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后,学会“清零”
陶渊明在诗中写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忽然有一天,可以卸任回乡,这是多美的事情啊。曾经,有多少个日子,期待这样的时刻?
可是,当你真正退休之后,就会发现,赋闲在家的日子,也会很难过,身体状况、家庭琐事......都在困扰着你。
有句话说得好:“前路还很长,你可以抱怨,可以流泪,唯独不能停,要坚强地继续走下去。”
一个人只要活着,就要前行。上半生做加法,后半生做减法。因此,退休之后,要诸事“清零”。
懂得以退为进,生活就有了方向,质量就提升了。
01
关系清零,互不打扰。
有人说:“一个人的时候那不叫孤独,只有当你在很多人中间,却发现没有一个与你心灵相通的人时那才是孤独。”
人这一生,人际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并且,很多学者认为,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80%需要人际关系来支撑。人帮人,才能蒸蒸日上。
曾经建立了很多关系,到了退休的时候,就应该及时清理掉。毕竟,大部分的关系,都是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为利益而来的感情,终究要因为失去利益而去。
工作关系,转为退休关系。从拿到退休证那一天开始,你和单位的关系,就变得很“弱”了。如果单位待遇好,领导念及旧情,可能会偶尔组织退休的人聚一聚,否则就是好几年,都不会踏入单位 半步了。
把每天坚持上班的习惯,改变成每天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不谈自己的职场功过,别惦记单位还给你什么好处。
同事关系,断了才好。退出了职场,同事就变成了一般的熟人。曾经勾心斗角很累了,你也应该放下了。
朋友关系,需要随缘,大部分的朋友,和你的工作、事业有关联。一起谋利的朋友,因为你退休了,就不需要再联系了。比较念旧的朋友,能不能小聚,有没有机会再见,不拒绝,也不主动。
爱而不得的关系,彻底放下。把年轻时候的爱情,疏离一遍。多余的爱情,都要放弃。哪怕你承诺了什么,也不要太较真了。毕竟,岁月不饶人,能够照顾你的,只有老伴。
关系越来越明白了,那么你的情感世界,变得简单而轻松,和谁交往,都没有压力,不需斤斤计较。
02
烦恼清零,日子安好。
有一位老禅师说:“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无法用一颗平常心对待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梁、千般妄想’。”
吃饭的时候,想着锦衣玉食;睡觉的时候,想着无缘的情人,梦见和爱而不得的人牵手去看风景;走路的时候,盯着豪车......烦恼控制了自己的心,生活质量就下降了。
退休之后,心态好的老人,神清气爽,珍惜拥有的一切。得不到的,那就算了。
一个人能否大器晚成,不要苛求自己。没有了烦恼,心态好转了,身体也会随着好转。
对于一个老人来说,好日子不是想象出来的,也不需要有太多的欲望,而是踏踏实实过出来的。
能做到心无杂念,余生的每一个日子,都是修行和享受。胡思乱想一天,就浪费了一天。
因此,清除功利之心,不管曾经有多高的位置,都让给了别人,你只是一个平民。
我的家乡有句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
把能够引起欲望的东西,都看淡了,烦恼就自然减少了。
03
废话清零,沉默寡言。
要懂得,真正胸中有万千丘壑的人,不会轻易开口。
退休的人,人生经历很丰富,但是很多经历不是美好的,而是痛苦的。也有一些经历,是需要传授给年轻人的,成为了“忠告”。
人的年纪越大,越看不惯年轻人的一些做法,越想要插手管一管,希望他们少走弯路。
事实上,年轻人总要走一些弯路,才会找到正确的路。不论父母唠叨多少回,都不管用。因此,聪明的父母,把唠叨改成了“提醒”,说几句就够了,不要一直说下去。
作为夫妻,应该默默相守,而不是一直唠叨。聊天是情感交流的方法,但是说得太多,反而会增加矛盾。
比方说,家里的猫猫狗狗弄脏了,夫妻互相责怪,或者一边清洗一边数落,家庭的氛围就会变得很糟糕。本来,养宠物是为了调节气氛,到头来变成了扫兴的事情。
主动闭嘴,保持沉默,清静的生活,会更舒心。
04
房间清零,舒适简单。
我的一位老同事,退休之后,去了老家。
有一天,他请了一些老朋友去参观。大家发现,老同事把老家的院子清理得很干净,房屋有些旧了,但是墙壁很整洁,几幅字画,特别抢眼;屋里只有两张桌子,和床铺、灶台,显得很宽敞。
有人建议,在院里种上一片花。
老同事说,院子里,有一棵树,几盆花,就足够了,花花草草太多,并不好。要是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院子就废掉了。
自然,退休的人,要学会清理房间,而不是让杂物堆满。留下足够的空间,才有新鲜的空气涌进来。
经常整理房间,清理了杂物,把多余的东西送给需要的人,养成好的购物习惯,很有必要。
05
其实,人这一生,终究要清理一切。毕竟,曾经努力得到的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
有人说:“人在安逸得志时永远也不会满足,唯有山穷水尽,体会到无尽的绝望,才会明白简单平淡地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主动退让,回归简单,腾空人生的空间,才能容得下成功、失败、痛苦、惊喜、真爱、虚伪......
把握自己的角色,唱好自己的戏,余生安好。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