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的副作用开始显现,是顺势升级产业,还是高处不胜寒?

国内的传统制造业难,我们是清楚的。那么,大多是站在产业链顶端的美资企业也难,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

把深圳工厂关闭与苏州工厂合并,说明史丹利还是看好中国业务的。嗯,深圳和苏州比差异在哪里?房价可能是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当然还有人工成本区别也是比较大的。人工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多少也与房价有关,不过这可能是员工租房的价格或者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宿舍的租金成本。

我们看一下史丹利的情况吧,它是工业手工具品牌,也是工匠级电动工具品牌。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整合的五金工具、存储设备和安防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2010年由史丹利公司和百得公司合并组建而成史丹利百得公司。

史丹利于1869年开始生产五金配件,1899年生产出全球第一片滚珠合页,获得第一个滚珠合页专利。经过16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业务覆盖全球的主营五金、工具、安防和门类产品的跨国集团公司,在全球20多个国家设有一百多个分支机构,营销网络遍布全球。自品牌创建以来,史丹利不断推出一流的五金和工具产品,其中许多产品都是五金的第一代产品。

从1966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美国史丹利公司一直是美国标准普尔500强企业之一。在全球,一些标志性工程建筑都指定使用了史丹利五金产品,如美国白宫、英国白金汉宫、纽约世贸大厦、马来西亚双子塔等。

2020年的美国500强企业中,史丹利百得公司以144亿美元的营收排在220位,净利润近10亿美元,应该说做工具的企业应该已经是最顶级的少数企业了。可能比它强的只有博世了,但博世的产品丰富而庞杂,其870亿美元的营收中,汽车相关部分占六成、消费品两成,能源建筑和工业品各占一成。这样算下来,博世在与史丹利竞争的部分应该只能算略占优势。

虽然是工匠精神的代表企业,产品的价格也比一般的国产品牌至少贵上一倍,而且销量还不错。就这么一家成本承受能力相当强的企业,也在厂房租赁合同到期前要搬家。这真说明,深圳的房价和由此带来的租金,已经让制造业在此很难经营了。

那么深圳做好,只做服务业和个别超高端的制造业了吗?我想可能已经差不多了吧。毕竟金融和科技已经有相当不错的基础了,但科技和金融能继续支撑起后续的高速增长和相应的房价吗?也许能,那么皆大欢喜,也许不能,那么正好挤房价中的泡沫。这样算是不是都不亏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