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伴你孩子成长, 绝不再错过你我心路

【留美学子】 第1441期

精英教育 的 文摘净土

精选经典!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好友晓霜的新书《孩子,我该怎么爱你?》出版了,为她祝福,也为所有读这本书的读者祝福!

如果只是介绍她的书,是否有点商业化。我觉得应该介绍她这个人,从她的阅历和人品读者才能明白这本书的价值。

此文是我认识晓霜几十年的点点滴滴。

同晓霜的缘分快30年了,人生能有几个30年?真是一段不短的时间啊,这30年都是我们各自成家立业,养儿育女的黄金时光。30年,用文艺小资的语调来描述: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的记忆走着走着就淡了……的确,我们也曾走着走着就散了,而且散了很长一段时间,可再次相逢的时候,却温暖如初。

有些人虽然交往的时间很短,但是你却会一直留在心里,即使没有联系却会感觉到你很熟悉她,某一天偶遇时发现时间和空间的流逝并没有留下陌生或距离,晓霜和我的缘分就是这样的。89年我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晓霜那时是杜克大学法学院三年级的学生,当时杜克大学有尼克松总统奖学金或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每年资助几个中国学生到杜克大学法学院读法学博士,你能想像当年在那里读法学博士的中国学生肯定都是天之骄子,晓霜就是其中之一。

杜克大学

而我美名曰访问学者,国内的学校说好只是名义上给我$500/月,这里的实验室给我500美金,因此事实上我每月的生活费只有$500美金。与几个国内来的同行人合租公寓,交完租金水电费后,只剩下大约240美金,留下$20 做伙食费(每顿都吃面包夹花生酱+生菜),其余全部用来给国内家人挂电话。那时的电话费是$2.70/分钟,正是给我这样兜里没钱却想家想得泪汪汪的人火上浇油的机会。

其实生活上的困难出来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而是实验室的华人老板有问题,自己的事业不得志,就专门拿我这个用系里的500美元雇来且不容易跳槽的大陆人折磨出气,所以那时候真是度日如年。…

在那些痛苦到只想麻木的岁月里,我的一个室友,法学院的访问学者介绍我认识了晓霜,第一次相见就聊了很多,我们有着相同的文学爱好和对生活美善的追求,似乎有很多共同的话题。但是看到她忙于法学院的功课,很少有休闲的时间,我们也很少相聚,没想到,她邀请我作为好朋友参加了她的毕业典礼。曾经被那些比我"混得好"的中国人冷落过不少,而这位并不太熟悉的朋友却邀请我请同她一起欢庆这个人生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真的让我很感动!

晓霜当时已经在华尔街顶尖的律师事务所找到工作了,90年代开初这个年轻小巧的中国女子是华尔街寥寥无几的几个大陆人之一。毕业典礼后去参加了她亲自下厨的晚餐会,多是她法学院的美国同学,也有一些在杜克的中国留学生,包括她现在的先生。当年她做的有一道菜给我印象深刻,迄今我仍然味有余存:意大利的Lasagna,这对当时天天吃面包夹花生酱的我来说,真是有过年的感觉!

我们在聚会上看她在纽约新租公寓的照片,并且听她描述准备到北卡的High Point 买家具(全美家具批发商聚居地,很有意思的是许多年后我们在那里开设了自己设计产品的展示厅),然后运送到纽约布置她的新家。...

生活真的很善待她,刚刚有一个美好的结束,前面是一个更美好的开始,我心里对她充满了羡慕、佩服和祝福!

美丽的晓霜和被花生酱营养过剩的我

随后我们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联系,她还寄来一张在她纽约的公寓里的照片,她坐在从北卡买的时尚藤椅里,脸上充满了自信和希望。那时我们这群穷留学生都是在毕业的季节去学生公寓的垃圾箱附近拣毕业生丢弃的沙发、桌椅、电视机等等,所以年薪近10万美金的晓霜,自然是当年杜克大学这群中国留学生最羡慕的景象。

随后的几十年,我们就走散了,我始终保留着那张晓霜从纽约寄给我的照片,是对她善良的感激、是对她未来的祝福!

几年前,在忆乡坊公众平台上,我看到她写的一篇《回不去的故乡》后,立即给平台留言,希望同她联系。几天后就收到她的回信,仍然是一样的热情、开朗、善良。

尽管我们都分别走过了几十年的坎坷,可是热爱生活和喜欢文字的心志仍然青葱如初,而且我们在追求信仰的路上也渐渐的走近了!

一双儿女的幸福妈妈、律师晓霜

几十年岁月的旅程,她不仅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还有一双可爱的儿女。我们错过了陪伴彼此儿女成长的过程,但从晓霜写的这本养育儿女的心路历程,我仿佛没有错过她的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我们《重归伊甸园》平台也发表过不少她的育儿文章。

尽管她的儿女都是藤校的骄子,她却不喜欢别人用这个词介绍她的育儿文章,因为进入藤校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志。现在当她的这本书:《孩子,我该怎么爱你?》公开发行时,我是真心的为她高兴,真诚地向所有正在进行时的父母们推荐。

她对儿女的爱,不是溺、不是娇、不是宠,而是以身作则,用心陪伴,完全接纳,智慧引导,全力鼓励。

晓霜无需靠这本书来立业,因为她已经是几十年的资深律师和高级经理。她只是因为爱,同其他有需要的父母分享育儿的成功与失败,犹如当年她同杜克大学的一群穷学生分享她亲手烘焙的Lasagna 一样,让大家回味无穷。那时,她因着爱心分享的是一顿意大利美食;今天,她因着爱心分享的是一个培养儿女进入藤校(Oops 她不喜欢这个词),成长完全的呕心沥程,愿你们得到她的祝福!

附文:“创造力” 哪里来

- 借女儿20岁生日的思索

文章节选自《孩子,我该怎么爱你 》

今天是作者女儿20岁的生日,

谨此她以家书的方式,

回复女儿提出的何谓

“学习和创造力的关系”?

亲爱的女儿,

今天是你20岁的生日,我的孩子!

二月的普林斯顿仍然是冰寒地冻的季节吧?妈妈很想给你捎去一束加州的阳光;想给你捎去院子里一排盛开的山茶花;还有你喜欢吃的,妈妈做的荷包煎蛋。

爸爸刚从中国回到家,想到你20岁的生日,他要飞到东部去给你过生日。他说一生有几个20岁啊。妈妈的脚扭伤,行动不便,难以旅行。你寒假回校才一个多月,可是怎么觉得已经过了很久了?

我知道每一天都是特殊的,有意义的。但是每一个生日,又给了我们一个庆贺的借口与理由。你的每一个生日,我们都清晰地见证了你又一年的成长。

你在我怀里咿呀学语的样子愰如昨日,摇身一变,你已是一个20岁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你已经是一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妈妈的记忆里仍然珍藏着无数你小时候的趣事,你来到这个世上给我带来了多少快乐,你让我感到生命的神奇。

去年暑假你回校后,意外地收到你一封中文信。你说在学校里没有机会练习中文,中文不如过去流利了,以后有时间每周要给我写一封中文信,这样也可以让我们知道你每周的近况。你还认真地写道:“如果看到我的中文错别字或病句,一定要纠正啊!也请告诉我一些你们最近做的事。” 可爱的孩子,你总是在无意中带给我那么多的惊喜和快乐。

(文章大部分照片自普林斯顿大学网络,文章里简称“普大”)

从此每个周末读你的周记,给你回信,便成为我每周期盼的事情。随着你的文字描述,我仿佛走进你的世界。

听哲学老师在讲解“什么是行动" ;

看你们在心理学课上做实验,它让你联想到很多司空见惯的行为方式;

当你意外发现你们《神经科学》的教科书是你的好朋友的父亲写的, 我看到你脸上惊喜的表情。

随着你的叙述我仿佛和你们一起到纽约去看百老汇剧,去参观现代博物馆,听音乐会。

你告诉我,舞鞋跳出了一个大洞,

我仿佛看到你翩翩起舞的样子;

舞蹈队和合唱团的排练、

演出把业余时间排得满满的,

你居然还有时间到无家可归孩子的收容所当义工,

给孩子们上课。

你还在学校设计中心(Design Agency) 找了一份工作,

想给自己一点实习的机会;

十月你注册成为一位选民,

可以参加总统选举。

最近你们刚去普大的 Half-Time retreat.

每一天你都在学习新的东西,每一周我都看到你在参加各种活动。你们的校园生活真是太丰富了,让我有些嫉妒。

你从来都是一个快乐的孩子,对世界上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可是冬假返校后,第一次看到你在信中表现出一丝疲惫,夹带着淡淡的茫然与困惑。也许是因为节假后回到学校马上投入了紧张的复习考试,普林斯顿大学的期末考试为什么安排在圣诞节后?

你说,还没反应过来,一个星期又过去了。这一周除了复习准备考试,没做任何事。最近在想整天学习会不会影响创造力?学习各种各样的学科应该是好事,可是最近发现自己的创造力不如过去强了。也没有时间画画,不知怎么提高?

知道这个学期你上了五门课:心理学,哲学,神经科学,日文,还有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跨学科的)课程。可以想象你每天忙于上课,大量阅读,做作业,写Paper,还有课外活动,忙得没有时间画画了。

我们成年画画班的陈保平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如果没有时间画画时,可以用眼睛去画画,用脑子、用心灵去画画。

你看普大的校园那么美!

看看那些古典的建筑;

看看树木、花草在四季中的变化;

看看路上的行人,及他们的表情;

天空的云彩;空气中的气息;

大教室的台阶,

生活中的一切你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去构图,去绘画,去发现美。

等你有时间坐下来摊开画布的时候,你就可以更好地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了。

你问整天学习会不会影响创造力?你提到学习和创造力的关系,让我深思。 读着你的文字, 又让我有一点担心(我知道这是多余的)。你一定是因为忙于考试,忙昏了头而导致了一点疲劳感,无助感,也带给你一种“紧迫感”吧?但是你提出的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我们去寻找答案。我与两位老师和成年画画班上的同学们一起讨论。

陈保平老师不断地告诉我们, 艺术来源于生活和学习的积累,艺术不是单纯的“技术”,它表达美的东西,表达情感,表达个性和思想。艺术最后表现的是艺术家情感的积累,生活的积累,而不是“技巧”。学习艺术,一定要有各种知识的基础与生活的积累,才能有“后劲”,才能走得远。

方云华老师对你很关心,对你的问题非常用心,他多次给我回邮件。

方老师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各种知识是必须的;关键在于怎么学?怎么教?创造性的培养要从小做起,要方法对,不中断,而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和艺术的创新原理、本质是一样的或者说是相近的,即必须是创造,而非临摹。

方老师对教育的投入, 对学生的付出,总是倾注他的全部身心。他还与他的老同学,艺术教育家探讨这个问题,希望能找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受益。

方老师同时把你的提问转发到他的艺术探讨群讨论,几位热心的家长也参与了讨论。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壮壮的妈妈,她在 Stanford 大学从事生物研究。她认为你的问题“有急迫解决的必要性”,她那天上午放下手上的工作给你回复,为你答疑。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她想告诉你, 创造力来自不断的学习,各个领域的深入学习。只有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才可能进一步去创新,所以基础知识的学习非常关键。具备了广博的知识和见解,然后在技巧上做训练,两者结合才能做好艺术。

有一位做编辑工作的家长也分享了他的观点, 认为任何学科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也有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正是对各种学科的学习才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审视人、亊或世界。不认为多修学科会束缚人的创造力,相反会唤醒自我的感观,从各个角度,深度,全方位去完善自己的创意。

还有一位妈妈推荐了一本书 (Creative Confidence by Tom and David Kelley),关于如何保持创造能力, 认为知识一定要广博,还要习惯用知识去以创新的心态解决各种问题。我在网上给你买了这本书,希望这两天你能收到。

大家都认为深入学习各种知识是创造力的源泉。那么是不是知识越多创造力越强呢? 显然不是的。那它又是什么关系呢?

我还在琢磨这个问题,忽然昨天看到一篇文章正好解答这个问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七届年会”上的讲话,就是谈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读了如同醍醐灌顶。冥冥之中如同有一只手牵引着我们,有一束光在黑夜里给我们指路。

文章很精彩,在这里概括要点如下。 钱颖一提出,我们对教育的认识(他是指在中国),过于局限在“知识”上。创造力需要有知识,但是不仅仅是知识。

人的创造力从哪里来?   他提出一个简单的假说:创造性等于知识乘以好奇心和想象力(creativity = knowledge x curiosity/imagination)。

知识通常是随着受教育的增多而增多。但是知识越多,未必创造力越大;如果教育环境和方法不去保护好奇心和想象力,那么增加知识的同时,就有可能减少好奇心和想象力, 从而减少创造力。

他讲到儿童时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高,但是随着受教育越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很有可能会递减。这是因为知识体系都是有框架,有假定的,在客观上就容易产生压制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效果。

钱颖一教授认为好奇心和想象力是思维模式、心智模式、心态中的一种。所以,他的假说也可以表达为:创造力 = 知识 × 心智模式 (creativity= knowledge x mindset)。

Mindset 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创造性心态是一种永不满足于现状,总想与众不同的渴望。

钱颖一还举四个人的例子从不同角度说明具有创造性人的心智模式的特征:

  1. 爱因斯坦的简洁思维;

  2. 乔布斯的“不同思维”;

  3. 马斯克(Elon Musk)的“反直觉思维”;

  4. 蒂尔(Peter Thiel,《从0到1》的作者)的“逆向思维”。

钱教授强调,创造性的思维绝不仅仅是思维技能或技巧,更是一种心态,一种习惯。在学校很难讲授,但是他相信学生自己可以在感悟中塑造。

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回答了你的问题。有时间细读一下,相信你会得到很大的启发。当然任何人的观点,包括权威的论点都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思考,我们都要寻找自己的答案。

孩子,你看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学习中。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书本上的知识。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经验和思考中受益;可以从各种生活经验中(包括挫折失败中)学习、思考、感悟、成长。这个世界有很多疑问(Questions), 也许没有现成的、固定的答案,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寻找自己的答案。你在学习、寻找着自己的答案,妈妈也是这样。

你是这样一个富有创意的孩子,我相信在你未来的学习、感悟中能够保持自己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并不断地塑造自己的创造力。

借你生日,让我整理,记录一下这两周的思绪,象是享受一份守候你,与你独处的时光。

中国春节那天, 方老师画画班上的一位妈妈送给我一本精美的笔记本,上面有很多漂亮的画。我没舍得用,捎去给你当作生日礼物吧。你可以用来画画或者写字,你比我更配得上用它。

亲爱的女儿, 祝你生日快乐!永远快乐!

爱你的妈妈

2/22/2017

END

感谢【重归伊甸园】和《孩子,我该怎么爱你》作者晓霜授权!

【留美学子】 已发1440

精选经典!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近期文章

孩子,不怕你不优秀

(突发) "藤校保录" 背后的肮脏内幕

10年零距离:为何西点人被世人尊重

留学路上的大实话 (干货必读)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