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日子(十五)

2月11日

柯勒律治认为存在着四类阅读的方式,第一类是“海绵”式的阅读,轻而易举地将读到的吸入体内,同样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排出;第二类是“沙漏计时器”式,他们一本接一本地阅读只是为了在计时器里漏一遍;第三类是“过滤器”式,广泛地阅读只是为了在记忆里留下一鳞半爪;第四类才是柯勒律治希望看到的阅读,他们的阅读不仅是为了自己获益,而且也为了别人有可能来运用他们的知识,然而这样的读者在柯勒律治眼中是“犹如绚丽的钻石一般既贵重又稀有的人”。

只有一个理由可以使他们跨越时间和空间,跨越死亡和偏见,在对方的脸上看到了自己的形象,在对方的胸口听到了自己的心跳,有时候,文学可以使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成为一个人。

文学中的影响就像植物沐浴着的阳光一样,植物需要阳光的照耀并不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阳光,而是始终要以植物的方式去茁壮成长。另一方面,植物的成长也表明了阳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一个过去的时代其实并没有过去,它和我们的今天重叠起来了,它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这些拥有着过去的人在回忆往事时增加一些甜蜜,或者勾起一些心酸,而是继续影响我们,就像它在过去岁月里所做的那样,影响着我们的理解和判断。他谈到福克纳如是说。 ​​​​

阅读或者音乐-余华。“命运的看法比我们更准确。” 而且“看法总是要陈旧过时”。 ​​​​

2月12日

我得经历绝望,我得沉入心灵的最深处,生起自杀的念头,才能体验慈悲的精神,才能复闻“ ”字的妙义,才能再度大睡一觉而精神勃勃地醒来。我得重做一次愚人,才能发现我自己心中的神我。我得沉沦,才能复活。

2月14日

俞晓群说他有个编辑做丰子恺的书,从二十多岁做到了三十多岁。我也想到我做的第一套思想家系列的丛书也是这样。今年计划在做一辑,他们如若群星璀璨,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人之思想的力量,也看到了生命的限度。不知道会做到第几辑。支撑我的不只是遇到的作者和同路人,更多的是来自读者的持续关注。我的编辑思想也是从这套书开始才不断延伸下去。人一辈子做不了太多的事,能专注做一件事,一直做下去已经很不容易了。这需要缘分,也需要更多的热诚。

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说,未来的文化传播者与受众,已经由类似军官与士兵的关系,转化为园丁与蜜蜂的关系。在那里,文化启蒙或曰驯化的功能,在不断弱化或消失;作为文化传播者,你只需像园丁那样,侍弄好花花草草,让蜜蜂在理想的原野上自由飞翔。 ​​

波兹曼说:西方“活字印刷机诞生,使蒙田一些人,开始书写个人的历史与感受。他们赞美个人的历史,而不是公众的历史;他们赞美自己的特立独行,甚至怪癖和偏见。”

2月16日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李银河。“一旦将自己真正定位为一粒宇宙尘埃,就没有任何的尘世事情还有一点点的重量,因此可以释怀。”

一直以为她生活在北京,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已经居住在威海,是个好地方。中国的海滨城市,威海给人印象很深,可能是因为刘公岛,那是我第一次和男性朋友一起单独到异地游山玩水,而且刚好赶上我过生日,还有点兴奋和期待。那天刚到刘公岛就落雨了,在岛上烟雨蒙蒙,像在李少红拍的《橘子红了》里的小岛上。

在去往刘公岛的游艇上和岛上我们拍了合影。那个小岛和海滩很像莫奈画笔下的海崖,之后也梦到过这样类似的场景,后来写成了组诗但未完成。在此之前,那一年的某个夜晚,我曾梦到过自己在深海里游来游去,一只大海龟向我靠近。然后这位男性朋友就出现了。此刻他还在睡觉。

2月17日

惭愧!只读完一本书。俞晓群的书读了第二本,之前买过一本很小的册子《前辈》,有时间读读他的《一个人的出版史》。身边的编辑,有些人要么没有耐心和恒心,要么文化气息太淡薄,讲话都没有文化人的底蕴在。不过倒是都挺有性格的。我还是比较欣赏文化气息浓厚的出版人,能编书、访书、写书/文章,还可以翻译,可能更偏研究型的。可能也是自己今后要走的路。

阴山岩画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发现,他在著名的《水经注》中作了详细的记述。这些记载是世界上对阴山岩画最早的记录。

2月18日

三诗人书简终于读完。英文序是桑塔格作的,堪称完美,很想收藏一下其他的版本。这个中文版,在诗歌翻译的部分,用词十分生涩难懂,原文应该很优美、动人,特别是里尔克写给茨的诗歌。译者在后记里也写得很谦虚,只好勉强原谅他了。

里尔克在没有见到茨之前就去世了。这也成了茨的终生遗憾。人生无常。可以说,在里尔克最后的岁月,茨的出现再次点燃他心中之火,而他们的关系并没有一个人的离开而彻底消亡,而是变得更为亲密了。 ​​​​

今年准备关注下藏书楼和书院,研究藏书楼的书很少,研究书院的书挺多,但写的最多的,是邓洪波。一查是原来是岳麓书院的。专家!主要关注几点:文化功能、地域特色、建筑风格、古代教育。喜欢实体的东西,上次去沈阳故宫,看到文溯阁一下就喜欢上了,虽然人去楼空。书院去过几个,有机会要去岳麓书院看看。

贺兰口最有代表性的一幅岩画是“太阳神”。这幅太阳神岩画是贺兰山岩画中的精品,它磨刻在距地面40余米处的石壁上,头部有放射形线条,面部呈圆形,重环双眼,长有睫毛,炯炯有神,看上去很威武。这就是古代游牧民族心目中的“太阳神”。 ​​​​

宗教石刻经文。四周蓊郁的草木,也难以掩盖住石刻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氛。 ​​​​

图像叙事,我们所指的图像包括视像和图画部分,视像指摄影、摄像、电影、电视以及由真实影像所拍摄而成的各种广告等等;图画部分即由人绘制的各种图像,主要包括插图、漫画、卡通制品、电子游戏等等,它们包围着我们,并构成了当今的图像文化时代。作为现代视觉艺术研究、实践探索中一个极其重要研究对象的图像叙事,现在已衍生为一种全新的美学史和文学史的研究课题。从广义上说,图像叙事已经成为一种等同于视觉文化的现代表征,它是当前文化的一种基本语言和表述方式,而就狭义的图像叙事而言,指存在于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以多种传播媒介为载体,尤其是以影视、绘画、摄影、广告等图像符号为基本表意系统的叙事表达。

2月19日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哈巴河县直至阿勒泰地区最东部的青河县,每处山上几乎都有岩画,因此被称为“阿勒泰山千里岩画长廊”。

阿尔泰山岩画最初的作者,当为塞种人。而后世游牧民族又一代代补续之,终完成了这一世所罕见的艺术巨作。岩画分岩刻和彩绘两种。内容多为狩猎,放牧、舞蹈、宗教活动及家畜和野生动物形象。分布较集中且交通较方便的有:位于阿勒泰市西南约25公里切木尔切克乡的“玉依塔斯”岩画群。其中一巨幅岩画长15.6米,高2米,为目前我国境内阿尔泰山中最大的一幅。其内容主要为狩猎、动物交媾等等。

阿勒泰的岩画,构成一条1000多公里的艺术画廊,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都是世上罕见的。目前,阿勒泰的古代岩画被越来越多的史学界、考古学界、美术界的中外专家所瞩目,对它的发现和研究方兴未艾,不断深入。

《迦肯村牧犬看羊图》在杜热乡迦肯村的一岩石上,画面凿刻着一条牧犬和两只北山羊。这幅作品反映的情况是:在牧区,通常情况下如果羊群不大,牧犬就可以代替牧人看护羊群。即使有狼骚扰,凶猛的犬也能对付得了。这幅《牧犬看羊图》刻绘的形象非常逼真,牧犬翘着尾巴、舒展着四条腿,爬卧在地上看护着,两只北山羊亲热地一前一后站在牧犬的身旁,它们彼此用目光交流着感情。画面虽然动物不多,但显得十分干净洗练。

没找到原图。

几年前去草原,也曾想做个安静的牧羊人。羊在看我,我在看谁?

花山崖壁画,是我国崖壁画中的一颗明珠。清光绪九年修的《宁明州志》载:“花山距城50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形,皆裸体,或大或小,或执干戈或骑马。

未乱(按:指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之先,色明亮,乱过之后,色稍黯淡。又按沿江一路两岸,石壁如此类者多。”所谓“沿江一路两岸”,对该县来说,就 是指明江两岸珠山、龙峡山、达佞山、高山、花山各个画点。人们称之为“花山崖壁画廊。”

而花山则是这些画点中画面最大、图像最复杂、内容最丰富、经历年代最长久的一个画面,堪称为代表作。壁画画面高40米~50米,宽210米,面积8400平方米~10500平方米,尚存画像1800多个,以人物为主,最大的高3米,最小的约0.3米。根据各种资料分析,一般认为崖壁画是战国早期至东汉的作品。

2月23日

花山岩画是我国战国至东汉绘制在崖壁上的图画。是左江流域岩画群的代表,也是我国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如何登高绘画?

其一,自下而上攀援法,即利用崖壁画上部或下部的树枝、树根、或岩石裂隙等地形地物,攀援而上达到作画地点的方法。

其二,自上而下悬吊法,此方法是以绳索、藤条之类为辅助工具,利用树根、岩缝等地物,从崖壁顶部悬吊攀援而下,这样就能顺利到达作画地点。

其三,高水位浮船法,这是在山洪暴发、江水上涨之时,利用高水位浮船或木排到画壁下作画的方法。

其四,直接搭架法,在坎坡上构搭一定高度的木架,画者攀在木架上作画。

猜测成分大。富有挑战性。古人更有智慧。

2月26日

“做朋友只是因为相互的喜爱,只为高兴,不为其他。”

其实,朋友也需要归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