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从“小作坊”到“金融帝国”,麦格理神话是怎样炼成的?
共6744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导语
上周,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宣布,已选择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Shemara Wikramanayake接任将于11月份退休的Nicholas Moore,担任集团首席执行官一职。
该公告是在周四(7月26日)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之前发布的,56岁的Wikramanayake女士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继Moore以后,接管麦格理最大业务部门的领跑者。
总部位于悉尼的麦格理集团(Macquarie)在向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提交的一份声明中称,经过10年的掌舵,Moore先生将于11月30日退休,并退出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和麦格理银行(Macquarie Bank)董事会。
但继任计划允许Moore先生参与麦格理的中期业绩提交,并与 Wikramanayake女士一起完成投资者路演。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回顾,麦格理银行的发展历史,这家公司是如何从普通一家商业银行做成行业巨头。
前言
在澳洲,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的爆炸式成长似乎造就了一个神话般的存在。从1969年不足三人的“小作坊”一跃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帝国。在澳洲,麦格理集团几乎成为了“高利润”的代名词。
在很多澳大利亚人心目中,麦格理集团给他们留下最深的印象恐怕是“百万富翁诞生工厂”,一家主要为澳洲本地金融市场高端人士服务的投行。但是实际上,麦格理银行在过去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已经悄然成为了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其63%的收入都来自澳新以外的市场。
麦格理集团的海外业务规模和扩张速度可以说超乎很多人的想象。截至目前,麦格理集团在全球25个国家拥有超过1.4万名员工。全球金融中心城市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中国北京到阿联酋迪拜、南非开普敦、巴西圣保罗都有麦格理的办事处。据统计,麦格理集团目前为全球客户管理的资产超过4700亿澳元。
那么这个神话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阅读导航
一、从“小作坊”到“金融帝国”
二、造富工厂
三、企业文化风格迥异
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一
从“小作坊”到“金融帝国”
麦格理的前身是 Hill Samuel Australia (HSA),最初为一家商业银行,于 1969 年开始经营,是伦敦 Hill Samuel & Co. Limited 的子公司。它于 1970 年 1 月在悉尼开业,当时员工只有三人。
现在,麦格理在全世界28个国家设有逾 70 个办事处,拥有全职雇员14,372人,是一家提供银行、金融、顾问、投资和基金管理服务的全球性金融集团。
1996 年 7 月 29 日,麦格理集团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 (Australian Securities Exchange,ASX) 上市,并于 1996 年 10 月 30 日纳入 ASX 的所有普通股指数。
麦格理集团业务广泛,覆盖整个金融领域,可以说是投行中业务覆盖面最广的一家。主要分为以下五个分支:
麦格理资本(Macquarie Capital):为企业、私人股本和政府客户提供企业融资咨询和资本市场服务,参与公共和私人并购、债务和股票融资、私人股本融资和企业重组。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在内的16个地区都设有办事处。
大宗商品与全球市场(Commodities and Global Markets):为全球客户提供股票、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等产品。
麦格理资产管理(Macquarie Asset Management):麦格理的资产管理业务,为客户提供各基础设施、实物资产、股票、固定收益、流动资产和多种资产投资管理解决方案。
银行及金融服务(Banking and Financial Services):主要涵盖个人银行、企业银行、以及财富管理。
企业和资产融资(Corporate and Asset Finance Group):为客户提供专业金融和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以及提供灵活的初级融资解决方案,并在资本结构上进行二级市场投资的主要金融业务。
文末附麦格理集团的发展历史。
二
造富工厂
在澳洲,麦格理集团由于给工作人员派发的丰厚回报而赢得了“造富工厂”的美誉。麦格理高管的“天价”薪水,每年都是媒体追逐的热点。
例如,麦格理集团旗下的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Wikramanayake 光2016/17财年的薪水就高达1730万澳元,成为澳洲薪酬最高的高管之一。和她一样,麦格理集团很多高管的个人财富和麦格理集团紧密相连。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Wikramanayake说道:“过去30年间,我从未想过要出售麦格理集团的任何股票。原因很简单,首先,我对我们现在所做的充满信心。其次,从长远来看,这些都是非常出色的投资。”
根据《澳洲金融评论报》的最新报道,2017/2018财年澳洲排名前十的高管薪酬中,麦格理集团总裁摩尔(Nicholas Moore)以25,191,040澳元的年薪名列前三甲,远远超过澳洲四大行高管薪水。
事实上,自从有该榜单以来,麦格理集团的高管薪酬一直就未从跌出过前三甲。
当然,麦格理董事会开的天价工资单远不只有这一张。除集团总裁摩尔和资产管理业务负责人Wikramanayake外,麦格理企业与资产财务联合总裁Ben Brazil拿到1690万元,他的部下Garry Farrell拿到1010万元;商品和全球市场总裁Andrew Downe拿到1540万元;等等。整个高管团队的薪水就超过1.4亿澳元,无怪乎麦格理有“造富工厂”之称。
虽然麦格理高管的大部分薪水都体现在持有的公司股票和基金中,但是整个行业对麦格理高管薪酬“高得离谱”的质疑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瑞银指出,国际投行的员工个人成本收益比通常为35-38%,澳洲同行为30%左右,而在麦格理,这一比率达到了46%,比黑石还要高。
不过,机构投资咨询公司Ownership Matters的公司治理分析师Martin Lawrence认为,多年来的事实表明,麦格理比竞争对手更善于处理薪酬问题。
“他们最先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概念,即员工创造价值则理应据其创造价值决定其收入,而不是管理层自己认为他们值多少钱。在麦格理,一旦公司的资本收益达到后,员工就从‘利润池’中获取奖金。”
三
企业文化风格迥异
澳洲金融圈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如果谁可以把麦格理集团的“基因”转化成商品装瓶卖,那么他/她则可以发大财,而澳洲四大行则是最想买到这些商品的机构。
可惜的是,答案是不能。
麦格理集团的基因无法解密,也无法复制。无论是前老板Allan Moss,还是现任老板Nicholas Moore也不太可能在其他金融机构中对麦格理集团进行复制。换言之,麦格理集团的文化可以说根深蒂固,独树一帜。
文化一:严厉不失公允的爱!
过去多年,麦格理不少执行主管都曾向高层抱怨过自己被分到了“无利可图”的部门,奖金少的可怜。但是,麦格理高层对此的处理方式是耐心听完前者的抱怨后,奖金制度依旧不变。
在他们看来,幸运只会留给那些真正有能力、辛勤工作的员工。这种不偏不倚、心平气和的处理方式可以说贯穿了麦格理集团整个发展过程。
1996年,麦格理集团执行高管Simon Hannes由于“内幕交易”而被捕入狱。当时,Simon Hannes被指控指使一名朋友在收购消息公布前购买了9万澳元的TNT股权。后来这笔股权在消息公布后瞬间飙升至200多万澳元。
就在Simon Hannes被捕的当晚,他给当时麦格理集团的首席执行官Allan Moss打电话。Allan Moss既没有指责他损坏了麦格理集团的声誉,也没有给予他麦格理集团全力支持其的承诺。
低调行事、不偏不倚、严厉又不失公允一直是麦格理集团一个鲜明的特征。
文化二:嗅觉灵敏、低买高卖
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很多外资银行对澳洲经济失去信心的时候,麦格理集团以非常低的价格收购了很多外资银行在澳大利亚的贷款业务。 后来事实证明,伴随当地经济的复苏,资产价格快速回升,麦格理集团自然是挣得“钵满盆满”。
敏锐的嗅觉、遇到基于时的快速出手可以说一直贯穿于麦格理集团的收购扩张战略之中。
1999年初,当时市场上传出来Bankers Trust(简称BT)打算出售澳洲的投行业务。麦格理集团老板Moss即预判这是一宗划算的买卖,并且麦格理集团并不需要支付太多。
事实上后来发生的事情和Moss所预估的情况不谋而合。
就在2000年,麦格理集团就以1.1亿澳元的价格买下了BT在澳洲的资产,整个交易折价15%。更为重要的是,BT当时很多非常有才华的管理团队随之加入麦格理集团,为后来麦格理集团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宝贵的基础。
文化三:不断适应,持续创新
根植于麦格理集团内部的第三大基因是适应和创新的动力永不缺乏。
例如,麦格理集团率先把私募投资的理念带入基础设施投资,即在开发阶段买入,然后项目结束和顺利运营阶段退出,以获得投资的高额回报。
20世纪初,麦格理集团利用250亿澳元政府担保融资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买入大量美国企业债。这在当时也是非常明智的创新之举。
四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对于澳洲其他金融机构,尤其是初创企业而言,尽管无法完全复制麦格理集团的成功,但是麦格理的成功却又不少可取之处值得他们学习和鉴戒。
1
任期长
麦格理管理层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任期长。据统计,执行委员会12名执行高管的平均任期高达23年。
以下高管在麦格理工作超过25年:集团首席执行官Nicholas Moore、大宗商品和全球市场主管Andrew Downe、企业和资产融资总裁Garry Farrell、麦格理资产管理负责人Shemara Wikramanayake、麦格理资本总裁 Tim Bishop和麦格理银行首席执行官 Mary Reemst。
相比之下,澳洲企业首席执行官的平均任期只有5-6年。
首席执行官的任期和公司业绩表现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关联。例如,以下任期超过8年的CEO,其所取得业绩表现均要优于市场平均水平,即澳洲最大求职网址SEEK的首席执行官Andrew Bassat、Goodman集团的Greg Goodman等。
2
薪酬体系
麦格理执行高管团队的任期长可归因于集团丰厚的薪酬安排体系。执行委员会成员在长期任期中可获得收益的复合性增长以及利润共享支付制度。
即便在外部人士看来,麦格理的奖励制度鼓励个人实现奖金最大化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公司的收入。
3
基础建设投资
麦格理的生存和成长密码,就是倾向于基础建设投资的“麦格理模式”:控股及投资哥本哈根机场、悉尼机场等全球十多个知名机场、参股世界第二大水务集团英国泰晤士水务等等。
“基础设施”是投资大、周期长、回报低的投资项目,外界看来,正是因为这一因素,让麦格理躲过了金融危机的风浪,也使麦格理成为擅长基建投资的独角兽投行。
END
不管在哪个市场,没有庞大的身躯,则无法加入和巨人的斗争,最终也成不了王。
但是,麦格理集团却在一路荆棘的奔跑胜利后赢得了鲜花和盔甲。这个曾经被嘲笑的“小作坊”成就了自己的金融帝国,获得了成王后的荣耀。
附麦格理集团发展历史:
1969
建立了英国商业银行 Hill Samuel & Co Limited 的全资子公司 Hill Samuel Australia Limited
1985
以麦格理银行有限公司 (Macquarie Bank Limited)名义获得了澳大利亚银行牌照
1988
收购了 Chemical Australia Ltd(澳大利亚)
1989
伦敦和慕尼黑办事处开张(机构股票经纪)
1990
收购了 Boston Australia Ltd(澳大利亚)
1992
收购了 Security Pacific(澳大利亚)
1994
· 建立了麦格理银行有限公司伦敦分公司
· 外汇(伦敦)
· 纽约办事处开张
· 在纽约建立了机构股票交易专柜
1995
· 香港办事处开张
· 北京办事处开张
1996
· 麦格理银行有限公司 (Macquarie Bank Ltd)在澳大利亚证交所公开上市
· 新加坡办事处开张
1999
· 期货、债务市场与农产品(伦敦)
· 收购了 Bankers Trust 的澳大利亚资产(澳大利亚、美国、巴西)
· 建立了财资和商品集团 (Treasury and Commodities Group)(纽约)
2000
· 企业咨询(伦敦)
· 首尔办事处开张
· 东京办事处开张
2003
· 能源交易(伦敦)
· 建立了第一支北美地区基础设施基金—Macquarie Essential Assets Partnership(多伦多)
2004
· 日内瓦办事处开张(现货股票)
· Abu Dhabi Commercial Bank 合资企业(阿联酋)
· 收购了 ING Group 的亚洲现货股票业务(亚洲、欧洲、美国)
· 推出麦格理欧洲基础建设基金
2005
· 收购了 Cook Inlet Energy Supply(美国)
· 孟买办事处开张
2006
· 收购了 Corona Energy(英国)
· 苏黎世办事处开张(金融产品)
· 巴黎办事处开张(企业咨询)
· 由 First South Financial Services 与麦格理(南非)共同出资组建 Macquarie First South 现货股票合资企业
· 推出麦格理欧洲基础建设基金II
2007
· 建立了非运营控股公司,即麦格理集团有限公司 (Macquarie Group Limited)
· 麦格理银行 (Macquarie Bank)获得了高级度量法 Basel II 证书
· 启动了美国现货股票平台
· 韩国第一家接受场外交易衍生产品的外资证券公司
· 收购了:Giuliani Capital Advisors LLC(美国)
Orion Financial Inc. (加拿大)
2008
· 在英国组建了一家银行,即麦格理银行国际有限公司 (Macquarie Bank International Limited)
· Macquarie Renaissance 合资企业(莫斯科)
· 启动了欧洲现货股票平台
· 斯德哥尔摩办事处开张(企业咨询)
· 墨西哥城办事处开张(企业咨询)
· 建立了麦格理亚洲私人财富管理 (Macquarie Private Wealth Asia)
· 麦格理与印度国家银行、世界银行集团成员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达成合资关系
· 建立了印度第一家财富管理领域的合资企业 Religare Macquarie Private Wealth
· 收购了:CIT Systems Leasing(美国)
Four Corners Capital Management(美国)
Globalis Investments(美国)
· 推出麦格理欧洲基础建设基金III
2009
· 麦格理复兴基础设施基金(Macquarie Renaissance Infrastructure Fund)启动
· 在韩国获得银行牌照
· 收购了:
Constellation Energy的下游天然气交易业务部门(北美)
Tristone Global Capital Inc(美洲和欧洲)
Fox Pitt-Kelton Cochran Caronia Waller(北美和欧洲)
Macquarie Allegiance Capital(美国)
2010
· 在印度获得非银行金融公司(NBFC)登记
· 麦格理银行有限公司,首尔分公司获得柜台衍生产品许可
· 启动了墨西哥基础设施基金(Mexican Infrastructure Fund)
· 马德里办事处开张
· 莫斯科办事处开张
· 麦格理能源(Macquarie Energy)(北美)成立
· 信用卡销售与交易部门 (Credit Sales and Trading Division)新建了商业抵押融资及商业抵押担保证券 (Commercial Mortgage Finance and CMBS)团队,业务进一步扩张
· 在印度成立了麦格理SBI基础设施基金(Macquarie SBI Infrastructure Fund)
· 与中国光大合资建立了两支基础设施基金
· 麦格理的能源市场部门(Energy Markets Division)在新加坡开始石油现货交易
· 收购了:关联技术服务分部(Relational Technology Services Division)
Delaware Investments(美国)
2011
· 迪拜金融中心分行取得牌照
· 在新加坡获得银行许可
· 收购了:资产管理人INNOVEST Kapitalanlage AG(澳大利亚)
收购SCC Swiss Commercial Capital LTD
Onstream(英国)
· 与巴基斯坦基金证券(Foundation Securities)和瑞士寶盛銀行 (Julius Baer) 建立战略协议
2012
· 推出墨西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MMREIT)
· 推出商品投资产品业务
· 建立加拿大期货业务
· 成立麦格理基础设施债务投资解决方案(MIDIS)平台
· 从劳埃德银行集团收购一份铁路资产投资组合,成立麦格理欧洲铁路业务部门
· 取得香港银行业牌照
· 与开泰银行集团建立战略联盟
· 在菲律宾成立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基础设施基金
· 在泰国推出衍生产品权证
2013
· 麦格理第四只欧洲基础设施基金募集投资者资金27.5亿欧元
· 推出麦格理旋翼机租赁业务,即直升机经营租赁业务
· 收购荷兰国际集团(韩国)投资管理部
· 整合Perpetual的私人财富管理平台
2014
· 协调近年来澳大利亚最大的两宗公开上市,分别为Medibank Private和Healthscope Limited
· 就Freeport LNG 110亿美元的标杆性筹资计划担任顾问,为其於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液化天然气出口设施提供项目融资
· 收购通用电气金融服务公司的优质融资业务
· 推出韩国私人特许经营基金第三号
· 哥拉斯高办事处开业
· 推出麦格理韩国机会基金第三号
· 在马来西亚推出衍生品权证
· 推出英国首只通胀挂钩基础设施债券基金
2015
· 向AWAS收购40亿美元的飞机经营租赁业务
· 被Platts评选为北美第三大天然气实物经销商
参考资料: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
一直坚持至少每天一篇原创文章
希望我们的坚持能为读者带去更多有用信息
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