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年 | 丧 葬 习 俗 与 程 序(一)

总第1230期

版权©️归原作者

前 言

受中国封建制度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当地农村的丧葬习俗与程序,延绵不断,约定成规。虽然也有“十里不同俗”的说法,但总体上大致相同。已经形成了一种历史性的区域文化。

近年来,社会文明,移风易俗。火葬代替了土葬;公坟代替了祖坟。世世代代沿用的丧葬习俗已不再严格厉行;丧事程序也在事实上的“厚养,薄葬”,“重现实、轻礼仪”中逐步减少,甚至所剩无多。如果再不抢救性地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明示后人,久而久之,这个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势必会从人们的记忆里淡化和失传;会被现代文明所淹没。

在这弃旧布新的历史拐点上,我毅然拾笔,决定以实行火葬之前的土葬阶段为时间节点,编写了这个《丧葬习俗与程序》。以期将河南西北部我的家乡一带,老祖宗遗留给我们的这个历史文化产物继承过来,传递下去……

——刘太年

01

丧事发生

一个家庭里如果遭遇亲人离世,顿时会乱了原本的平静生活,骤添了很多很多的大事难事。如果逝者是耄耋之人,久卧病榻,或许之前还有些精神和行动上的准备;如果逝者是突然暴亡或者是家庭的“顶梁柱”,便会让全家大乱,情绪失控,顿时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既悲伤难禁,又有很多事情必须要做,怎么办呢?这时,家族中就会站出一个人来。这个人或许是一位长者,或许他德高望重。由他作为“临时代办”,牵头与主家协商,进行丧事的先期工作。

这第一件事,当属邀请总理。有了总理当家理事,一切都将按照当地的丧葬习俗,有条不紊地进入丧事程序。从此,主家就可以处于从动地位,省去不少心事。

请总理:孝子随同家族长者,来到被请者的门前,但不能进家,由长者出面说明情况。孝子叩头,邀请人家担当总理。有了总理,接下来的一系列事情,自然由总理凭经验按部就班地进行。

逝者停止呼吸后,尽量不要翻动尸体,尤其不要乱动逝者的手指头。当务之急的,是要趁着逝者还没有完全变凉变僵,要尽快剃头(男)、洗身、换衣服。同时还要进行破孝、请阴阳先生和烧马等几件事情。

阴阳先生到场后,会根据逝者咽气时的姿势,尤其要观察逝者指头的伸曲形状,按男左女右,大拇指掐与哪个指节,依“子、丑、寅、卯”顺序,就可以推算出咽气的时辰了。(如果逝者咽气时跟前有人,时间也记得也很准,这件事就不一定进行)。

阴阳先生还将凭经验来确定逝者“有魂”还是“无魂”。如果有魂,会告诉主家,魂,藏在家里的什么地方,然后,这个地方就不要轻易触动。随后要按先生交代的某日某时进行“出魂”(详情后续)。

殃单,是反映逝者生死八字、“七数”时间、是否“犯七”和“犯七”更时等情况的权威性文书。一旦硃笔一勾,就像文件签字画押报备了上级,便立即生效,即是存在瑕疵,也是绝对不能改变的!

殃单也要由阴阳先生同时书写并榜示。

02

穿 衣

要趁着身体还没有僵硬之前,抓紧给逝者洗身。所谓洗身,就是用一个没有用过的新盆盛上清水,再用一块新白布在清水里蘸湿拧干,从逝者的脸部到脚部,直线擦下去,不能来回反复擦。洗身的水连同洗身布不能倒掉,要放到第三天用。(用途另叙)。

洗身之后,就要穿衣,戴帽,穿鞋了。衣服一般讲究穿七件。单的棉的长的短的都有。贴身的一套应该是紫花色的。意思是过鬼门关时,都要脱光检查的。这套紫花色衣服和皮肤颜色接近,可以不脱,能蒙混过关。

这些衣服的穿法是:由逝者至亲(男穿男,女穿女)做“模特”,把这七件衣服连同裤子依次套在“模特”身上,整理妥帖,再用针线简单固定。

穿的时候,上衣连同裤子从逝者的脚部往上拉,直至到位。裤带围到腰部,但不要打结。

需要给逝者戴的耳环,戒指,头饰都要戴好。口里还要噙一个铜钱币,用红绳系上,挂于耳根。

衣服穿好后,用三根适当粗些的白布条(俗称“等身布”),放到逝者身下:上胸部、胯部和小腿部各放一根。通过这三根布条用力,再扶上头部和脚部。把逝者移至堂屋中间,安放在靠后墙的床板上(这时候叫“停尸床”)。

把逝者脸上先盖一张白纸,如果是夏天,身上盖单子,其余季节盖被子。被子上面临时覆盖逝者刚脱下的内上衣。

然后用一根麻绳把逝者的两只脚绑上,(适当靠拢)。一种说法是,逝者到阴间再脱生时,需要砍断这根绊脚绳;再一种说法是,万一发生“猫惊尸”了,尸体走不成;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时候,逝者的两只脚一般都不会平行地脚尖朝上,往往呈“八字”型,比较难看。用麻绳系上,来适当纠正,让其平行为好。

烧马与烧纸

把逝者打发妥当后,就要烧马了。意思是送别逝者去西天。马(或轿,或车)就是给逝者去西天准备的交通工具。

准备工作:纸马(车,轿)、童男童女、钱搭、白纸、在场孝子的头孝、腿带。还有刚从逝者身上脱下的贴身内上衣等。

烧马开始,全体孝子都到逝者跟前,各自拿着自己的孝布。先烧纸。然后,由长子长女(或其他至亲)将覆盖在逝者身上的内衣取下来,作搀扶状,走在前面,其他孝子依次出门。不哭,只叫着逝者的称呼,说:“慢点”、“过门哩”等安慰话语。

过门槛时,将“钱搭”放上,点燃;

到街上后,当地人供奉的神庙在哪个方向,纸马(车,轿)就朝哪个方向。孝子也朝哪个方向下跪。以表示护送逝者到那个神庙去报到。

孝子全体痛哭。把纸马童男童女等纸制品全部焚烧。

同时,帮忙的人会把孝布绑到孝子的头上;拉劝孝子不要再哭。然后返回灵前,主孝子还会痛哭一阵,并要坚持守灵。

灵前要放一个小方桌,上面摆供品四碗,一字摆开。供品的材料是面条少许,面条里不放菜类冒头。每碗用一根筷子斜插。

屋内陆上铺满谷草,以方便孝子和吊孝者哭跪。切记,守灵的孝子不许坐凳子。

小桌子的右侧地上要放一个瓦盆,烧纸用;放一个油灯,食用油点燃,俗称“黑灯”;还要放一个碗,盛粮食,用来插香。香柱点燃后,说是要给逝者去阴间照路用的,所以要昼夜长明。

从逝者的第一天开始到起殡安葬,每天的临明前都要由守灵人简单地烧一些纸,哭上几声。这叫“烧更纸”。

每天晚上,有前来烧纸的仪式。参加人一般是本家各院的平辈和晚辈、街坊邻居和生前友好等。做法是:女客到屋内或坐或跪到铺有谷草的地上,一手拿手绢捂脸哀哭(即是不伤心落泪,也要做出哭丧的架势,发出哭丧的声音)。这时,会有人拉劝你,不要再哭。完了,女孝子向女客叩头致谢。

男客在屋外,面向逝者作揖,下跪,头朝地作哀哭状。然后,会有人拉你的衣边,示意你起来,不要再哭。起来后站一旁。主事人会高喊一声:“谢——”,男孝子按子、侄、孙顺序,列队哭着向前,叩头致谢。男客作揖回谢。场上照应人还会给客人递上香烟,点着。以示招待。

03

棺木和成殓准备

从烧马到成殓这段时间,一般只有半天。时间短,而且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1.通知本家族(即红白事还来往)的户院,指定人员尽快到场。

2.报丧。派员到相关亲戚家里,告诉什么人不在了。并说明成殓时间,一般都会按时参加的。

3.邀请大厨小厨,估算出成殓前后的全部吃饭人数,进而推算出所需的菜,肉,蛋,米,面,油。

4.砌大锅台,准备锅碗筷盆。

5.准备棺木,以保证能顺利成殓为止(后叙)。

6.准备青白灰。青灰,即烧柴火做饭留下的灰;白灰,即石灰。

7.准备五色线,五谷杂粮,钱币,柏枝,籽棉,纸包土坯块。

8.准备成殓前吃饭。

9.向各路亲戚宣布殃单上所示的出殡日期。

10.准备逝者生前穿过的成色比较好的上衣和裤子各一件。

11.烙打狗饼(打狗饼是用逝者理发后的少量头发或剪下一点头发,和到面里,烙成饼,这叫“打狗饼”。逝者多少岁,就把打狗饼掰成多少块,用手绢包好,按男左女右系到逝者手腕上。它的作用是,逝者在去往阴间的路上,万一遇上野狗,投上一点,避免被狗咬伤)。

12.准备需要往棺材里放的物件:如木梳,镜子,钱币,手巾,烟袋,假牙等。

棺木准备

1.当地有提前为老人准备棺木的习俗。年龄到了六十岁以后,就开始准备棺木了。人还健在时,所准备的棺木叫“喜木”以避不吉。但若遇逝者年龄不大或突然去世,往往因没有准备棺木而措手不及。

这时候就要考虑借一口、买一口或日夜加班,赶做一口棺木。

棺木的裡子,正常情况下有两种办法处理:一是主材料是生眼粗布,用桐油,石灰,黄豆面合成腻子拼裡子。这种做法由来已久,效果很好。二是用松香掺柴油加热成乳状,然后倒进棺木“涮”一个裡子。效果也不错。

如果急用,用桐油,时间上来不及。只能采用松香“涮”裡子,或干脆用一块布料撑到棺木内的四周应急,也是可以的。

2.木工下银锭。按风俗,棺木做好后,不下银锭,待成殓时再完成。意思是,棺木还没有做好,并不是做好了等着殓人呢!感情上容易接受。

3.将清灰,白灰铺入棺木底部。它的主要作用是吸湿防虫,可以避免尸体腐烂后污物外渗和虫类蛀食。

4.青白灰上面铺白纸,白纸上面正中间顺着拉一根五色线,然后撒五谷杂粮,钱币,柏枝等。

5.接着放灵床。灵床上面就要铺褥子了。

04

成  殓

成殓就是把逝者安放入棺。换句话说,也是瞻仰遗容的过程,与亲人作最后的告别。所以,家人和亲戚都会到场。一般亲戚到场后,先烧纸,后给孝布。

如果逝者为男性,老舅家到场后,会看逝者的穿戴是否满意,然后坐下来把孝子叫到跟前,孝子跪下。老舅家的代表人会询问死因。对孝子的表现作个简单总结。一般是只指出孝子不孝顺的地方。最后,如果没有大的问题。会要求孝子给逝者多烧些纸钱作罢。

如果逝者为女性,这时的娘家人便是最重要的角色。烧完纸后,由总理陪同娘家全体瞻仰遗容,介绍相关的一些情况。娘家人会翻看逝者的穿戴,仔细查看是否存在遗漏、瑕疵和不满意的地方。完了,总理请娘家人桌前落座,再由孝子们依次列队跪到娘家人面前。

这时,襄工(即请来帮忙的人,下同)会先把孝布端上来,娘家人各自系上。

接着,把饭菜端上来。请娘家人先吃饭然后再说事。只见娘家人个个神态严肃,是绝对不会动筷子的。而要求先说事,不吃饭。

不知是从哪个年代流传下来的风俗:无论孝子平时对逝者是好还是不好,这个时候统统只说不好。而且还会列举平时的一些具体例子,说明孝子不孝。无论娘家人说的对错,孝子只能点头承认。如孝子稍有狡辩,会引来更加严厉的训斥。甚至舅对外甥大打出手也不为过。

其实,娘家人这样做,是“风俗习惯”的要求,未必全是娘家人真实意图的表达。如果不这样做,会有“懂礼人”笑话他们是“憨子”、“都光是来吃饭了”。

这是以前的风俗,现在社会开明,不乏有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娘家人!他们在这样的场合总是作客观总结,除了批评错误之外,更有赞扬孝子,感谢孝子的意思溢于言表。

孝子认错了,并答应了娘家人提出的所有要求,这时候的娘家人才会动筷子吃饭。

娘家人吃罢饭之后,总理将宣布成殓开始。襄工们先将棺木抬入房内,与停尸床并行。

由多人相互配合,拉起之前已经放好的“等身布”,扶好头和脚,慢慢地将逝者移入棺木内;

整理好穿戴;

取出口噙的钱币;

由儿子拽下逝者衣服上的一个扣子;

由女儿或儿媳拽下一个扣门;

放置已经备好的各种物件;

逝者头顶上方放一件上衣,寓意是:要想好,头顶袄;

脚下方放一件裤子,寓意是:要想

富,脚蹬裤;

盖被子;

被子上面撒少许籽棉。(籽棉,寓意子孙绵绵。一般来说,棉壳里的籽棉,常见的是四瓣为一朵。这时候最好用五瓣的,寓意五子登科。后来基本上都不再计较这个,只要是籽棉即可)。

用纸包土坯块,以充实棺木内的多余空间(这适应于体型瘦小的逝者)。

切记,孝子在做这些事情时,千万不可把泪珠掉到逝者身上。

到此,总理会问大家:还有啥不周不毕?尤其要问娘家或老舅家的代表。若没有人提出异议了,就要盖棺了。

这时,木工就手持锯斧,挤到人群前面,先盖上七星板(七星板是棺盖里面的一个衬盖,很薄,上面刻有阴阳八卦图和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及摇光等七星,以示天象)。

然后把棺盖抬上,盖好。

钉上四角的四个银锭。四个银锭钉好后,把银锭多余的一截儿锯掉——注意,锯时只锯掉三个,按男左女右留下一个不锯。意思是:一看这留下的银锭,就知道棺材里是男尸还是女尸。

随着斧头敲击银锭嘭嘭嘭的沉闷声响,在场的子子孙孙和各方亲戚都会意识到,从此,与逝者将阴阳两隔,

永不再相见。自然会联系到逝者的恩德、亲情和劳苦,无限的伤心难过袭上心头。尤其至亲和逝者生前具有深厚感情的人更是放大悲声,哭天呛地。甚者还会接不上气来昏死过去。

这是亲人对逝者伤心痛哭的一个高潮。真正意义上的“永别”。

通过大家的解劝,哭丧人会慢慢缓过神来,哭声也会逐渐变弱变少直到停止。娘家人或老舅家人等亲戚将陆续离场。

女客一般是哭着出门的。因一只手捂脸,影响视线。所以需照应人搀扶着送出大门;男客人则给主家道别,随其后。

成殓过程就此结束。

05

前两天要事

1.打墓。打墓是丧事中费时费力,且技术性很强的一项重要工程。因此要提前安排,保证按时按质交付使用。

2.召开筹备会。就是请家族中的长者,丧事总理,主家,主厨和孝子代表共同参加,商定关于丧事进行中,尤其送葬当天的一系列事宜(详叙于后)。

3.有干丧(即之前去世,没有入土寄放在外)的,要提前查看棺木是否完好。如有腐朽,需及早安排修补或重做棺木。

4.做哀杖。曾有讲究“爹竹娘木”,就是逝者为父的,用竹竿做哀杖;逝者为母的,用柳木做。后来无论父母基本上全都改用柳木做。长约二尺余,杆上粘白纸条。

5.糊摇钱树。摇钱树是用高粱杆和竹篾做一个树的形状,再用白纸和黄纸做成钱状为树叶,很费工时,所以要提前抽空制作,如女孝子守灵闲暇时间,可以兼做。以备后用。

6.糊饭罐,水罐,糊油灯。可用旧罐和旧油灯。只要把外面用锡纸糊一层,即可。

7.去河里打长流水,以备埋人后坟上用。注意:打水时,盛具的口要向下游。

下期待续:三天事宜

 作者简介
(0)

相关推荐

  • 鲁北丧俗:收头客(kei)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第211期 鲁北丧俗:收头客 文/刘宗兰 1978年正月十七早上,公爹家接到报丧的,说我大姑姐的婆婆去世了,后天发丧. 公爹把我们叫到跟前:"他弟兄五个正好过年都在家, ...

  • 明朝奇案:强盗杀吏劫库房,张巡城缉盗追宝

    崇祯五年,浙江杭州府安吉城的某日,有山贼数十人白日混入城中,待到晚上趁着月色杀入县城甲字库,杀死守库的官差二三十人,劫走库房金银珠宝无数.隔日,县太爷一方面上报朝廷,一方面令严守城门挨个检查出城人员. ...

  • 农村俗语:“雨打坟,出贵人;雨打棺,财人疏”,出门在外需谨记

    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明,期间诞生的文化内涵亦是十分丰富的.中华民族有着许多美称,其中,"礼仪之邦"是最让人耳熟能详的一个称号,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 ...

  • 婆婆丧事记

    难得有如此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做全面详尽介绍的文章,感谢作者,也请大家能尊重传统文化习俗,仔细阅读. 2018年1月7日凌晨,大雪纷飞.婆婆突然间去世了,元旦那天还和子女们一起过生日呢.一场感冒引起的肺 ...

  • 刘太年 | 丧 葬 习 俗 与 程 序(三)

    总第1232期 版权©️归原作者 11 埋人之后 1.出魂.按阴阳先生之前的交代,如没有魂,说明魂已经走了,这一项即免.如有魂,依照阴阳先生确定的某日几点几分进行出魂.那个时辰,家里人都要离家躲避,邻 ...

  • 刘太年 | 丧 葬 习 俗 与 程 序(二)

    总第1231期 版权©️归原作者 06 "三天"事宜 丧事到了第三天,可谓是逝者的首个忌日,很多事情都要从这一天开始做起. 1.哭路.由逝者的已婚闺女来进行.或闺女侄女同时进行.没 ...

  • 农 村 殡 葬 仪 式 及 程 序

    第一篇:农 村 殡 葬 仪 式 及 程 序 农 村 殡 葬 仪 式 及 程 序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整理) 第一,上床. 需将正房明间整理好,将明间内的缸.柜和锅上一切用具等各种物品全部清出. 在明间中 ...

  • 从 瓦 当 文 字 看 秦 汉 习 俗 及 演 变

    尽管自北宋开始,历代都有不少关于秦汉瓦当的著述,但直到近代以前,有关秦汉瓦当的著录都仅限于对瓦当图像之摹拓及文字之记录,至多也只不过把它当作一种古拙的艺术品加以玩赏而已,至于学术研究则似乎无从谈起.当 ...

  • 当代作家||【仿佛一夜之间】◆刘太义

    作者简介 刘太义,山东省平阴县人.中国农业银行作协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作品见于<金融文坛>.<金融博览杂志>.<中国金融文学><济南日报>.&l ...

  • 激荡四百年:刘宋一败涂地丧师失地,檀道济虽勇却难挽败局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17篇 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十一月,北魏军乘胜反攻,开始进攻济南,刘宋济南太守萧承之率领几百名士卒奋勇抵抗. 北魏军聚集城下准备攻城时,萧承之却命 ...

  • ​【诗歌】刘太义/父亲的玉米(外二首)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外二首) 邹立文 我嫉妒那些玉米 父亲那时看它们的目光 比看他的儿子都要慈祥 俯身于田间--他虔诚 用汗水喂养那些禾苗 扛起三伏的灼热和焦渴 ...

  • 新 婚 铺 床 习 俗

    新 婚 铺 床 习 俗 在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下,各种传统的礼仪.风俗形成了独特的婚礼文化,中式婚礼中的铺床仪式也一直延续至今.铺床又叫"铺房"."扫床".&q ...

  • 刘江东家藏善本葬书注释

    刘江东家藏善本葬书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