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转发起来!危险的“16岁”现象,高中生家长再难也要陪孩子度过!

“16”岁现象
多家心理咨询机构表示,在他们接待的青少年咨询案例中,16岁左右孩子逆反心理最突出。
一些孩子对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儿,一定要和家长“对着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16岁现象”。
在校园中通常表现为:不完成作业、厌学、逃学、脾气暴躁、顶嘴、打架、早恋、结交不良朋友等。
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协会副会长冉乃彦提到:
当孩子达到16岁左右的年龄时,许多家长会发现,原本听话懂事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而且心思敏感、脆弱,遇事多疑又不愿向家长倾诉,甚至学习成绩欠佳、行为习惯不良……
'16岁'是个危险期
从生理上看
16岁左右是未成年人是青春萌动时期,对人生世事的感知、探求心大增,他们富于激情,善于投入,易受感情的困惑和伤害。
从心理上看
16岁左右的未成年人,已具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愿受过多的限制与约束,他们自控力不足、承受力差,难以直面挫折与痛苦,好走极端。
另一方面,十六七岁的社会闲散人员占60%,未成年人从离校到就业这段时间极易惹事生非、寻衅滋事,这就是“危险的16岁现象”。
还有一些高中年级段的班主任教师反映,16岁左右的年龄属于成长中的一个“危险期”,这个年龄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王老师是一位有着十余年高中教学经验的班主任教师,她曾针对16岁左右学生的教育问题撰写过一篇论文。
王老师提到,16岁左右的学生通常存在以下六种心理特征:
第一,自我感觉“长大了”,表现自我的意识增强;
第二,不成熟,讲歪理;
第三,过于自信形成自负心理;
第四,意志薄弱,适应性差,承受压力的心理空洞出现;
第五,出现消沉、颓废、麻木、情感冷漠等不正常情感;
第六,出现暴躁、报复、易激动、寻求刺激等现象。
16岁是危险叛逆期,更是最佳塑造期
尽管16岁左右的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教育专家冉乃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说:“16岁是危险叛逆期,更是最佳塑造期。”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冉乃彦认为,对孩子来说,十六七岁的年龄就是这样的关键期,家长要抓好孩子的这段关键期。
冉乃彦强调说:
“16岁左右的孩子是‘半成熟’的,既有独立成熟的一面,又限于经验、年龄独立不起来,也就造成了家庭教育最困难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家长一定要下足功夫,把问题妥善解决,让孩子顺利发展。”
“16岁期间”,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一大坎。进一步可以冲向学霸,退一步可以掉成学渣!极容易与同龄人拉开差距。
因此“16岁现象”,家长一定要注意!
怎么样判断'16岁'现象
那么怎么判断孩子是否发生了'16现象'呢?孩子放假回到家后,爸妈可以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1.和孩子关系疏远了吗?
步入这个年龄后,有些学生开始反驳、顶撞老师、家长,越不让做的事越要对着干;有学生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叛逆、对抗情绪,甚至有闹事等行为,自然容易影响到青春期的亲子关系。
2.孩子还愿意和你谈心吗?
这个阶段的孩子,渐渐将同学、朋友作为倾诉心事的首选对象。
有学生说:
“和父母聊一些话题,比如明星、电视剧,家长不仅不了解,而且还会批评我不务正业。
如果不方便说出口的,就自己写完锁进日记本里。”
3.你更关注孩子的心理,还是学习?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学习压力较大,学业较重的阶段。很多学生表示自己的学习任务很重,根本没有精力再去做家长购买的试卷书和题集,但家长还是热衷于买一大堆的练习题,让学生感到厌烦。
对于学习问题,很多学生将原因归于客观性因素,如学习难度加大。但家长多倾向归因于子女的主观性因素,二者对学习问题的归因明显不同。
这种对学习问题的认知不一,自然容易引发诸多亲子矛盾。
4.孩子经常顶撞你吗?
16岁左右,学生生理上发生急剧变化,心理也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他们敢于质疑家长的权威,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简单、粗暴的说教方式不盲从,甚至拒绝接受。
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处在一个“暴风骤雨”式的发展时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成人感增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渴望获得和成人一样的标准和评价。
调查发现:
当面对父母的压力时,这个阶段的学生选择“向父母反抗”的比例最高。
当亲子之间对某件事情持有不同观点时,47.22%的学生选择“努力争辩,说服父母”;
而当子女不赞同家长的想法时,半数以上家长都会“和孩子一起探讨”,
30%左右的家长还会“想各种办法说服他”。
这既与此阶段的学生“自我调节”的希望相悖,也易与学生“努力争辩,说服父母”的方式,产生冲突。因此吵架和顶撞,自然也难避免。
家长朋友,如果对于上面的问题,你的答案有多个“是”,那么很可能你家孩子就正处于“16岁现象”。
这个阶段,家长应该怎么做
这个阶段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哪些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平稳度过这一时期。
对于这一年龄孩子的家庭教育来说,家长最难处理的问题,就在于“叛逆”、“不听劝”,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叛逆,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主要有如下四种表现:
1. 很多家长会认为这个叛逆的孩子是这辈子用来折磨自己的,这是典型的受害者心态。
2. 面对叛逆的孩子,自己感到无能为力,完全失去了对孩子的操控能力;
3. 孩子已经让家长疲惫不堪,陷于绝望,同时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热情;
4. 很多家长感觉到很自卑,责怪自己教育孩子的无能和失败。
既然这四种心态都是不可取的,家长在对待孩子叛逆问题时,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
1.无条件接纳孩子、爱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故意和家长对着干,而是由于成长期的家庭教育或生理原因,还有环境中的影响;
所以家长们了解了这些成因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和理解孩子,不要再埋怨孩子;
还要知道,叛逆期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短暂的一个时期,它很快就会过去;
所以家长们能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孩子,帮助孩子们把这个时期尽快度过去,未来你的孩子才会更爱你,更尊敬你。
2.家长要认知自我,改变自我
在这一点上,希望家长能够重视起来,因为很多家长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我不了解;
甚至自己并不成熟,遇到事情并不能理性客观的去解决问题;
甚至有的家长自己也极端情绪化,没等孩子发脾气,自己就先发火了,那么家长这种不理智的情绪状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使孩子叛逆的导火索,因为教育孩子的前提就是要有平和的心态。
所以希望家长能改变自己,把控好自己的情绪状态,这样你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3.陪伴是最好的爱
在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他们经常是处在混乱和矛盾的心理状态之中;
虽然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想像一个成人一样去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经验;
所以很多时候他们是失败的,那这种失败再结合典型的混乱矛盾心理,让孩子此时的心理状态非常痛苦;
如果家长此刻能带着无条件的接纳和爱陪伴着孩子,孩子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种温暖会让孩子的叛逆减少很多,所以家长们可以一试。
4.父母应留下一点自己的时间
父母关爱孩子,但不能成为孩子的保姆,上下学接送,孩子看书,自己陪读,一切围着孩子转,让孩子产生依赖性。
父母应该主动地寻找一点时间和空间,暂时把孩子放在一边。这不是不管孩子,只是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心理环境。
抚养孩子并不意味着父母要放弃个人的需要和夫妻间的交流。利用这点空闲,夫妻间多交流与沟通,夫妻关系的和谐对家庭稳定至关重要。
不少家庭,正是因为夫妻不和,整日吵架,甚至闹离婚,使孩子受到极大的伤害,父母形象地位在孩子心目中大打折扣,这是应努力避免的。
另外,父母需要这点空闲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远离繁琐的家务和工作,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
要有一点幽默感,不要为自己的一点点错误懊悔不已。
相信自己是一位好父母。
善于工作,善于休息,才能更善于教养孩子。
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是占得了多少先机,而是父母的格局。我们应尽可能淡定从容,一步步陪孩子耐心走下来。
高中虽然以分数为重,但我还是想说,不只有分数。高中尚未完成,我们仍要鼓励支持孩子学习以外的全面成长,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天。分数是一时的,成长是一生的。
温情是最坚强的意志,朴实是最简洁的名片,执着是最深情的拥抱,包容是最耐心的等待,等待,花会静静地开。
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看到。
声明:本文转载于“高考家长圈”“北京四中网校”,版权归权利人所有。如有不当,请您联系管理员(htyxedu)协商解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