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敦大火中可以学到的英文知识

本期为【东拉西扯】栏目

-第7篇-

前几天伦敦一栋高层住宅发生大火,目前已确认79人死亡。英国民众对此反应非常激烈,各种声讨、游行,要求有关责任方出来负责。

讲真,在英国这样一个对火灾“严防死守”的国家,发生这样的事故真的很难被原谅。话说英国为何要对火灾“严防死守”呢?被吓怕了呗。就说伦敦,历史上可是发生了无数次大火,今天就带大家回顾一场最著名的火灾——The Great Fire of London 1666。

1666年夏,伦敦,大旱。9月2日凌晨1点多,国王御用面包师的家中窜出火苗,楼上的主人成功逃出,但火势借助大风开始蔓延。那时的伦敦,街道狭窄,房屋大多是木质结构,大火很快开始失控。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奋力扑救大火。可是,那时的伦敦,灭火设施实在落后,灭火的场面基本是这样的:

图中展示了两种当时主要的灭火工具:水桶和灭火钩。

水桶的英文表达是bucket,大家应该都认识,今天带大家认识两个与bucket相关的表达。

1. kick the bucket = die

“死”的幽默用法,类似我们中文说的“死翘翘了”。这种表达由来已久,18世纪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这么说了。至于“踢水桶”为什么会和“死”联系起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古时候人们上吊的时候会踩着水桶爬上去,踢开水桶,就吊死了;二是bucket在古时候有木梁的意思,牲畜宰杀时常被绑紧四蹄倒吊木梁上,所以踢木梁就代表了死亡。

2. bucket list = things people wish to do before dying

直译“死之前要做的事”,其实就是“人生愿望清单”。很多老外会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给自己列一张bucket list,上边写满这一生要完成的梦想,比如去北极啦、学一样乐器啦、或者是和100个不同的男/女孩子约会啦,每完成一条,就打一个钩钩在后边,看看自己最后是不是真的都能完成。Eva的bucket list里有一条是去看世界三大运河(苏伊士、巴拿马、基尔),目前一个都还没看到(捂脸)。

当时第二种灭火神器是“灭火钩”,英文表达是fire hook,实物长这样▼

使用方法是众人合力用fire hook把房子拉倒(见上文灭火图),从而清理出一片空地,没有了房子的空地,大火自然蔓延不过来啦,这就是古时候的防火隔离带。

Fire hook中的hook,本身是“钩子”的意思,给大家看两种常见的hook:

1. 挂衣服的衣钩:

2. 钓鱼的鱼钩(注意是鱼钩,不是鱼竿,鱼竿是rod):

说回伦敦大火,因为火势实在太猛烈了,用fire hook造隔离带根本赶不上火势蔓延的速度,最后市长不得不下令动用了gunpowder(火药)炸掉了大量的房子来做隔离带,才终于控制住了火势。

这场大火整整烧了4天才被扑灭,烧毁民宅13500多栋,近10万人失去家园(伦敦当时人口的1/4),烧毁教堂87座,著名的St. Paul's Cathedral(圣保罗大教堂)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而现在世界五大教堂之一的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是此次大火之后的重建版。

大火过后,英国人民痛定思痛,盖房子的材料从木材变成了石头,还发明了更加高效的灭火设施fire engine:

想知道Fire engine是什么?你一定见过的,现在的它长这样:

--划重点--

bucket

kick the bucket

bucket list

fire hook

gunpowder

fire engine

侃英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