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潮谈滨水休闲产业(42)浅谈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

来源:滨水休闲联盟

一、城市滨水空间概述

城市滨水空间一般指在城市中同海、湖、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建设而成的具有较强观赏性和使用功能的一种城市公共休闲区域。世界上知名城市大多伴随着一条名河而兴衰变化。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营造滨水城市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城市滨水空间主要包括:滨水休闲广场、滨水公园、滨水景观带、城市滨水区游船码头、滨水商业街区等。

滨水空间的线性特征和边界特征,使其成为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滨水边界的连续性和可观性十分关键,令人过目不忘。滨水区景观设计的目标,一方面要通过内部的组织,达到空间的通透性,保证与水域联系的良好的视觉走廊;另一方面,滨水区为展示城市群体景观提供了广阔的水域视野,这也是一般城市标志性、门户性景观可能形成的最佳地段。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是人类向往的居住胜境。水的亲和与城市中人工建筑的硬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水的动感、平滑又能令人兴奋和平和,水是人与自然之间情结的纽带,是城市中富于生机的体现。在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与环境间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具有高品质的游憩、旅游的资源潜质;在社会层面上,城市滨水区提高了城市的可居性,为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舞台;在都市形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对于一个城市整体感知意义重大。

二、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要点

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生态效应、美学效应、社会效应、历史文化效应和艺术品位等方面,做到人与大自然、城市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方面:集散空间的营造、活动空间的营造、人文空间的营造、临水空间的营造、生态系统的营造、滨水建筑的营造、滨水夜景的营造、历史遗存的保护及改造、滨水植被的营造。

1、路网的营造

一个优秀的滨水空间设计,其路网的设计必定也是出色的,城市滨水空间由于其滨水的特性,场地形态大多为条带状,其路网的设计也大多是平行穿插于水岸而进行设计的,能够满足游客更好对水岸的观赏。通常的设计手法为以一条富于变化的主路结合多条纵横交错的次路从而形成一个“迂回曲折”“百步一景”的路网系统。

2、地形的营造

城市滨水空间由于其拥有滨水的先天因素,因此在地形的设计上更加突出滨水天际线的变化及地形天际线对滨水沿岸及道路两侧景观的呼应,形成延绵不断的上下起伏空间.

3、集散空间的营造

所谓集散空间就是指游客聚集点,在城市滨水空间中,集散空间是为游客去岸边观景提供一个承上启下的场所。一般都会设置在交通要道附近,形成以大型广场为主的,配以齐全的服务设施,形成该空间的地标性区域。

4、活动空间的营造

要使更多的游客停留在城市滨水空间里,富有趣味的活动空间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活动空间指的是体育运动场所及儿童游乐场所。优秀的运动及游乐场地的设计会为整个滨水空间增添更多的现代感。

5、人文空间的营造

文化与艺术是城市滨水空间的灵魂所在,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的更高追求,城市滨水空间是否有文化与艺术场所,并使其带动周边的人文氛围,是评价其能否具有高端发展潜力的标准之一。滨水景观的设计上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营造出滨水文化和滨水艺术的交流及休闲场所。

6、临水空间的营造

城市滨水空间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它的亲水性,有设计感的临水步道、亲水平台,水岸广场等是城市滨水空间设计中最能体现设计创意的区域。“观水”、“亲水”、“凭栏远眺” 为临水空间设计的三种手法。

7、生态系统的营造

生态设计是现今公共景观设计的热门话题,由于其涵盖学科广泛,对场地要求高,因此做好生态设计也一直是景观设计师的期望与难题。常规的生态设计一般分为“水生生态工程”、“湖滨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雨水收集及灌溉系统”等。

8、滨水建筑的营造

城市滨水空间内外的建筑设计要更好的依托滨水优势,使其能与水岸线天际线和谐的融合为一体。

9、滨水夜景的营造

城市滨水空间的夜景设计相对于内陆城市多了一条水岸夜景线。正是这条水岸夜景线才让滨水景观的夜晚更具其独特的魅力,因此水岸夜景的设计是整个滨水灯光设计的重点所在,一般都会遵循“一线”、“一轴”、“多组团”的夜景设计手法来突显城市滨水空间的夜色。

10、历史遗存及现代艺术的营造

由于城市滨水空间场地大多是从就城区改造拆迁而来,不可避免会留有一些富有浓厚历史信息的历史遗存,通过对这些历史遗留物的再利用及改造不仅可以增加景观亮点,更是一种历史与现代艺术的营造。

11、滨水植被的营造

城市滨水空间的植被设计增加了针对乔木天际线变化的把握以及抵御强风的抗风林的设计。植被结构设计上应以多元化组团为主,线形上应考虑沿岸及主要路网轴线视线通透性,以及植被的四季色相的交替。

三、国内城市滨水休闲空间成功案例解析——北京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

2020年8月,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惊艳亮相。总面积80万平方米的景观廊道,承载着文化、娱乐、生态等多种功能,为沿线的居民和企业带来了水绿相融的美景,也为商圈增添了人气和活力。
据了解,这是北京市首次试点以“政企共建”的方式开展河道治理。告别政府一家治河的旧局面,沿岸22家大企业全部参与河道治理,形成了“建筑物-绿地-水岸”的无缝衔接。盛夏时节放眼望去,河面碧波流淌,沿途是葱郁的灌木、油柏,低平的岸坡堤上长着茂密的水生植物。水色、绿荫和岸边的高楼大厦,形成风格统一、浑然一体的景观廊道,但这并不是亮马河最美的时刻。步道、绿荫、桥梁、亲水平台全部安装了不同颜色的灯带,到了夜晚,两岸照明景观一齐点亮,璀璨灯光映照河面,前来游玩消暑的市民络绎不绝,水岸已经成了“网红”打卡点。岸上的互动喷泉、微型儿童乐园、景观水帘等,都引得人们拍照发朋友圈。爱好跑步的市民也有了好去处,沿着河畔步道,能从东北二环一直跑到四环路。
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起点为香河园路,经三里屯、左家庄、麦子店街道及朝阳公园,终点至东四环北路。水岸全长5.57公里,面积为80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1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64万平方米,划分为生活休闲、国际交往、商业活力、自然生态四个不同的主题。沿线共谐趣园、浪潮广场、命运共同体广场等多个景观节点。
该项目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景观河道治理经验,创新拓展河道空间复合功能,与周边商业业态无缝衔接,创造出娱乐休闲的活力空间,提升群众获得感;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景观场景,综合水面岸上立体空间,提高群众多方位体验;融入科技智慧元素,打造现代化河道体系和智慧感知系统。通过综合设计,充分展现新时期改革开放成果和河道治理新面貌,建成城市“新地标”,成为首都金名片。
亮马河特点鲜明:紧邻使馆区,沿线分布有燕莎购物中心、昆仑饭店、凯宾斯基饭店、启皓大厦、奥克伍德酒店、蓝色港湾、朝阳公园等大型商业项目和城市公共空间,周边业态高端且丰富。针对亮马河特殊的区位特点和沿线业态分布,政府将以往“政府一家治河,单打独斗”的旧局面转变为“政府主导,社会共建”的新模式。发动企业参与主动腾退岸线空间,沿线商圈提升经济活力。创新“共商、共治、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六共模式,积极调动河道周边的企业、居民等社会力量,形成多方参与机制。当地政府与属地紧密配合,先后与沿线20余家企业对接,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共同研究、统一设计、不断完善。
“六共”理念得到了沿线企业的认可与支持,各方积极配合实施沿线空间腾退,将企业面向亮马河一侧的空间视线打开,让商业环境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区域综合体。借着互联网带来充足流量,为酒店、商业街区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亮马河沿线的商圈如三里屯、燕莎、蓝色港湾等,都不同程度上提升了人气儿。区域经济活力增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沿线企业也从中获益。
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这样的治水原则也应用在了此次亮马河治理中。河道总体设计采取宜弯则弯、宽窄结合的原则,避免线型直线化。“自然曲折的河岸设计能够提高水中含氧量,增加曝气量,因此也有利于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河湾、凹岸处可以提供生物繁殖的场所,洪峰来临时还可以作为避难场所,为生物的生命延续创造条件,河流形态的多样性有助于改善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为了营造丰富多彩、层次感分明的景观效果,施工单位根据亮马河河道特点,混合种植像矮生苦草、狐尾藻等沉水植物和像菖蒲、芦苇等挺水植物;在有种植槽的地方,根据水生植物适应水深的情况,配置多种水生植物,重构水生植物、鱼类、鸟类、两栖类、昆虫类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亮马河管理坚持精细化、专业化理念,发挥河长制作用,动员沿线企业和群众共治共管。旅游性通航也已经提上了亮马河治理的日程。目前,当地政府正加快河上桥梁的改建,不久的将来,亮马河三环至四环河段可通行游船,市民能够轻舟夜赏亮马河,体味历史文化和时尚国际交融的水景。

作者简介:中国滨水休闲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市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市场学会滨水休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游艇盛典执行秘书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