够有效传达给员工。真正好的薪酬体系,不是企业每年在“黑盒”里计算应该给员工多少工资,员工被动地去接受,而是员工根据相关的标准、制度能够计算出自己的收入情况。实施清晰的薪酬体系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并且对员工具有较强的激励性。
对“清晰”还可以解读为另外两个关键词:统一和规范,就是企业要做到总体薪酬框架统一、薪酬结构与薪酬标准规范、薪酬分配与调整模式规范。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可操作。我曾经服务过的一家企业,把各种名目的补贴项目累计起来有40多项,每个项目的奖金核算办法都不同,在没有信息系统的时候,计发员工薪酬,光计算就要花几天工夫。试想运行这样的一个体系,即使员工没有意见,管理又有多少效率?因此,薪酬体系要尽可能做到结构简单、计算方法简单、调整方式简单,使企业不管是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是其他的普通员工,都能够相对比较“简单”地计算出自己的薪酬。
(0)

相关推荐

  • 炸掉人力资源部门?看来贫穷已经影响了你的判断力!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前,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发工资的时机基本上决定一个人本月的幸福程度. 和还款日对上了!旋转跳跃~~~ 没对上!开始挖土~~~ 所以每次到了发工资的当天简直就是脱贫致富后走上人生巅峰的好日 ...

  • 任正非说:薪酬这样设计,员工拼命为你干!...

    任正非说:薪酬这样设计,员工拼命为你干! 传统薪酬一般是:底薪+提成+团队目标+公司目标=收入 比如:底薪3000+提成3000+公司目标2000+团队目标2000=10000元 这种薪酬制度我们称之 ...

  • 【潮思】一文读懂KSF薪酬全绩效模式基本要素

    文/海阔潮涌 目前,一些企业开始尝试推行基于人本增值的加薪方案--KSF薪酬全绩效模式.这种模式的设计理念,是将员工的薪酬和他的价值进行密切的融合,引导改变观念与行为方式:将目标计划管理与KSF相结合 ...

  • 浅谈架构现状:设计越来越复杂,行业缺乏系统性思考

    从之前单纯的高流量到现在高流量.高并发,企业面对的业务场景越来越多,对系统的各项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对系统架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集中式单体架构是主流.单体架构设计难度小.响应 ...

  • 穆林:专业和布局——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改革的系统性思考⑤

    迈点网 · 穆林专栏 · 2021-07-08 09:00:10                     如果没有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如果还是靠招牌吸引过路客人,人迹罕至的山中民宿如何营销? 上两篇&l ...

  • 缺乏深度思考,你永远在低水平重复

    智慧来源第一要点:不断的追问 经常有用户问小务虚是如何学习,如何构建我的知识体系的,甚至有人感慨我年纪轻轻所达成的认知深度. 但是让小务虚感慨的是,我在学生时代,学习成绩从来都是中游甚至偏下的,不管我 ...

  • 性能,10点系统性思考

    作为一个半吊子全栈工匠,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遇到过太多关于软件性能的问题.论证或者证明性能的问题往往很关键,能否通过一次一个小而有逻辑的可证明可审核的步骤来解决性能问题呢? 曾经企图创建一种公理化的 ...

  • 唐宁:关于三方财富管理行业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考

    顾问云 2021-03-02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带来的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了私人财富的腾飞.截至 2019年底,中国高净值人群总量达132万人.而伴随着财富快速增长的,是中国高净值人群日益复杂多元的个 ...

  • 项目整合管理中常用的2种思考方法

    作者:谷雨 编辑:环环 *以下正文* 整合管理又叫整体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从头到尾.自始至终. 也就是说整合管理会涉及所有的知识领域以及五个过程组.全程涉及资源分配.计划更新.变更控制.各阶段衔接过渡 ...

  • 吴星星:对流程管理实践当前发展动态的思考

    一.背景 流程管理自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哈默和钱皮提出"流程再造"理念以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应用和改进升级,由最初的激进式"流程再造"到后来的&quo ...

  • 别再把大板桥地区当做“农村”管理了,来自停车场的思考……

    板桥那些事 92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在大板桥(梅山.板桥.古雄.雨花经济开发区),最怕的不是落后,而是"对于落后习以为常". 曾经发过一条朋友圈,大意是S3号线算不算板桥的地铁. ...

  •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处理方式,决定...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处理方式,决定了你的职场格局! 很多人的职场,就像"工具人"一样,事情来一件,处理一件:问题来一个,搞定一个? 日子,就在这样的&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