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统一耕种好处多,为啥频频遇阻?农户:有两个心结解不开
近期,土地流转就像是秋天里的一阵风,在村子里悄然刮过,伴随着落叶和焦虑,村里人对此观点不一,村代表的主题思想是,“别村流转土地为500元/亩,考虑到我们村种植经济作物的比较多,他特地申请调整为600元/亩,如果大家愿意,就可以进入下一步实质操作环节。”
面对村代表的征求意见,村民老五坦率表示“如果我不愿意流转,在你们的眼里属于违法性质,那我就愿意流转,如果不违法,那我绝对不愿意流转。”
老五的意思是,在粮食作物种植区,人们习惯外出打工,对家里的土地不重视,种点农作物也是应付,在这样的地区进行土地流转,连片的规模田块,流转费用基本在500元/亩,零星地块200-300元/亩也是可能的。
但在经济作物种植区,再按照这样的费用进行流转,显然是得不到村民认可的,在当地农村,农民最喜欢种植中药材、辣椒和其它蔬菜等经济作物,每亩年收益至少可达2000-5000元,期间还不耽误进城打工。
在这种前提下,按照600元/亩的流转费用和农户洽谈,无异于自找难堪,更有农户表示,即便是1200元/亩,不愿意流转的农户也会占大多数。
众所周知,土地统一耕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各种大型农业机械也都有了用武之地,对减少种植费用,节约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等,都有着诸多的好处,在这种前提下,对土地进行统一耕种,貌似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为啥很多农民对土地流转保持反对态度呢?土地流转费用难道真是阻碍统一耕种的唯一拦路虎吗?
答案是否定的。
土地流转费用只是农民不愿流转土地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农民还有两个难解的心结,如果不能很好地落实解决,土地流转就会面临诸多阻碍。
心结一:土地流转的主体是谁,是村集体,还是种植大户?如果种植失败了,土地流转费用得不到彻底落实,土地还遭到了破坏,届时谁会对农民的土地负责?
一个成功的种植模式,不但能将土地利用率提升到最高,还能为当地的农业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问题是,如今的规模农业种植,特别是大规模农业种植,成功者寥寥,失败者居多,在这种前提下,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主体,就会产生一种不信任,万一发生土地流转金无法落实,土地又遭到破坏的局面,那绝对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农民。
心结二:土地流转后,那些以土地为生的农民该如何安置?
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失严重,在农村耕作的主力军,基本上以“60后和70后”为主,这些老人往往还承担着生活的重任,土地依然是他们的命根子,在无法外出打工、又无法继续耕种土地的前提下,他们的家庭收入又该如何解决?
有人说,这部分农民可以为种植大户打工挣钱,事实上,一旦遇到种植粮食的大户,无论是耕种收,还是中间的过程管理,基本上都能实现机械代替,除此之外,种植大户还有对农村老人“用不好、用不起和不敢用”的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单依靠每亩数百元的流转金,显然是无法维持留守农民的日常生活的,在这两种心结无法彻底解决之前,土地流转就会存在较大的阻力。
如何解决农民的心结呢?
1、以乡镇为单位,推出一个规模种植示范户,用示范户的成功经验,让农民真正感觉到规模种植的好处,以及对他们自身带来的好处。这样大家才会放心把土地流转出去,否则,一窝蜂地上马,又一窝蜂地下马,如此折腾要不得。
2、不但要为农民签订流转协议,还要签订土地使用责任书。既然接下了土地,就要负责任地种植好,在种植过程中,土地拥有者有权对种植大户行使监督权,这样做看起来对种植大户有些苛刻,但也避免了盲目上马的种植大户,将土地交给有种植能力和责任心的种植大户,才会将土地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否则就是瞎折腾。
3、国家加大对种植大户的补贴,种植大户应采取“浮动式”租金的方式给农民。而不是简单地每年给多少钱,只有在种植大户有效益,拥有土地的农民生活也有着落的前提下,这样的土地流转才更具有人性化,也更有利于土地统一耕种的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