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电40小时
居住在北方,耳熟能详的气象名词就是西伯利亚冷空气,对台风一词偶有耳闻也是在电视里,生活在内陆城市,距离最近的海也是要坐上几天几宿的火车才能到达,与海搭边的事情也仅限于吃点泊来的廉价海鲜,仅此而已。意想不到的台风来袭,着实让我们见识了一番它的威力。
傍晚,一直缠绵的细雨渐渐地改了轻柔、缓慢的脾气,雨滴加了速度、雨点加了力度,隔着玻璃窗都能感觉得到风的力度,吃过晚饭,倦缩在床上,享受被房屋保护起来的温暖和安全,任性地刷着手机,独享这份生活的惬意,仿佛预报的台风来袭和自己无关。
雨更大了,风摇曳得更加有力,电灯忽然黑了,一秒内又复明,这是要停电的暗示,没等找到家里的移动电源,屋里瞬间一片黑暗,灯也没有再亮过。女儿点开手机里的手电功能,借着灯光,进行着睡觉的准备,紧急行动的睡前打理,十几分钟的忙活,一家人就在床上各就各位了。没电了,网也停了,风越来越大,流量的信号一点都不好,躺在床上,有些无所事事的抓狂,更有对黑暗和呼啸的狂风有些恐惧,女儿开始让先生讲故事,打发无聊,先生搜肠刮肚地胡乱组织的语言很难再应付腹有诗书的女儿了,爷俩你一言我一语地调侃着,象极了我们小时候的夜晚,不觉对这样的黑暗升起一股久违的亲切。不知不觉已生困意。
一夜熟睡,没有手机的干扰,睡得安稳。醒来后第一时间去开灯的开关,收获失望。拉开窗帘,才发现风依旧很大,雨仍在下。收拾出家里可以吃的东西,将就着往肚子里填,知晓是台风原因造成的故障性停电,一定不会象以往那样的速战速决。面对凉锅冷灶,越发地觉得,生活的安排时对电的依赖有些过于彻底和透彻,更加怀念平房时的煤碳取火、炉灶做饭的日子。找出角落里蒙尘很久的十字绣补救烂尾工程,用以打发时间,女儿一本一本地故事书读着,换着地点,换着坐姿,不变的是她被书内容吸引着的那份专注。
N多次地试探来电与否,又N+1次地失望,看着窗外瓢泼的雨柱,天上翻滚着的云层、掠夺式的狂风,迷茫了视野,泛白的垄沟、倒伏的矮棵作物、连根拔出的攀援植物裹着架条横七竖八地倒在草窠,躲在屋里的自己不由得心生一份幸运。同样是世间的过客,人比别的生物多了些传承,多了些文明,多了些主动,就多了份与自然抗争的能力,在天灾人祸面前就会少了些伤害和被动。
风力减轻些,先生做好防护,步行出去给我们买了热乎乎的面条,一整天,吃了一顿象样的饭,吃得饱饱的,心里有种被呵护、被照顾的暖,才发觉,幸福有时候真的很简单,只是被各种各样的在意、诱惑迷失了眼,很少用心去发觉和感悟。也越来越觉得,电和网也不那么重要了。没有了网,女儿终于恢复对书的痴迷,先生的注意力也不再被手机百分百吸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聊以往、聊聊过去,聊聊书中的人物,聊聊别人家的故事。
又是一夜电闪雷鸣,又是一夜的黑暗中度过,以往用来刷手机的时间都用来一枕黄粱了,在烦闷中挣扎,雨刚有停歇,深居的人就耐不住寂寞,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台风,聊暴雨,聊自家小园受影响的惨烈、聊花样各异的早餐、聊电力部门的抢修进度……。奔跑过来的孩子的一句“来电了”将一群人的兴致点燃,几番验证属实,不禁有人扯着嗓子将“来电了”这句话反复地喊,仿佛是在告诉所有盼着来电的人,更像是在发泄自已内心那份对盼望的热切及得偿所愿的兴奋。
40小时的停电经历,象是一种回归儿时的穿越,更象是对如今一切的感恩和提醒,所有科技发达、文明进步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配备和支撑。享受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更应该理解和感恩那些悄悄奉献、默默付出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