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夫咳嗽秘方(一):止嗽散
风邪犯肺止嗽散
上次写了一个湿温初起三仁汤,有外地的朋友后台给我留言,说咳嗽的厉害,反反复复好不了,让我写一写治咳嗽的方子。
那就写吧……我预计这是一个大工程,因为我一想到咳嗽,脑子里就冒出来几十个方子,完全可以写一个彭大夫治咳嗽系列123456789……想想都累。
不过写出来应该对看到的朋友有帮助,那就慢慢写吧。
我估计按我这一周一更的速度,可以让我磨到国庆节……
先提几个问题:
为啥很多时候我说咳嗽不好治?
为啥很多患者和我反映之前吃了N多药效果都不明显?
为啥有句老话叫“名医不治咳”?
因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因为外感六淫邪气,内伤饮食,过劳,甚至房劳过度,情绪不佳,等等,都可能导致咳嗽。
因为“肺为华盖”,很多疾病初起表现可能都是咳嗽,但是后期发展各种超乎想象。
我想大多数人,或在小时候,或在长大后,都有过咳嗽1个月以上的经历。反反复复很难治。
病因,病证,病情不相同,治疗起来自然麻烦。你很难用一个药方打天下,不同情况要用不同药方。
今天先写咳嗽第一篇:风邪犯肺止嗽散。
老规矩,上黑板。
首先要说明一点。今天我在这讲的“止嗽散”,是《医学心悟》里的那个,不是金代张从正《儒门事亲》里半夏+白矾的那个。大家不要搞错了。
为啥彭大夫第一个就想到写这个方子?
因为它名字起得好啊!止嗽止嗽,制止咳嗽。
从它出现在中医史上那天开始,就有无数医家对其加减运用,治好了无数咳嗽患者。
这充分说明了,起一个好名字的重要性。
我当年第一次用这个方子,就治好了一个咳嗽2个多月的患者,印象很深刻。
这位患者当时咳嗽已经2个多月,反反复复,看了很多医生,用了很多药,到最后检查说是支原体,吃了阿奇也没多少效果,仍反复咳嗽,有痰。
由于患者是在外地,找我是网诊,没法了解具体情况,舌脉都不详细,听到这样的一个病情,其实心里也没多少底,不过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药方,就是这个止嗽散。
要不我咋说人家这名字起得好呢。
止嗽散,出自,清代程国彭的《医学心悟》。
一共有7味药,紫菀,百部,桔梗,白前,荆芥,陈皮,甘草。
用于外感咳嗽,风邪犯肺。
外感内伤的意思,以前的推文讲过了,不赘述。
外感类的,就是说外面来的外邪引起,是主要原因。
这一类的咳嗽,如果出现了嗓子痒,不舒服,好像有痰,但是咳的不是很利索,好像咳不干净,可能还会有一点怕风怕冷,或者一点点发烧,舌苔这时候不是很厚,脉有一点浮,速度不很快,比较平缓。
有这样的表现,我们就认为这是有外邪未尽,但是又不是很严重的外邪侵袭的状态。因为你看脉虽然浮但是比较平缓,发烧,怕风怕冷的情况也不严重,甚至可能没有。这些都说明此时外邪的情况不严重了。(不是一个疾病刚起来特别着急,变化迅速的阶段)。
这时候你用这个药方就很合适。
咱们现在有很多咳嗽,感冒发烧过后,各种药用了,最后其他症状都不明显了,就是一个咳嗽要好不好的,反反复复,可以试试这个药方。
因为这个药方,药性很平和。
百部+紫菀:止咳化痰。主药。
桔梗:宣肺气。白前:降气化痰。(两者刚好反着的,一宣一降,配合,中医管这叫宣降肺气)
荆芥:解表散寒的,可以想象成生姜。
陈皮:理气,化痰。
甘草:调和药性。
这几个药都是药性很平和的。没有特别寒或者热的药。
用量上,我一般是10~12g,儿童可以6~8g。做汤剂可以按比例调整。
当然,也要根据病情需要加减变化,
一般病邪比较重一点的,鼻塞头痛,发热怕冷比较严重啊,可以加紫苏,生姜,我一般都加10g。
痰比较多的,苔厚的,可以加茯苓,半夏。茯苓15,半夏可以8~10.
痰少,干咳,咽干口燥的,可以加贝母,知母,瓜蒌,现在川贝母挺贵的,川贝我一般用3~5g,浙贝可以用10g,知母8~10g。
燥热特别厉害的,不论是阴虚,还是实热,我建议都不要用这个方打底了,毕竟虽然说是平和,但是还是带点微微的温性。后面会写燥热表现的咳嗽可以用的打底方。
当然,现在吹空调的多,咳嗽寒凉居多,这个方使用范围很广。
有其他表现的,根据具体情况加减,临床用这个药方加减治疗咳嗽的医生很多,我就知道有些医生,一辈子就用这个药方做基础方,加减治疗所有遇到的咳嗽(因为这个方比较平和)。
附:原书条文:“治诸般咳嗽”——程先生很自信哦。
程国彭《医学心悟》卷3:
“药不贵险峻,惟其中病而已。此方系予苦心揣摩而得也。盖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热则咳;金性刚燥,恶冷者也,过寒亦咳。且肺为娇脏,攻击之剂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经曰:微寒微咳,寒之感也,若小寇然,启门逐之即去矣。医者不审,妄用清凉酸涩之剂,未免闭门留寇,寇欲出而无门,必至穿逾而走,则咳而见红。肺有二窍,一在鼻,一在喉,鼻窍贵而不闭,喉窍宜闭而不开。今鼻窍不通,则喉窍将启,能不虑乎?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
(近代刘仕昌先生的病案。)
我临床用这个药方也挺多,有时有奇效,有时效果也不见得,毕竟病邪多变,我觉得加减是一方面,能辨证准确使用不同的基础方打底也很重要(不然我白背那么多方子…背的我好惨的…)——所以我后来逐渐在看诊过程中试着琢磨其他药方,效果不好的,我都会思考是不是辨证不准,有需要调整的地方。下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