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德法两国为何在二战后消弭百年宿怨握手言和?
“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象我们处在战争中表现的那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是什么样子?法国一蹶不振,日不落帝国分崩离析,战败的德国被一道柏林墙分割成两半。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伤痛和痛惜不太一样,这一次战争结束后的欧洲,陷入到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迷茫。这种迷茫是许许多多的原因造成的。
欧洲的破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厚积薄发,终于崛起,成为了新晋的霸主,美国当然希望可以压制住欧洲,让欧洲可以跟随自己的体系,为自己的游戏规则背书。但是在中国陨落后,一直充当世界统治者的欧洲却不想依附于美国,从而失去自己的战略灵活性,但是美国的威势压迫着欧洲让欧洲不得不低头,这个关系非常尴尬与微妙。
▲丘吉尔与罗斯福旧照
英国就和这几百年来养成的习惯一样,从来不会坐以待毙。英国于是开始寻找破局的方法,不久就抓住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漏洞,便开始低头默默地挖着美国的墙角。英国心里明白,只要自己一开始挖,别人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定会跟在自己后边跟着挖,天长日久,摆脱体系的愿望也就实现了。果不其然,一看到英国开始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所有人都开始效仿了起来,都开始乐此不疲的挖着美国的墙角。
▲英国伦敦
美国当然也不傻,也能意识到这个趋势,可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和欧洲的支持,美国必须得维持表面的和气。美国需要的是在别的地方想办法来解决欧洲地区的困局,这个时候欧洲和美国的关系就显得十分诡异,他们之间既相互需要,有想要相互摧毁,不管表面上看上去是如何一团和气,可是背后挖墙脚是实打实的。
变革时代
美国的全球战略计划在朝鲜半岛和越南遭遇到了重大失败这也是客观现实,美国需要一个新的方法继续走下去,欧洲同样也需要一个新的方向继续走下去,当双方都需要新方法、新手段的时候,原有体系的基础自然也就不再被需要了。于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自然而然地瓦解掉了,黄金也不再和美元挂钩,这一下欧洲可以说是得偿所愿,开始要谋求下一步的发展。这个时候,三个欧洲传统的强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关系也开始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也是欧洲自己内部产生的变化,新的局面开始要出现了。
▲法德有关萨尔地区的谈判
作为有着百年宿怨的两个国家,是什么让法国和德国握手言和,走到了一起呢?就在布雷顿体系刚刚土崩瓦解的时候,在欧洲大陆上占据优势地位的是英国,可是法国和德国都有一个共同的短板,两个处于劣势的国家联起手来制衡住那个处于相对强势地位的国家,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少见,那么法国和德国所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
德法联盟
对于德国来说,经过两次强行的兼并战争显然是把自己从普鲁士时期一步一步积攒起的优势损失殆尽了,更大的一个后果就是让自己原本统一的国家变成了分裂的国家。原本的德国是欧陆秩序的制定者之一,而这一下德国不得不依附于别人的游戏规则,受制于人,成了规则的追随者,而且现在如果还想要发动新的战争打破僵局突出重围也已经是不可能了,毕竟当时的美国和苏联就是超级大国,地位几乎是不可撼动。但是德国显然是不会安于现状,德国还想要再往前继续一步。
▲同盟国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德国所面临的困境来自于国际政治上的困局。众所周知,这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发动的,可是德国在这两次世界大战中又都失败了,这就让德国异常尴尬——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高开低走和最终惨败,导致了德国的国力虽强,但是政治地位异常低微,在许许多多的领域和各个方面都受到了限制。德国需要的是在国际舞台上能够发出声音的话筒,德国需要一个有话语权的伙伴,德国环顾四周,盯上了嗓门历来最大的法国。
▲德军攻占巴黎
法国原本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法国的国力曾经仅仅低于日不落帝国英国,国力雄厚而强悍,但是随着英国的越来越壮大,此消彼长之间,法国就有一些吃不消了,逐渐落入到下风。随着拿破仑的失败以及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近乎于耻辱的光速投降,让法国陷入了极其尴尬的情况——法国虽然身份是战胜国,而且位列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可是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的糟糕表现,还有在独立浪潮中大部分殖民地的失去,以及在经济方面的停滞不前,法国就只能像一个高音喇叭一样,在口头上说着自己如何如何了不起。虽然法国是世界思想和革命的桥头堡,但是法国其实只是看上去还可以,实际上却是外强中干。
▲滑铁卢之战油画
对于德国来说,德国需要一个政治上的保障地位和自己想法的传声筒,法国需要的一个扎实稳固的合作伙伴来作为自己的后盾,两个国家有着共同利益,而且优势互补,自然也就是一拍即合。
这个时候有的人就会问,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同样受到了很大损失的英国不来加入到这个同盟里去呢?
那就是因为英国百年积攒下来的家底还没有挥霍一空,实际上英国是有过三次机会来加入到这个联盟体系中,第一次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可是英国没有选择加入,第二次便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时候,英国又拒绝了,最后便是欧元出现之后,英国依然是稳坐钓鱼台,至于该如何看待英国的这种做法,我们在以后的文章中会详细分析这一点。
参考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冷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