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为何把郑庄公的家庭纠纷放第一篇?其中有什么玄机

郑庄公“掘地见母”也称作“黄泉见母”,字面上看是“孝道故事”,似乎是郑庄公为了见到去世的老妈,不惜把自己搞“崩”了,其实恰恰相反,它讲的是母子反目的人伦悲剧。

这个故事看起来是个“家长里短”,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

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任国君,被后人称为“春秋小霸”,也有人把他归为“春秋五霸”之一。

故事要从一个叫颍考叔的颍谷(今登封)官员谈起。

郑庄公二十三年,颍考叔进京向郑庄公献贡。按照惯例,郑庄公要给颍考叔赐宴,于是君臣二人开始“撸串”。上来一道肉食,颍考叔没动筷子,却掏出一块布,把肉包好揣进兜里。

郑庄公很奇怪:“吃相也太差了吧,寡人管饱不管带,你咋还打包了呢?”

颍考叔一躬身:“但凡小人吃过的肉食都让俺老妈尝过了,君上赐的这道肉食她老人家没吃过,所以想带一点回去让她老人家尝尝。”

原来是个大孝子!郑庄公被颍考叔勾起五味杂陈,他不禁叹了口气说:“你还能有个老母可以孝敬,而我的心却无处尽孝。”

颍考叔装糊涂:“您这是什么意思呢?君上的母亲不是活得好好的嘛?”

郑庄公再次长叹,他给颍考叔讲述了一段自己与母亲,以及弟弟之间发生的人伦悲剧。

郑庄公的母亲姜氏(史称武姜)是申国公主,嫁给郑武公后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寤生即郑庄公,次子名“段”,史书中亦称之为“叔段”、“共叔段”、“太叔段”、“京城大叔”。

“寤生”这两个字把今天的学者搞得头昏脑涨,我查了很多资料,认为“寤”通“牾”,即违背、不顺从的意思。郑武公怎么给儿子取了个这么难听的名字呢?《春秋左氏传》解释说,武姜生郑庄公时难产,婴儿是倒着出生的。

难产对产妇和婴儿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好在母子俩都闯过了鬼门关。本来这是个令人高兴的事,可武姜却认为这个儿子差点害死自己,很不吉利,不光给孩子取了个难听的名字,还一直不喜欢他,尤其有了叔段之后,武姜的心完全偏了。

郑武公晚年,武姜一直试图让小儿子接班,却遭到了郑武公的拒绝。最终寤生在老妈阴沉的脸色中接过了郑国的大权,那一年他才13岁。

眼看不喜欢的儿子当了国君,心爱的小儿子却一无所有,武姜心有不甘,她给郑庄公下令:把制邑封给你弟弟。

郑国地盘不大,除了都城外,只有京、制、鄢、颍谷、长葛、廪延六座大城,而制邑紧邻虎牢关,是郑国最重要的战略要冲。郑庄公一嘬牙花子:“娘哎,这地方地形险要,不适合分封,咱换个地方行不,您随便挑。”

武姜眼皮都没抬:“那就京邑吧!”京邑就是今天的荥阳,是郑国第一大城。老太太下手够狠:你舍不得剁左手,我就砍你的右胳膊!

郑庄公大话已经说出去了,不好再反悔,只好违心地同意将京邑封给了弟弟段叔。

这件事引起了大臣祭仲的警觉,他提出反对意见:古制,封君的城池最大不能超过都城的三分之一,京邑面积几乎赶上都城,城墙坚固厚实,分封给公卿既不安全,也不合礼制,这恐怕对君上您不利呐。

郑庄公一脸无奈:老太太要这么做我能怎么办?

祭仲又说:“姜老太欲壑难填,如同野草,一旦蔓延开来就麻烦了,得趁早铲除掉,您可别忘了,叔段也是个尊贵又骄纵的家伙。”

郑庄公却笑了:“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就等着瞧吧!”这就是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出处。

果然如祭仲所料,叔段在老妈的纵容下越发骄横,他得了京邑后没有知足,居然私自发兵,不断兼并周边的城池,将郑国西面和北面全都“划归”到自己的名下,形成了半分郑国的格局。

段叔的扩张,搞得满朝震动,大臣不断上疏请求郑庄公采取行动,甚至有人直接开杠:您要是再任由叔段扩张,那我干脆投叔段算了,不伺候您了!

郑庄公却像个唐僧,始终唠叨一句:“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这样的人土地越多败亡越快,你急什么?”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了22年!实在佩服郑庄公,13岁的少年就懂得隐忍,且一趴窝就是22年,这得有多大的忍耐劲!

郑庄公的隐忍却被叔段解读为窝囊,于是叔段的野心越抻越大,在老妈的撺掇下,他决定跟哥哥正式摊牌。

叔段的大军刚一动,郑庄公就接到了密报:“脓终于可以挤出去了!”早有准备的他立刻派大军直逼叔段的老巢京邑。

叔段显然毫无思想准备,郑庄公的大军还没来得及进攻,京邑城内就发生了针对叔段的叛乱。于是叔段仓皇出逃到鄢陵,又渡过黄河跑到卫国避难。

郑庄公不追赶叔段,而是跟老妈算总账:你我母子此生情分断绝,你迁居到鄢陵吧,下次再见就是黄泉之下了!

这段故事就是有名的“郑伯克段于鄢”,《东周列国志》的开篇就是这个故事。

母子反目,这种人伦悲剧是人生的大不幸,尤其对一个国君来说,将母亲幽禁必然会被天下人讥笑和指责。

很明显,颍考叔是有备而来,他就是解开郑庄公母子之间心结的妙医圣手。

一份肉食触动了郑庄公内心最脆弱的部分,于是颍考叔趁热打铁:“不就是因为发了毒誓不好回头吗?这好办,您可以挖一条地道,深及泉水,在那里您跟母亲相见就是黄泉相见,不违背誓言。”

郑庄公一听妙啊,多好的梯子,赶紧借坡下驴吧。于是母子二人在泉下相逢,一番抱头痛哭后母子俩消除了过往仇怨。

再说叔段,后来这伙计在卫国人的支持下,一度试图反攻倒算,但失败了,最后死在了卫国。郑厉公即位后下令,封叔段留在郑国的后人继承他的爵位,其后人以“段”为姓。

一场人伦悲剧,最后的结局还算不错。但这则故事留下两个疑问:《左传》为何用“郑伯克段于鄢”这么个题目?这个故事又为何成为《东周列国志》的开篇?

题目有什么玄机呢?

首先,“伯”是指诸侯封爵(公侯伯子男)的第三等,“庄”是谥号,后人称之为“郑庄公”是一种抬格尊称,而郑伯则是中性称呼。

其次,“克”是指诸侯之间身份对等的冲突或战争,身份尊贵者对卑下者的战争,应该用“伐”,而不该用“克”。

因此,《左传》准确的题目应该是“郑庄公伐段于鄢”,替换的两个字眼其实就是贬低和讥讽郑庄公,把他的身份降低了。

《左传》这么写的目的很清晰,它就是在批评郑庄公的不孝不悌不义。

囚母别居是为不孝,兄弟相残是为不悌,姑息养奸是为不义!

《东周列国志》为何将它放在第一篇呢?

因为这个故事是一件历史标志性事件,它被视为春秋这个历史阶段的序幕。

我们知道,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被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那么春秋是如何界定的呢?

孔子认为,西周礼法的败坏就是进入春秋的重要标志,而郑庄公正是礼坏乐崩的第一人。他与周天之间爆发了繻葛之战,并射伤了周桓王,开创了诸侯公然武力对抗天子的先例。后来,他又逼周桓王与他交换人质,再次让周王室蒙羞。

因此,这个春秋小霸虽然把郑国推向了巅峰,却开启了践踏西周礼法的先例,从此周王室一路衰败。

一件“家长里短”,居然有如此重要的历史地位!

   为弘扬家族家风美德,丰富族人精神,做好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极为重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质是由个人行为准则晋升到社会群体的道德标准,这就首先要解决一个对家族文化传承意义的认识问题,搞清楚家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认识到家族文化是中华氏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形成认识统一的基础上广泛宣传联络族人参与,让更多的族人自觉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家族文化的传承工作之中,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秉承自愿,勇于担当的精神,为家族文化的传承与振兴作奉献。

  家族文化能够保持家族的纯洁性与完整性,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活力,是一个家族特有的符号,包含家族精神、家族价值观和家族礼仪等。家族文化传承通常通过家族制度、家族教育和家族慈善来实现。

(0)

相关推荐

  • 东周列国故事52之宋庄公索要三座城池

    东周列国故事52之宋庄公索要城池黄金白玉 宋庄公派人来恭贺新君即位,同时按照约定,宋公帮助子突即位,是要换取三座城池,白玉璧,黄金和每年的稻谷.这次是来索要的.郑厉公有点舍不得啊,找来蔡足商议. 郑厉 ...

  • 东周列国故事26之周天子与郑交换人质礼节废

    郑庄公一直在处理自己家里的事情,好久没有去周朝了.周平王也很有怨气,那我的工资却不来上班,这叫什么事情啊.这天虢公忌父(虢石父的儿子)来朝廷看望周平王,两个人聊天喝酒,好不快活.平王发现忌父和自己很能 ...

  • 东周列国故事25卫候上了公孙滑的当,羞愧撤兵

    东周列国故事25之卫候撤兵 话说公孙滑在卫恒公那里哭诉,于是卫恒公借兵给滑,准备讨伐他认为的无道昏君郑庄公. 卫恒公像 潜伏在卫国的间谍连夜把消息送到了郑国.早朝,郑庄公就问大家,怎么来应对呢? 公子 ...

  • 东周列国故事53之郑厉公后悔舍不得割让城池埋祸端

    东周列国故事53之郑厉公后悔不舍割让城池 宋庄公和鲁恒公如期在扶钟相会.鲁候代郑国感谢宋国的帮助,并请求赦免了割让城池.宋公说,郑君受到寡人的恩惠很多很多啊!就像一个鸡蛋,寡人抱着孵化并保护他.所答应 ...

  • 东周列国故事23之庄公计破亲弟弟

    东周列国故事23之庄公计破亲弟弟太叔 话说太叔接到了母后的来信,开心的不得了.想着终于可以出人头地了,成为郑国的君王.于是和儿子公孙滑商量对策.怕自己的兵力不够,就派滑带着金银珠宝,到卫国去借兵,答应 ...

  • 东周列国故事24之考叔智破庄公誓言

    东周列国故事24之考叔智破庄公誓言 话说有个颖谷(今河南登封县,也就是现在少林寺那里)封人(地方长官),叫做颖考叔.这个人非常正直无私,是个有名的孝子.看到庄公安置母后在颖地,对别人说,这个母亲做了不 ...

  • 东周列国故事22之郑庄公公子吕妙计

    东周列国故事22之郑庄公公子吕妙计 话说太叔攻打自己的二个小城,二位官员都跑来告状了.郑庄公听了也就微微一笑.上卿(职位最高的卿)公子吕看不下去了,说,段这样做可以诛灭了他.作为臣子怎么能擅自攻伐呢? ...

  • 春秋纪(春)十

    周平王四十八年.鲁惠公四十六年[公元前723年] 鲁惠公败宋师于黄.[左传.隐公元年] 鲁惠公薨,长庶子息姑摄当国,行君事,是为隐公.初,惠公嫡夫人无子,公贱妾声子生子息姑.息姑长,为娶於宋.宋女至而 ...

  • 《东周列国志》:郑庄公这只老虎虽毒,食弟不食子

    郑庄公从小生活在得不到母爱的环境中,又要时时处处事事提防母亲和亲弟弟共叔段的加害,这锻炼出他深谋远虑.刚毅坚忍的意志品质,但也造成其刻薄寡恩.玩弄手段的性格缺陷. 郑庄公在初登君位时,就遇到亲弟弟共叔 ...

  • 东周列国志名言(124句)

    东周列国志名言(124句)

  • 读《东周列国志》,学古文,知历史,懂地理,通人性

    朋友聚会,一个家有中考生的朋友大倒苦水:孩子因为语文成绩低,以5分之差与省重点高中失之交臂.我们诧异:因为知道他一向重视孩子的教育,且不说当初花重金择校,就说2000元/节的一对一作文课就让我们咋舌- ...

  • 东周列国志4

    楚军颇有损折,退至皇浒下寨,取越椒箭视之,其长半倍于他箭,鹳翎为羽,豹齿为镞,锋利非常,左右传观,无不吐舌. 至夜,庄王自出巡营,闻营中军卒,三三五五相聚,都说:"斗令尹神箭可畏,难以取胜. ...

  • 东周列国志2

    一日,奚坐于堂上,乐工在庑下作乐,杜氏向府中人曰:"老妾颇知音律,愿引至庑,一听其声." 府中人引至庑下,言于乐工,问其所习,杜氏曰:"能琴亦能歌."乃以琴授之 ...

  • 东周列国志1

    东周列国志 冯梦龙(中国) 第一回 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 词曰: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郊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

  • 东周列国志内容简介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描写我国东周历史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周五百多年间列国争霸称雄的事迹.全书以古代著名史籍<左传>.<国语>.<战国策&g ...

  • 东周列国志485:张仪苏秦拜在鬼谷子门下学习,专注杂学游说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春秋时期,在周国的阳城外,有一个名叫『鬼谷』的山谷.谷中有一个隐士王栩,自号鬼谷子.他是晋平公时之人,学问精湛,有通天彻地之能,曾在云梦山与墨翟一同采药修道. 鬼谷先生 ...

  • 《东周列国志》白话版

    3时间:2010-05-19 18:17:00 周朝建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建立首都在陕西西安附近,第二年向东迁都河南洛阳,所以按首都位置,后人称这一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