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目光放在正向角度

 今年的第028篇文章

昨天没有更新,内心开始就有点焦躁
其实昨天有一篇大概的草稿,但觉得仍然想得不够深入,就没发。但实在不太喜欢这种感觉。今天试着继续补充一下。
最近就发现了一个点:
行为模式上,比起将目光放在负向角度,将目光放在正向角度会更有用。
  • 负向角度如:缺陷、缺点、错误、不足、后果、起伏较大的情绪

  • 正向角度如:个人优势、科学的方式和步骤、平和稳定的情绪、个人收获、我能做什么

会想到这个点,是因为突然发现,最近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讲不同领域的话,它们似乎讲的是同一个道理

唱歌学习

想学唱歌,更有效的学习方式,不是一味纠正自己错误的习惯,而是只关注正确的步骤,不断跟着正确的去做

积极心理学

强调个人品格优势与美德。
与其找出自己缺点、校正不好,不如将重心放在发展自己的正面优势,关注自己突出的品格优势与美德
假设生活是一艘船。改正缺点,相当于补住船底下非致命性的洞,船这时候只能最多不漏水
关注自己的正面优势,则像摆动风帆,扬帆起航,驶向心中的目的地。

养生

分享养生的博主@裙子儿 说,比起通过吓唬让人担惊受怕,平常稳定、娓娓道来的力量会使人走得更远
她列举了两个不同的说话方式:
  • (“再不睡明天起不来你又要迟到” )

  • “早点睡明天就可以早点到教室”

  • (“再不复习看你这次考试怎么办” )

  • 多学一点就是一点,多考一分也是一分”

前者是恐吓型的,后者是陈述型。明明是同一件事,却给人迥然不同的感觉。

个人认知

博主@L先生说,用“我如何衡量我的收获或表现”,来替代传统的“我如何量化我的行为和结果”,后者的自主性空间更高。
他举的例子是读书方面的:
情境1:我这周要读某本书,每天要读50页,一周内读完。
情境2:我这周要读某本书,希望能产生一些灵感或想法,最好能做3-5张知识卡片。
的确后者让人变更平和,看书时也不会出现赶KPI的心态。(个人教训:出现了看书的心态像在赶KPI
将这个角度再深化一下,他提出:把分析视角,从分析事物本身,转移到“我跟它的关系”,如我可以如何影响它?有什么对事情有帮助的做法,是我可以去做的?
此刻的我写这篇有点尴尬,因为我现在的情况就是注意力关注在我昨天没有更新、我不知道明天要写什么、今天这篇我觉得不是很满意上这3件事上。
一边写一边觉得焦躁。
我马上翻出“救命宝典”——《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用里面原理来说,我犯了3个认知扭曲:
  • “心理过滤”(只看到自己没有更新的行为,反复回味)

  • “否定正面内容”(否认自己此刻当下正在不断将这篇优化的行为)

  • “情绪化推理”(我感到低落,由此推断我是一个写作上容易受挫的人)

我起码写到了倒数第二段,也算快写完了。
总结:不断输入正确的认知,不断提醒自己关注正确的做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