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出文物(012)|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高5.7cm、口径10.6*9.2cm、底径7.6*7.2cm
文物年代:新石器时代
出土信息:1977年河姆渡遗址T231出土
馆藏地点:浙江省博物馆
此碗由一块木头镟挖而成,碗壁较厚,口部微内收,腹部弧线较深。碗底圈足较高且略外撇。碗表面呈朱红色,略有光泽。整段木头镂挖而成。外壁雕刻成瓜棱形。敛口,扁鼓腹,矮圈足。斑驳的红色涂料经鉴定为有机漆,据测定应是掺有朱砂一类颜料的漆。
这件朱漆碗出土时有所残损,但仍能看出形制。此碗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圈足和外壁上涂的朱红色涂料。出土时,这层薄薄的涂料剥落得很严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测定结果:“经裂解后,涂氯化钠盐片,用红外光谱分析,其光谱图和马王堆汉墓出土漆皮的裂介光谱图相似”。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专家们确定这就是天然生漆。这一发现表明早在六、七千年之前,中国长江流域的人们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漆器的使用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商周时期,漆器就深受贵族的喜爱,到了秦汉时期,漆器的发展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尤其是汉墓出土的漆器,件件精美绝伦,且品种、数量繁多,生产地域广泛,这些精美的漆器,是汉代宫廷中达官显贵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然而,在魏晋及魏晋以后的所有墓葬中,就鲜少看见漆器的影子了。至此,漆器开始走向衰落,但原因至今未能揭晓。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姆渡朱漆碗的出土,表明中国人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另外,处于这个时期的河姆渡人在木器制作上也颇有建树,他们制作的木器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建筑等方面,而朱漆碗是漆与木器的完美结合,造型独特,展现出先民们高超的技术水平和独具匠心的艺术天赋。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制漆器碗,是考古学者研究中国漆器史的重要依据,在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中,河姆渡出土朱漆碗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名列其中,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