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阿根 | 访亲旧俗
【往期回读】
访亲旧俗
大桥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过去,男女青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媒人们就会上门为他们提亲。媒人说亲心中是有尺度的,基本上是以门当户对为前提,男女双方家庭各自条件差不多,就能有把握地谈成这桩婚事。他们知道,如果双方条件相差距离较大的话,一般来讲是难以谈成的。
那时人们的婚姻思想比较保守,子女们的婚事都是尊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结成连理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婚姻是由父母来决定的,就是人们常说的“包办婚姻”。解放后,人们对待子女的婚姻大事,虽说有了新的认识,但也没有完全放手,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子女们自由恋爱的大门才算是完全打开了。
媒人上门说媒,首先要把男女双方家庭情况给对方父母进行介绍。如果双方父母认为这桩婚事可谈的话,接下来在媒人安排下,双方就要相互进行访亲了。
访亲一般有两种访法,一是明访,二是暗访。
明访,一般先是男方父母在媒人陪同下,带着儿子到女方家访,主要看女孩的家境和女孩的个头高矮、长相、有没有身体缺陷、兄弟姐妹几个、住房情况等。女方家回访时亦是如此。
明访之后,双方家庭还要瞒着对方进行暗访。主要是访问邻里或对其家庭情况了解的人,所访的内容一般都是经济条件、一家人是否和睦相处、与邻里关系、日常为人处事、是不是吃苦耐劳,以及会不会当家过日子。除了这些,还有一条是最关键的,这家的骨根底子清不清爽(有没有狐臭)。当然,暗访时,被访的人一般都是拣好的说,奉行的是“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句俗语,叫做“十人与你好,八人与他交”,在暗访时,也有被访的人因与这个家庭以前产生过矛盾,那好话就说得少了,不利于婚姻成功的话就会多了,这就要靠双方父母自己去掂量了。
访亲后,双方家庭认为这桩婚事可谈的话,便把情况告诉媒人,女方家还要开出礼单交给媒人送到男方家。然后双方家庭选个黄道吉日,为子女正式定亲,确定结婚的日子,到此这桩婚事就算说成了。
顺便说一句,过去婚姻谈成了,一定要举行定亲这一仪式,定亲仪式实际上和现在的领取结婚证一样,婚姻进了保险箱,也就是说,在婚姻这个问题上,“男女不能再吃二家茶了。”
更多作者作品,见菜单栏“精彩回顾”—“网友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