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量才故居 庞荣棣

.

松江府属下的泗泾镇老街原“泰和堂药房”,是史家修(字量才)的父亲与庞品三(史量才成年后的岳父)合开的药房。他7岁时,母亲产后褥故去,被外婆带去抚养两三年后,就随父迁居到泗泾镇。师从镇上塾师戴葵臣,学业大进。1899年,考松江府娄县童子试,获“八学一等生员”,又特受嘉奖。然而,镇上童生控告他江宁人冒籍,被降为附生。史量才受此挫折,毅然弃举子业,与松江、泗泾的青年朋友组成西学小组,自学理化,日语。1901年考取当时新式学堂——“杭州蚕学馆”。新式学堂为振兴国民经济、学以致用的教育方法启发了他。泗泾是个鱼米之乡,尤其是米业集散地,必须立即趁首个寒假回家乡创办“米业学校”。在镇米业公会与士神马相伯大力支持下,一所新式“米业养正小学”迅速成功开学,为镇上培养了一届又一届有文化知识的米商,对泗泾米业发达大有助益。

1924年,史量才事业如日中天,被朋友劝说才建造了哈同路9号(今铜仁路257号)“史公馆”。随即,他给兄长2万元,买了200亩地,建造了这栋小巧精致的楼,便是现在镇上江达北路85号“史量才故居”。

史量才父亲1921年逝世,唯有兄长史家桢留守继承父业。传说这位兄长非亲生,是父亲在泗泾抱来的,又说是父亲与一寡妇私生子。但,兄弟亲爱如己。据史家桢孙女说:当时,为造这栋楼,阿爹花了不少心血,到处选地址,找人设计,日夜在“工地”察看、监督。史公馆造好后,史量才将家桢儿女都接到上海史公馆,培养侄儿侄女读书,毕业后安排他们在银行工作。这使深爱弟弟的兄长既觉光彩更觉得过意不去。在打地基时,将墙下角楼基处嵌了块小花岗岩石,镂刻着原配弟媳鲜明的名字:“庞明德”。

当时,史量才已有一妻二妾,原配庞明德是内外一致公认的善良贤德大度。她把丈夫、独子都让给了沈秋水,自己退居二线。外人、亲戚都为她不平。史家祯就经常将她接到泗泾住些时日,与兄嫂一起度过相亲相爱的快乐日子。

1949年以后,空关着的“泗泾史家老屋”,被用作松江县办公处,之后,造了县(区)办公楼,搬到了松江。这楼,便作为泗泾镇府办公地。不久,泗泾镇盖起了宽敞崭新的办公大楼,故居成为镇图书馆。

2000年,史量才诞辰120周年,如何来纪念这位伟大乡彦、了不起的新闻大王?镇政府决定将镇图书馆装修后,改成“史量才故居”。

松江区政府派区委宣传部长张如皋挂帅,区广电局、文化局等各有关局领导无不到场出谋划策。新闻界德高望重的王维老及《上海新闻史》主编马光仁老师也到泗泾察看修缮现场。笔者义不容辞,选出200张史公生平、功绩图片布展。老屋大门由上海原市委书记夏征农老(已故)为“史量才故居”铭牌题词。 

2000年11月17日,在“史量才故居”门前场地上,“史量才故居修缮落成典礼”大红横幅下,举行典礼。所有到会成员及记者们都仔细观看了展览。当晚新闻报道播出,影响不小。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