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四七)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暍病

【原文】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 则淋甚。

什么叫中暍?就是中暑。在学中暑之前,把前面的回忆一下,最初浅的表证,湿在皮肤表面上的时候的痛,开的是麻黄汤加白术;如果是在体表以下我们会用到麻杏薏甘汤,如果是血脉的周围,就是防己黄芪汤,在血脉的周围,常常会产生一种现象。例如有的人腋下,衬衫都是湿的,或者男人的睾丸里面有积水。凡是有水,湿这种东西是在血脉神经旁边的时候,就是防已黄芪汤,现在还有两个地方没有介绍,一个是湿在血管里面,我们后面会介绍,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还有一个就是很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都变形了,这两种,这里介绍的处方都不适用,其他的统统可以。

在过去中暑的状况很多,现在中暑状况比较少,但是还是有。为什么以前中暑比较多?因为以前没有什么冷气,我们现在是家家都有泠气,在外面很热时就进屋去吹冷气,所以中暑的现象比较少见,风疹的现象却比较多,讲到风疹,麻黄加术汤就可以去掉风疹。

因为麻黄汤专治寒湿在皮肤表面上,比如说你在洗完热水澡后,身体在流汗,一出来吹到冷空气,皮肤会很痒,或者洗完澡没什么感觉,躺在被窝里面被子一盖就很痒,这就是因为你汗水没有透发,汗水停留在皮肤表层下面,汗离开了汗腺,但是没有离开 毛孔,就会停在毛孔、皮肤表面和汗腺中间的地方。这个就是麻黄加术汤证。

因为麻黄加术汤被设计成为刚好在这个接近皮表位置的湿, 服后发微汗,如果用麻黄汤发汗会太过,结果会伤到正常的津液。如果晚上吃麻黄汤,皮肤不痒啦。因为汗都发出来了所以不痒,但是早上起床后就变成大承气汤证。因为肠胃的津液都给麻黄汤发光了,不是麻黄汤证,却用麻黄汤必将太过,所以必须要知道方剂的主功能所在,开处方时才会很能运用自如,这种中暑虽然以前较多,现在比较少,但是还是会用到。

关于中暑,中暑的现象就是津液不足。如果是病人有太阳病,发发热恶寒,脉很浮数的话,这就是伤寒,或者是温病的表证。这个中暑的脉是弦细,非常的小。

“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 身即热会有这些现象,因为本身津液伤到了,这个时候再去小便,虽然身体里的津液不够了,不可能不小便,这一小便,津液就会更伤,小便完了以后,就会打冷颤一下。这种现象很多男人会有,小便完了会打颤,这就是津液不够了。

“口开前板齿燥”,前面板齿指两个大门牙很干燥。前面门牙在练功的时候,舌头顶到上面,这样任督二脉就连在一起了,平常讲话,任督二脉要分开来,所以,讲话讲多了,人也会感觉很累。如果不讲话,舌头顶一上面,任督二脉是通的,所以,我们的龈交穴正好就是任督二脉的地方。两个大门牙干掉了,也就是说任督二脉的津液都不够了。任脉是诸阴之会,督脉是诸阳之会,门牙干燥,这就提示元气很虚。

“若发其汗, 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会得到太阳中暑的人,就是因为他在大太阳底下运动或是做劳力工作的时候,身体出大汗津液丧失很多,就是在丧失津液的状况之下又得到表症,那么热的天就会得到表热,外面产生的热,再加上里面本来就很热,津液本来就不够了,这就叫做中暑。

所以表热和里热在相抗,病人就变成大热,大热的状况之下会出现病人发热、恶寒。为什么会恶寒呢?因为表水都没了,就是表虚掉了,所以病人会怕冷。所以这里的恶寒并不是真正像麻黄汤证的表寒,是因为里热太高了。

如果医生不知道是中暑了,于是用了发汗的药,这一发汗的话,更怕冷,因为汗发出来的话,又刺激心脏,心脏的力量就不够,感觉就会怕冷。医生不知道是津液伤了中暑,又加了温针,这个时候,病人会发热更厉害。、

如果病人是大便不通或者是小便不通,这些小便不通,大便不通是因为津液不够了,也就是说水源没有了,结果医生还在攻下,小便就变得很浓稠,因为本来不是小便,是身体里面剩下的津液,医生又攻下或者是开了利尿剂,结果小便排出来就是很浓稠,一点一滴的出来很浓稠。这就是病人已经处在极虚的状态之下:是坏症。 这段简言之,就是如果病人出现表热兼有里热的现象,就是中暑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