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谦碑》,《竹叶碑》,《杨统碑》,《高阳令杨著碑》,《延光残碑》

各位老师,各位书友大家晚上好,下面咱们继续分享古帖。自后汉(东汉)以后始有碑文,欲求前汉时碑文卒不可得。是则冢墓碑,自后汉以后始有也'。于是我们才有历史依据确定石碑始于东汉,尤其到了东汉末期,坟冢周边的石碑建筑达到顶峰,因而现今我国遗存了很多东汉之后的石碑。然而直到西晋武帝在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发诏,此诏禁止奢华的厚葬,提倡节俭薄葬,同时禁止竖立石碑铭文,此诏一出,导致西晋之后的石碑建筑大减,所以我国遗存的西晋石碑很少。

东汉时期,厚葬之风盛行,达官显贵们都在墓前设立精美的石碑,所以汉代留存的墓碑较多。然而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禁止竖立墓碑开始,魏文帝频下诏命令薄葬,于是墓前设立的石碑便开始逐渐减少。魏上尊号碑、受禅碑、鲁孔庙碑等即其例。其中余亲见者有鲁孔庙碑与范氏碑,前者圭首有 '穿',后者残缺,然圆首有左垂'晕',皆继承纯粹汉代样式。

今天咱们分享五方比较偏的汉碑,《孔谦碑》,《竹叶碑》,《杨统碑》,《高阳令杨著碑》,《延光残碑》,大家一起学习。

孔谦碑

《孔谦碑》又名《孔谦墓碣》、《孔德让碑》,为东汉桓帝永兴二年(154年)七月立石,碑高八十三厘米,宽五十二厘米,厚二十三厘米,石灰岩质。圆首,碑上有穿,穿上有晕。无额无题。碑文八行,每行十字,末行两字,计全碑八十二字,隶书阴刻,记述孔谦生平。碑面漫患重,碑文残甚,多难以辨认。原在孔林,清初移入孔庙,现存东庑。波磔较长,虽磨损严重,仍能窥见其淳厚的风格。

孔谦字德让者,宣尼公廿世孙都尉君之子也。幼体兰石自然之姿,长膺清妙孝友之行,祖述家业,修《春秋经》,升堂讲诵,深究圣指,弱冠而仕,历郡诸曹史。年廿四,永兴二年七月遭疾不禄。(《隶释》六。)

《金石萃编》记其'高二尺六寸,广一尺七寸,隶书8行,行十字。全碑82字,碑多残损,多难辨识。'另《隶释》、《祖庭广记》、《汉碑文录》、《阙里文献考》、《山左金石志》、《金石经眼录》等书中的载。 此碑系宋代欧阳修在孔林孔谦碑前发现,并对此碑进行了考释。至宋,由欧阳修载入《集古录》,始被后人所重视。

孔谦(121~154年),字德让,曾官郡曹史,孔子二十代孙,孔宙之第六子。早亡,无什么事迹,故碣文简少。宋金石家欧阳修考《孔谦碑》道:'《孔德让碑》,盖其名已磨灭,但云字德让者,宣尼公二十四孙都尉君之子也,仕历郡诸曹史,年二十永兴二年七月遭疾不录。'细审谛碑文残迹,发现欧氏所言'年二十永兴二年七月遭疾不录',应为'年卅四永兴二年七月遭疾不录。'碑上所言'都尉君'者,以《孔氏家谱》考之,应为孔子十九代孙,太山都尉孔宙君.《孔融别传》记载:'宙有七子,融之次六。'载于谱录者惟有谦、褒、融三人而已。碑文记颂孔谦自幼便有兰芳不坚自然之气质,继承祖业,修春秋经传,并升堂讲诵'弱冠而仕,历郡诸曹史。'

此碑字体庄重雍容。隶书古拙苍朴,字法规范,章法严谨。康南原评其与《东海庙碑》可属一类,亦为我国古代重要的碑石。

竹叶碑

《竹叶碑》东汉刻石,具体时间不详。因碑面石纹如竹叶,称“竹叶碑”,又名“少皞之胄碑”、“汉督邮曹史题名残碑”。出土地点不祥,时间约在清康熙晚期至乾隆初年。初以为碑阳无文字,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何元锡洗碑精拓始见有“少皞之胄”等十一字,三行,碑阴存112字。同治三年(1864年)毁为三段,后裂为四段,再裂为六段。现仅存三段,以水泥固结。上端高33.5厘米,宽27厘米,存字已不清;下段高32厘米,宽28厘米,可见十余字,右上一段已无字。碑阴字已不存,存字全为碑阴。从著录看,全为“吏人官爵姓名,似亦报德题名之为”(《金石图》)。隶书,字体规整。此碑原归曲阜颜懋伦,后入孔庙,存同文门下,1978年移入东庑,1998年移入汉魏碑刻陈列馆至今。

《竹叶碑  》纵:113.5cm,横:62.5cm。碑上缺蚀似竹叶状,故名竹叶碑。因碑阳字存之甚少,故拓之亦少。碑阴乾嘉拓本尚未断。至嘉道间已断为五石,碑额存右上角,碑文为四,最下左一石已有裂纹。以后额右一石佚,最下左一石又断为三,成为小六石本。马子云《碑帖鉴定》云:“此碑阴之字书法秀丽,惜损之过甚。”碑现存山东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蒲城县博物馆从本县永丰镇石马村,征集到一通造型别致、图文并茂的青石碑。由于碑身雕刻着两颗枝繁叶茂的青竹,故又名竹叶碑。该碑身高二百公分,宽七十公分,厚十五公分,半圆形的碑额上雕刻着一幅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图画,画面上不仅有远山近水,红梅绿柳,还有人物、马匹、小桥等。碑身雕刻着青竹两颗,竹身挺拔、枝叶茂密,状如临风摆动,婀娜多姿。但在仔细看时,这些竹叶却是由一首五言绝句诗组成,字迹清晰,笔画可辨。诗日:“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此碑为发现汉寿亭侯王印而刻,碑石的左边刻有一方印章的正背图案,并有一段文字:“弘治三年(1490年)十月十九日,扬州淘河获卦环钮,其重二斤四两”。其文日:“汉寿亭侯王印”,该印长宽各八公分、篆字。这颗印是三国时大将关羽兵败与刘备失散,被曹操围困,不得已接受了张辽的劝说,暂降曹操,被封为汉寿亭侯。但他毫不贪图富贵,时刻思念故主。在他接到刘备的书信后毅然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寻找刘备。这通石碑便是后世人在扬州淘河时,发现这颗印而刻制的。关于关羽的事迹,后世虽有许多夸张和神化,但他那重气节,讲信义和正直不阿的品德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此碑整体不太清楚,比较模糊。

在碑额和碑身之间有草书,为明代著名御史杨斛山(即孥爵,富平县)一段文字:“夫王生值衰汉鼎祚将移。扶真抑伪,存夏诛夷。振威德于宇宙,昭令声于千古。本雩(音禹,祭祀之意)所以至此者,一念忠贞所致也。夫当危迫之际,秉烛达旦。颠沛之余,独有玄德是心也。与古圣哲致严幽隐之死靡他,夫何异哉,是为记”。

在这只有八十余字的简短论述中,杨斛山对关羽一生忠贞不渝、气贯长虹的精神,作了极精确的评价。总之,这通竹叶碑的发现,无论在史料研究上和雕刻艺术的欣赏上,均有较高的价值。

延光残碑

《延光残碑》又称《都官是吾碑》,东汉延光四年刻,康熙六十年(1721)山东诸城超然台故址出土。书体篆隶结合,风格茂密朴厚。

清方朔评其书:其字或长或短,填其格无余地。与同时元氏出土之《三公山碑》字势相似,乃篆初变隶,亦由篆趋隶之渐,所谓隶古是也。

《延光残碑》又称《都官是吾碑》,东汉延光四年刻,康熙六十年(1721)山东诸城超然台故址出土。书体篆隶结合,风格茂密朴厚。

《杨统碑》

《沛相杨统碑》碑文:君讳荣,字含和,治《鲁诗经》韦君《章句》,阙帻传讲《孝经》、《论语》、《汉书》、《史记》、《左氏国语》、广学甄微,靡不贯综。久游大学,藐然高厉,鲜於双匹。学优则仕,为州书佐、郡曹史、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守从事。年卅六,汝南蔡府君察举孝廉,□□郎中,迁执金吾丞。遭孝桓大忧,屯守玄武,戚哀悲憧,加遇害气,遭疾陨灵。□□□□君,即吴郡府卿之中子,敦煌长史之次弟也,廉孝相承,亦世载德,不忝□□□□命□不竟台衡,盖观德於始,述行於终。於是刊石勒铭,垂示无穷。其辞曰。

《杨著碑》

这两方介绍较少。只有碑文,故一起分享。

《高阳令杨著碑》碑文:(上缺十字)之情窮七道之 。(缺)綜書藉(缺三字)賢仕郡。歷五官掾功曹司隸從事。仍辟大尉。遷定潁侯相。特以儒學。詔書敕留。定經東觀。順玄 之指。蠲歷世之疑。天子 焉。擢 議郎。遷高陽令。德以柔民。刑以威姦。是以黎庶。愛若冬日。畏如 旻。恩洽化 。未 有成頎甫斑 。方授銀持。聞母氏疾病。孝烝內發。醳榮投黻。步出城寺。衣不暇 。車不俟駕。載馳(缺二字)躬親嘗禱。追 曾參。繼跡樂正。百行之主。于期為盛。復辟司徒。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汉碑数量众多,一些偏门的大家看看即可。一定要学经典的。周末愉快,一起坚持下去。[抱拳][抱拳]

发布于 2019-11-15

来自作品集书法讲座及点评
打开美篇查看全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