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邮筒会从人们视野中慢慢消失吗?
邮筒会从人们视野中慢慢消失吗?
文图:面朝大海
昨天,路过上海黄兴路,看见一位邮递员站在一个邮筒前,正在扫码准备打开邮筒。于是,我随手拍下,并写两句感慨,在今日头条上发了个微头条。
没想到,微头条发后,一下子引起众多友友的关注,瞬间阅读量达5000多,评论几百条。谁曾想,路边一个小小的邮筒让人那么留恋与感慨。
其实,何况众人们的感慨,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算了算,我已经与信件打了半辈子交道了,感慨颇深,并勾起我久远的记忆。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信件了,那时候大哥在南京军区当兵,经常给家里来信。每当看见公社邮递员骑着绿色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远处看着,心想该有大哥的来信了吧?
邮递员一般把报纸信件送到校长办公室,等学校放学站队的时候,老师才会把信件发给学生捎回去。遇到有大哥的信,老师会交给我。当接到大哥的来信时,特自豪,因为有来信说明家里外面有干事的,挺值得炫耀的。遇到挂号信,邮递员会直接送到我家里,让父母签收。
1983年10月,17岁的我也当兵了,到了部队后,抓紧给父母写了第一封信报平安,寄信时跑到几公里远的于家庄邮电所,8分钱买一张邮票贴上去,塞进了邮电所门口的邮筒。
1986年,部队实行义务兵信件免费,团级单位都有一个三角戳,只要把信写好,装在信封里送到团收发室就行了,有收发室人员盖好三角戳统一送走,省去了不少寄信的麻烦。
在部队时做了几年的新闻报道员,基本上三天两头往报社发稿件。而我的初恋,也是靠一封封的情书交流,三年的通信,估计也有200多封。
1990年退伍后,工作之余也写点稿件,用信件发给报社。当时企业办的有企业报,宣传部的朋友也让我帮助写地址,把报纸通过信件寄给相关业务单位。
到了2008年以后,稿件直接通过电脑邮箱发给报社,就不在写信了,算来,已经有十几年没有接触信件了。
昨天,浏览一下友友们的留言,大部分说,现在邮筒还有作用,比如公函、司法公函、银行账单、明信片、怀旧写信等等,也离不开邮筒。
那么,到底邮筒会不会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答案是:不会的。
一是我询问过邮递员,他说,只要邮局在,这个基本业务就不会消失,尽管人们写信的极少了,但还有其他业务,比如各种公函、录取通知书、明信片、当然也有信件,只是相对来说业务会越来越少了。
二是邮筒就是邮电的象征。只要邮局在,邮筒就会存在,只是邮筒在三、四线城市非常少见了,而在省市级大城市还是有的。
三是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邮筒。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离不开书面材料,比如各种公函、明信片、录取通知书等等,也是非常需要的。
即使科技如何发达,也是不能代替各种文字公函及相关资料,这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以后会有许多东西有高科技代替,通过邮筒的各种信函也会慢慢减少,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