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慢练动尤静,抓住丹田练内功

疗金句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苏沈良方》
太极拳是内家拳,特别注重内功的修炼,以功为本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太极拳和推手运动的始终。拳谚所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力不敌法,法不敌功”,讲的就是修炼内功的重要性。所以,“抓住丹田练内功”是求学太极拳和推手的根本所在,是修炼太极功夫各项内容中的核心。
内功的实质就是意气相合、神气合一,内功的物质基础是精、气、神。内功的质量取决于习练者本身的精、气、神的质量,所以欲提高内功,首先应从培养壮大精、气、神入手。
抓住丹田练内功就是以心为主宰,开合、收放、出入皆在丹田。想开时主动,则气出丹田运行四肢。想合时主静,则气由四梢归合于丹田。前进时则气由命门涌向肚脐。后退时则气由肚脐引至命门。左旋时,则丹田左转,气沿带脉左转圈。右转时,则丹田右转,气沿带脉右转圈。中定时,则上、中、下三丹田中气贯通。周身缠丝旋绕皆与丹田内转相合,意念、动作、呼吸的开合收放也要配合丹田的开合收放。
修炼丹田还要会练会养。所谓养,即养气、养精、养神,为首要。十年练功要十年养气。气以直养而无害,久久养练形成浩然正气。气血者,吸天阳以养气,吸地阴以养血,气为主而血为配,“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则当早固'。气化物生,气盛物壮,气正则物和。所以气应养。精足则气足,气足则神旺,所要静心安身,清心寡欲,固精养精保精,精气充满而不外泄,炼精化气,还原于身。念止神来,念动神离,心静则神宁,静心能养神。所以练习内功时,心要静,静养精,静养气,静养神,静才能三性归一意守丹田练内功。
求学太极内功时动作宜慢不宜快,因慢练而养气,慢练能形与气相合。所以练功须从无极始缓慢而动,至收功结束,默默停止,形似潺潺流水,又似和煦春风,柔顺和缓,沉稳兼备。每招每势均要缓慢,开展时要缓慢,沉合时要缓慢,一起一落要缓慢。
总之,慢能思上下左右是否相随,慢能感知内外是否六合为一,慢能求神气不断,慢能求周身一家。心静慢练,随着外形动作和缓而动,引动内气于体内缓缓而行,使意气相合,神形合一,顺其自然之势,合其混元之道,达至物我两忘之境。
待丹田内气修炼至充实饱满以后,便可体感到腹内似有一球状物,在太极拳和推手发劲动作时,丹田球也相随进行前后鼓荡运动。
随太极拳和推手旋转动作时,丹田球也相随而转动,慢动则慢旋,快到则快旋。旋转时阴面为引空,阳面为进击,丹田球旋转一击即为引进落空的全过程。真可谓化中有发,发中有化,一动一太极。修炼内功达到此水平后,方能真正地体感到内外合一、表里一致高深境界的练功效果。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意气运动,练习太极拳和推手是调整形与气关系的过程,形是方法而气是内容。对太极拳和推手的认识与修炼,如果仅仅停留在外形上,则是没有抓住实质,只是初级阶段的效应。只有深人提高了内功“气'的层次,才能达到意气形合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