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一首名篇《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曾被评为“辛词之冠”,王国维也对其十分推崇

诗歌和任何文艺作品一样,都要求有鲜明的形象,所以诗歌创作也需要形象思维。作者们从大量的客观现象中,选择和提炼具有本质特征的感性材料,并熔铸为生动的艺术形象,从而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

诗人为了让读者获得感性认识,还经常采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比如李白用“白发三千丈”,形容自己的愁情;李贺也用“更变千年如走马”,夸张地展现出时光荏苒。

李煜曾用“流水落花”形容春去,而温庭筠更喜欢用罗列意象的方法,表现婉约派的特色。下面介绍辛弃疾的一首名篇,曾被评为辛词之冠,王国维也对其推崇备至。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南宋:辛弃疾

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他一生坚定地主张抗金,并曾亲自冲锋陷阵,希望早日收复失地。可是南宋小朝廷只愿意偏居一隅,根本不采纳这些爱国人士的正确主张,甚至还排斥和打击他们。

这首词作于稼轩闲居期间,茂嘉是他的堂弟,因为得罪了一些王公大臣,而被谪徙。临行时,稼轩前来送别,并赋词相赠,也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心情。这首词写作技法高超,沉郁苍凉、跳跃激荡,被后世无数读者赞扬。

稼轩的词作都非常有蕴含,造语精妙,用典无痕。这首贺新郎就汇集了许多元诗,与太白拟写《恨赋》相似。

作者用古人恨怨最深的故事为例,借以比喻此次分别之恨。上阕先采用兴赋结合的方法,时逢初夏,作者描绘了三种鸟儿(鹈鴂、杜鹃、伯劳)的叫声,可谓此起彼伏,仿佛都在叹息春天离开的太着急,以至于“春归无寻处、芳菲都歇”。同时作者也借此表达时光匆匆、繁华易逝的感慨。

接下来“算未抵、人间离别”,承前启后,然后便列举了古代的三次离别。“马上琵琶”,指出塞和亲的王昭君。“长门”,指汉武帝的陈皇后被遗弃到冷宫。

“燕燕”,化用《诗经邶风燕燕》,指春秋时卫国的庄姜送别戴妫。作者不提离别的不舍,却用历史上的这三个故事,表达内心的惆怅,也传达出稼轩自身处境的艰难。

下阕继续引用两个离别故事,只是主人公换成了男子。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易水,指荆轲自燕入秦别离燕太子丹。

稼轩以此极悲痛的别恨,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当时沉重、悲壮之情。这种借古喻今的方法,也是必行一法,但在词中则前人所未有。

纵览辛弃疾的这首词,用时最多,却圆转流丽,不愧为词坛妙手。但妙处尚不在此,而在于有所寄托,词人心中一片感慨,故不嫌堆垛。

他心中有泪,故笔下无一字不呜咽。其实辛弃疾的很多作品都采用形象的手法,比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下半阕,也用了张翰秋风鲈鱼脍、陈元龙求田问舍、桓温叹“树犹如此”等事。

还有《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下半阕,也用司马相如《长门赋》事,而联系到杨玉环、赵飞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孙仲谋、刘寄奴、元嘉刘义隆北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侵、以及廉颇一饭斗米等。虽然一些词作自首至尾,用事太多,却令人倍感倍感苍凉,豪隽可喜。清代的陈廷焯评说这首词为辛词之冠,王国维也曾评价说,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

困境,既消耗人的精力,也考验人的体力。

气象学家竺可桢15岁读中学时,因为身体单薄经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

有人挖苦他:“好一个寒酸的小矮子,准活不过二十岁。”

竺可桢非常气恼,立志要锻炼好身体。

于是连夜制定了计划表,并严格执行;每天鸡一叫就到操场上跑步、舞剑、做操……

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体质明显增强,再也没请过一堂课的病假。那些讥讽他的人,也称赞他是“智体并重”的模范。

陆游在《小室》里有说:“老去身犹健,秋来日自长。”年老的时候,还有个好身体,就不怕秋冬季节的漫长。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摘自清·法式善《读书》

“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却看得审。”

读书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还要频频回顾,以暂进的退步求得扎实的学问。

除了读书,其他事情也应如此;循序渐进反映了一个人的头脑,更闪烁着一种智慧。

永远不要惧怕遭遇挫折和黑暗,人生浮浮沉沉,不会有永远地痛苦,旭日总会东升。

固守着心中的信念,磨练自己的斗志,终会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一天。

古诗词的力量

多读古诗有什么用?我觉得以上所述就是最好的答案。

在这里向广大孩子和家长推荐这套《中国诗词大会》,这套书可以对孩子进行古诗启蒙,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这本书对古诗的理解,来搞定语文题!

并且《中国诗词大会》正式与现行中小学通用《语文》课本接轨;教育部官方网站倾情推荐!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共青团中央 联合主办!

融合了一百多位名师的翻译和考题预测。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语文题目难度也在悄悄上升。

这套书籍总结了考试所有常考的古诗文,并且标注了常考点以及常考题型。

书中详细梳理了大赛选手的答题,更精心润色了评委点评,将节目中的知识浅显、系统地凝结在书中,供喜爱节目、喜爱诗词的读者翻阅、梳理。此外,书中还添加了与每场主题相关的画作和同主题诗词拓展,可见古人留下的瑰宝,节目中展现的只是万分之一呢!

除了文化上的干货、硬货以外,董卿、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为书籍精心撰写的推荐语,众多节目打造者的良苦用心都收录书中,与读者分享诚意之作的诞生。

这是兼顾知识性、趣味性的诗词书,读者们不仅可以提升文化素养,也可用收录的题目自测对诗词掌握程度,将自己慢慢修炼成真正的诗词达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