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笔记:游现代农业园有感
梁东方
太仓临着长江,长江沿岸多码头和工厂,堤坝公路狭窄,可以观赏驻足的地方不多。
西北方向的江边有郑和公园,停车到不宽的路边,还是可以走到大堤上去遥望一下滚滚不尽、如海一般浩渺的长江的。
在那附近,离开长江还有点距离的地方,还有一座现代农业园。现代农业园有庞大的占地规模,树木蓊郁,花草繁多;建筑多为温室大棚,不进棚里不要票,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公园来逛。在农业园里走走,就已经很好,因为地域很大,又远离了城镇,在离长江不是很远的地方,空气更好。
比如今天,太阳雨一直在下,从潮热的温室大棚里出来看彩虹的工作人员,兴奋地喊着彩虹彩虹。彩虹在太阳雨中横跨东部天空,从树梢上升起,又从树梢上落下,弧度完美,颜色缤纷;盯着它看,禁不住就会努力寻找,寻找从树梢下升起的那个确切位置,从树梢上落下的那个神秘方向。彩虹在手机镜头里会比肉眼所见逊色,无论是形状和色彩都打了一些折扣,尤其是没有了空气中湿漉漉的气息和浓墨重彩的氛围,让人干脆收了手机,一直惊叹着仰望。
不可否认,她们的兴奋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要下班了。她们已经跃跃欲试,刚才进去的时候就已经嘱咐,嘱咐参观的人四点半就要离开展室。
正常种植生产的田园逐渐为这样的产业化的休闲风景区的替代,人们欣赏到的都已经是刻意为之的、被分别命名了的特定植物归属。瓜果吊在空中,仔细看,有很多并非藤蔓长到了那里,而是采摘来以后挂在了那里。一盆盆玻璃翠花垒成的一圈花墙中,是精致的户外桌椅,可以休憩,可以喝茶、喝咖啡。
至于管道种植、立体的无土种植之类,则已经是任何一个这种农业园中必然会有展示的所谓工业化农业、工业化花卉业的标准设备。整个大棚的建设,设备调试和生产,以及温度维持之类的费用都可想而知。这样的场景让老人孩子走走看看,认一认各种植物名称对应的植物标本,还是很不错的。它可以是一个知识普及的机会。
只是大棚里没有自然风,始终有闷闷的湿热感觉,让人不愿意多待。
大棚门口幽香弥漫,原来是门外一株桂花树先开花了。米黄色的粒状花朵集束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因为非常密集所以整棵树看上去已经黄绿参半。好闻的桂花看上去却不是很好看,没有通常的花朵的花瓣花蕊之类可供凝视的傲娇轮廓与艳丽颜色;可对桂花来说视觉不重要,重要的是嗅觉,嗅觉里独一无二的桂花季终于由此开启。
今年夏季漫长,本已经到了秋天的桂花时节,但气温迟迟不降,导致大多数桂花都还没有结出花粒来,人们屡屡看过去,试图发现一点蛛丝马迹,努力用鼻子吸,想先闻到曾经熟悉的暗香浮动,一次次无果,今天不期然中终于得逞。
这极大的鼓舞了在农业园里继续看花看树的兴致。农业园中河道纵横,先前耕地的底子上生长草木无不茂盛。人们驱车而至,免费停车,大可以于此漫步一番。
很快就可以发现,凡是那些保留了过去田园的树木湿地,有水杉和芦苇自然生长的地方,都有人工所不及的悠远自然的美。被归类整理以后的植物,去除了杂草、单一了品类,便失去了灵魂,变得像是工业品一样呆头呆脑。没有了毛边儿,没有了天地安排的貌似不经意却处处都有玄机的混搭结构,这样被过分人化的自然的魅力,远远不及原始自然,甚至也不如农业时代的耕种田园。那种有着明显缺陷的耕作状态的田园中,道路不平,泥泞常见,却有着不期然的野草野花点缀在成片的庄稼蔬菜边缘,依旧让人觉着是天地赋予的自然而然。
也许人类需要做的就只是划定范围的保护,与只做必要的道路和停车设施的建设的最小化的维持。剩下的交给大自然,交给大地和天空便是最好。
在这样有巨大的地理存在长江横亘的大地上,原始风貌、农耕风貌便已经是最好吧。无奈的是,那样做的话,就很难收费,就很难形成商业循环。这可能是国内众多的农业产业园的“产业”二字,决定的性质。
由是观之,在大地上巨大的地理存在如长江沿岸,划定非盈利的自然保护区,可能更符合长远的社会利益。在保护区外建设必要的停车和餐饮住宿,让自然保护区带动周边产业,而不是让保护区自己成为商业化的对象。国内外的经验大致上都已经证明,那可能才是处理人和自然、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关系,让未来得以永续发展的一种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