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战:咽炎五年,只因脾虚!研究这个方子,我悟出很多

本文理论依据:《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问我,文老师,你总写科普文章,累不累?

我说,累啊,但是累也要坚持。因为有那么多读者喜欢我的文字,而且中医学这个东西,你越去研究它,就越能感觉到它的神妙之处。

来看一个简单医案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教师,姓彭,当时好像是50岁刚出头。她有咽炎,声音嘶哑,已经五年了。五年来,症状时轻时重,总是好不利索。结果最近这一回,可能是因为讲课讲多了,她就开始声音沙哑严重,而且咽痛、咳嗽,身上乏力,连话都不爱说,更别提讲课了。到医院,诊断为慢性咽炎。

怎么办啊?治嗓子的药都吃得差不多了,没效果。她在朋友的劝说下,要用中医中药。

中医刻诊,见患者舌质淡红,脉象沉细,舌苔薄白,整个人气短懒言,不爱说话,显得神疲乏力,于是就写了一个配伍——

黄芪25克,桑寄生15克,知母、杏仁各10克,升麻、柴胡、桔梗各5克,甘草3克。水煎服。

结果呢,药用5剂,咽痛基本消失,可以说话了。但是咳痰的时候,略带血丝。医家调药了,原方加上仙鹤草、瓜蒌皮、浙贝母各10克,再用7剂之后,彻底痊愈。

这里头什么道理呢?我告诉你,病人的问题在于脾虚气陷,津不养喉。

说白了,她这个咽炎,和脾虚有关系。

怎么知道脾虚?你看啊,她舌淡,脉象沉细,舌苔薄白,浑身乏力、懒言,这些都是脾肺气虚之象。舌头淡,说明气血不够。脉沉细,说明气血鼓舞不起脉道。脾肺气虚,气血不能濡养周身,于是人就乏力、不爱说话。

脾虚为什么和咽炎有关系?第一,脾不足,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濡养咽喉。第二,脾不足,则肺气不足。咽喉为肺之所系。声音之根,在于肺。肺气虚,则声音异常。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就得补肺。这是基础。

上面配伍中应用的,是张锡纯的验方,叫做升陷汤,原方基本配伍就是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从整体上来看,医案中的方子,黄芪补益脾肺之气,知母润肺,制衡黄芪的燥性。升麻和柴胡能提升中气。桔梗引脾气上升于肺,利咽喉。这就是基本意图。桑寄生,补益肝肾,配合黄芪补气。杏仁开肺气,令肺气活络起来。

到后来,鉴于患者痰中带血,故而用仙鹤草止血,用瓜蒌皮和浙贝母来清热化痰。

这就是来龙去脉,其实是很好理解的。

从这个故事里头,你能悟出什么呢?我把我学习到的东西分享给你——

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具备慢性咽炎的种种表现。怎么办?清火、去火?不一定。有时候,你甚至会适得其反。这里头,如果你总感觉身体乏力、便溏、懒言、声音嘶哑,脉象比较沉缓、细弱,你要考虑是不是脾肺气虚,咽喉不得濡养所致。当此际,你要补益脾肺。尤其是整天说话的人,比如教师啊、播报员啊、主持人啊等等,更要提防这个事儿。因为你说话,就是在消耗肺气啊。你看为什么有些重病的人,没法说话了?因为他们的肺气消耗殆尽了。

我文中提到的那个配伍,有它的科学性和代表性。您如果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是可以借鉴应用。前提,一定是要准确辩证。如果你属于肺胃阴虚,再用大量黄芪,那就坏了。就日常调养而言,除了方剂,你用点药茶也可以,比如说黄芪、知母、桔梗这三味药,黄芪9克,其他两味药各3克,放在一起,泡水代茶饮,益气、养阴、开喉,这是方便又科学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