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多事是急不得

公元1083年,年轻的才子周邦彦挥笔写下了人生最重要的文章《汴都赋》,送给了宋神宗阅读。

当时的宋神宗正大力推行改革,雄心勃勃,奈何,支持变法的人实在太少,一直找不到知音,当看到这篇文字歌颂新法,大感激动,当即就捧在手里认真诵读起来。

宋神宗的文化水平很高,生平最喜欢文豪王安石、苏轼的作品,可即便是有这样的文化底蕴在,宋神宗依旧没有将周邦彦的这篇美文读完。

原因在于文中有太多的古文奇字,身为皇帝的他竟不认识。

 皇帝不认识字,多少有些丢脸,但皇帝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随意找比自己更厉害的人来。
 宋神宗感慨之余,召来“七岁知读书,日诵数千言”的尚书左丞李清臣,让他在殿上读给自己听。

李清臣看宋神宗读不下去,便知自己也够呛,可碍于皇命,不好违抗,又不好说自己不认识字数,只好“多以边旁言之”——凡是读不出来的地方,就读偏旁谐音,总算糊弄过去了。

这篇高水准的文字为周邦彦赢得了人生第一个还算过得去的官职—太学正。

只可惜,这个官并没有当太久,随着王安石变法失败,仅仅在开封做了四年官的周邦彦就被外放为官,辗转庐州(今安徽合肥)、荆州(今属湖北)、溧水(今属江苏)等地任职,足足10余年。

就当他以为此生就此终老之时,命运之神想起了他。

公元1098年(元符元年),一心改革的宋哲宗读到了周邦彦《汴都赋》,深受震撼,让周邦彦回到了京城,“使诵前赋”,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周邦彦没有错过,才华卓越的他趁机写下了《重进〈汴都赋〉表》,再次进献给宋哲宗,诵读的宋哲宗深深地被周邦彦的才学所折服,当即将他提拔。

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的周邦彦人生走向了另一个境地。

此后的 二十年里,他顺风顺水,到宋徽宗时,他的官做到了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主管音乐机构,靠着过人的才华,他创作出了《六丑》这样的新词牌,还开了格律词派的先河,终成宋代“词中之冠”。

人生很多事是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来。

来了就接住,其它的交给时间。

有时候,我会想,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足够我们去专注做点属于自己的事,纵然岁月流逝,我们依然可以骄傲的对岁月说上一句,我并没有荒废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