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如何制定食材采购计划?
疫情爆发的这一个月,大部分人贯彻着“坚决不出门”的原则,但每日见空的冰箱总会让人莫名焦虑。食材采购,也许是现阶段每个家庭都得重视的一件大事。
你们家是怎么买食材的?
现阶段大部分家庭的食材,要么是线下自行采购,要么是线上下单后配送上门。
线下采购一般是到菜市场和超市。如果家庭和采购地点周围(< 5km)没有爆发疫情,做好个人防护后还是比较安全的。相比于大的食物批发市场,超市的进出人员更可控,消毒更严格,安全性更高。
当然,线上下单后配送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相比于线下采购需接触高密度的人群而言,线上采购后的【无接触配送】更安全。另外蔬菜和肉类表面即使被污染,清洗以及彻底加热也会杀死病毒。
目前像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天猫超市,京东到家,饿了么,美团都推出线上买菜服务.....大家只需要需注意各个平台的配送范围和送达时间,以及每个平台的放货规则即可。
各平台的补货时间需大家自己关注
如何制定食材采购计划?
无论是线下或者是线上,采购前最好先列一个简单的食材采购计划。至于采购频率,线上下单可以一周3次左右,而线下采购一周也要1~2次。
采购前记得先查一下库存,翻一下家里的冰箱和橱柜,尤其是点一下米,面,各类植物油,调味品还有预包装的零食(比如坚果,饼干),看看还剩多少。
然后你就可以根据库存制定采购计划啦!
主食类
按照每人每天主食摄入250~400g来计算,每周大约会消耗1750~2800g。算上一家三口,采购5kg的大米可以吃1周左右(还搭配其他谷物)。
另外每次可以再采购2 ~ 3袋小包装的粗杂粮(每袋约500g),可以轻松达到粗细搭配。我甚至还建议买一大袋即食燕麦片,既可以煮饭,做粥也可以用牛奶直接冲泡(甚至干嚼),营养又管饱。
薯类一次可以采购2~3斤。薯类耐保存,多买些也没关系,如果放时间长发芽了,就别吃了。
蔬菜水果类
疫情期间,新鲜蔬菜水果可以适当加量,每人每天蔬菜消耗量约为500g,水果250g左右。
依然是以一家三口为例,考虑到蔬菜有一定的损耗(需要摘洗,去皮),建议一次采购蔬菜10~12种,每种500g左右;或者5~6种,每种1000g左右。绿叶菜,根茎类,瓜茄类,菌菇类,鲜豆类最好都要有,另外也可以屯点冷冻蔬菜(比如冷冻青豆,玉米)。
绿叶菜即使冷藏,也只能放3~4天。瓜茄类和鲜豆类的保存时间大约可以达到一周左右(以四季豆和成熟番茄为例),根茎类的蔬菜存放时间更长,如土豆可以放2周。
那么,我们大可以在采购回来的前两天多吃放不太住的叶菜、瓜茄类,后面几天再吃耐储存的叶菜(比如卷心菜,西蓝花)和根茎、瓜茄和鲜豆类,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叶菜营养流失以及发蔫影响口感的问题。
水果中的采购计划非常简单。按照宝塔推荐量来计算,采购4~5个品种,每个品种2市斤(1000g)基本上能满足一家三口一周的水果摄入量。
苹果,梨,柑橘,猕猴桃等带皮的水果保存时间较长,可以多囤一些。葡萄,草莓,蓝莓,车厘子这些不易存储(且单价比较贵的)少买一些,最好2~3天内吃完。
蛋白质类
疫情期间,适当的增加蛋白质的摄入,由于骨头,鱼刺,虾壳的损耗,各种肉和鱼虾一次可以买4~5种,每种至少750g左右,大约够一家三口吃2~3天。
考虑到大部分动物性食物可以冷冻保存,多囤一些也没什么问题(比如我今天就在超市看到一个大叔一口气买了4盒1kg的牛腱子)。猪肉可以屯一些排骨,梅条,牛肉可以买牛腱,回去直接做成酱牛肉后冷冻。
禽肉可以买鸡翅,鸡腿,鸡胸肉,水产类的话可以买点虾仁和巴沙鱼,基本都能下冰箱冷冻(-18℃),保存个3 ~ 6个月没问题。
奶,蛋,坚果
如果保持采购频率,每隔2 ~ 3天买上牛奶、酸奶各一大瓶(1L装)是最推荐的。但采购整箱的高温灭菌奶更省心一些,一个人喝的话可以买小包装的250ml的,一家人可以买每瓶1L的,更划算。
鸡蛋在冰箱里可以存储3 ~ 5周,一家三口一次买上20个,绝对没问题。
一次买一箱每日坚果,每天一袋可以吃好久,但我会更建议买大罐无盐的混合坚果,性价比高,够一家人吃很久(只要你每次不多吃)。
豆制品
豆制品的保存时间和其含水量相关。黄豆,黑豆和干制的腐竹能放很长时间,豆腐冷藏条件下也就能保存3~5天,建议一家三口一次采购1000g左右的豆腐,足够吃上3~4天了。不够的量还可以自己用黄豆打豆浆来弥补。
最后再发一张一人份的食物采购计划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