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外语是否从分级阅读开始?英语教学30法之阅读法
在有限的时间内如果想轻松地熟悉一门外语,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特别是阅读那些内容有趣并且适合学习者水平的分级读物。1929年科尔曼(Algernon Coleman)发表了一篇有关美国外语教学状况的报告,针对当时外语教学偏重口语、写作的观念,科尔曼指出:美国大多数学校的学生学习一门外语的时间不超过两年,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熟练的语言输出是不现实的。他认为出于消遣或职业目的培养适当的外语阅读能力或许更加现实。
科尔曼的报告在当时获得强烈反响,阅读能够帮助学习者达到熟悉外语的“临界点”,进而成为后续口语和写作能力提升的支点。此后,阅读法在美国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随后又传播到印度等其他国家。英国教师迈克尔·韦斯特(Michael West)将其运用到英语语言教学,他的新方法读本(New Method Readers)建立在词频统计的基础上,1953年他出版的《英语通用词汇表》(a General Service List of English Words)更是开创了基于语料库词频列表的先河。
对于阅读法教学的基本步骤,韦斯特是这样描述的:
1)教师首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并通过一些练习帮助学生记忆。
2)教师要确保针对文章提出的问题不超出学生认知和理解的范围。
3)学生先阅读问题,然后阅读文章寻找答案。
4)每名学生都完成阅读后,让学生写下答案。
5)教师检查答案正确与否。
6)最后可以安排一些朗读。
阅读法教学使用的是分级阅读材料,分级的原则是词频,低级别阅读材料采用的基本都是高词频的词汇。生词要事先讲解或在文章中注释(和之前介绍过的直接法类似,阅读法同样认为母语翻译会干扰阅读的流畅性,所以注释也要采用目标语言)。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去推断生词的意思。阅读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使用的单词表也是按照词频重新排列的。
在口语练习方面,阅读法认为把词汇的书面和口头形式关联起来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流利性,所以在默读前先进行朗读,把书面的单词转化为大脑能“听”到的声音信号。
直到今天,学习时间与频度仍然是外语学习一大瓶颈,而阅读法算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从而缓解学习者在语言方面的焦虑,这一观点比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输入”还要早半个世纪。韦斯特认为:阅读法的优势就是让学生在正式开口输出前,已经掌握了一些语言形式的基本概念和正确的语感。此外,分级阅读、建立口头和书面的关联、在上下文中习得语法,这些都被认为是阅读法教学的科学之处。相比于过去一百年语言教学对口语流利度的痴迷,阅读法的实用主义令人耳目一新,从语言输入到输出的平缓过渡,可以有效降低外语学习的焦虑感。
以上内容摘自国际英语教学大师Scott Thornbury的《英语教学30法》,在这本书中他以不同教学法的共性特点进行分类,从五个维度系统梳理了国际上主流的30种英语教学法,为英语老师的日常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张敏老师在Scott Thornbury原著的基础上,设计了30讲的课程,每一讲通过讲解+举例的方式讲述一个教学法,站在中国英语老师的视角和教学特点上,帮助老师们彻底理解这些教学法的概念、用途,尤其是所适用的教学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