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原文】   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大小,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瞬。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

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点评】本段说明针刺必须懂得五个关键。医生要遵循天地阴阳的规律,随机应变,才能达到运用自如,取效如神的效果。同时指出医生在针刺时必须具备的临床态度,应该细察病情,全神贯注,谨慎用针。提出治疗实证与虚证的大法及注意事项。

①别为九野,九野:九宫之方位,即东、西、南、北四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及中央。《灵枢·九针论》:'愿闻身形,应九野奈何?”明·张介宾《类经·九卷·经络类三十五》云:'九野,即八卦九宫之位也。”另有一说法:九野指的是九州岛地域。据《尚书禹贡》所载,中国古代设置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九个州。后泛指中国。一说为中央与八方。

②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这五句话指的是五行中的相克之关系。

这就是中医五行图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其中蓝线是相生,红线是相克

③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针(针),同箴,古通用。规劝、告诫之义。中医经典《素问·宝命全形论》云:'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王冰注:'言针之道,有若高悬示人,彰布于天下者五矣。”

时贤范登脉《黄帝内经素问校补》:'此处之'针’当作'箴’,指箴铭,劝诫之类的文告。《汉书》'针刺’、'箴谏’并作'箴’,《素问》之'针’盖本作'箴’,后人传抄,改'箴’为'针’,亦犹今人改古籍文字为今天通行文字。……以'箴’'悬布天下’即'裁箴悬鉴’。以下从'一曰’至'五曰’即箴铭的具体内容,指《宝命全形论》即养生之道的具体程序与要求,非指针刺。”

④黔首共余食:

黔首,黔字从黑从今。'黑”指'黑色头巾”,'今”意为'当面的”。'黑”与'今”联合起来表示'戴黑色头巾出门见人”,即以黑色头巾作为出门的行头。'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战国时期已经广泛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

共余食:即都饱食终日。

⑤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五法,指治神、知养身、知毒药之真、知制砭石大小、知脏腑气血的多少五种治病的基本法则。

各有所先,选择运用此五法时,还当根据需要有所先后。

⑥今末世之刺也:

末世,指当代

刺,刺入,这里主要是指五法中的针刺法。

⑦此皆众工所共知也,众工,指大多数医生。工,医生也。

⑧愿闻其道,指的是针刺之道。

⑨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外表症候应与内在病机相符合,不能把外表症候作为诊断的首要依据

⑩可玩往来:能掌握人体经脉气血循环往来的情况。玩,体会、掌握

11、五虚勿近,五实勿远

五虚勿近,对虚证病人不能急于攻下。近,接近,此指采用泻法刺。

五实勿远,对实证病人不能迟缓不泻。远,远离,此指迟缓不泻。

12、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

若务:务,务必,此处当专一讲。意指针刺之时,要专心。

针耀,耀,实为'摇”的误读。针刺之后,医者都会捻针,这个就为'耀”。

13、是谓冥冥,冥冥,渺茫无形象的状态。此谓针刺得气后的细微变化渺茫而无形象。

14、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乌乌稷稷[jì]:鸟飞貌。此喻针下经气往来反应如鸟飞貌。

15、伏如横弩,起如发机:此句指留针候气时,如张弓待发,屏息静气。

伏,指留针候气

横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箭的弓。

起,指起针时。

横弩

16、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此话意为,治疗虚症,要用补法,而治疗实症,要用泄法。

虚、实:均为动词,治疗虚证,治疗实证。

须:等待

17、深浅在志,志,思想、意念。意为医生灵活掌握。

18、神无营于众物:

神,思想;

营,通'荧”,惑乱

于,被。

【整段翻译】

黄帝道: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天地二气相合,从经纬上来讲,可以分为九野,从气候上来讲,可以分为四时,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长,这都是阴阳消长变化的体现。天地间万物的生长变化更是不可胜数,根据患者微细呵欠及呻吟,就能判断出疾病的虚实变化。请问运用什么方法,能够提纲挈领,来加以认识和处理呢?

岐伯说:可根据五行变化的道理来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这种变化,万物都是一样,不胜枚举。所以昭示天下的治病至理箴言有五条,但一般的老百姓大多饱食终日,并不懂得这些道理,即:一是要精神专一,二是要了解养身之道,三是要熟悉药物真正的性能,四要注意制取砭石的大小,五是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五法已确立,但要根据病情来掌握先后次序。近世运用五法治病时,一般的用补法治虚,泻法治满,这是多数医生都知道的。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机应变,那么疗效就能更好,如响之应,如影随形,医学的道理并没有什么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就能运用自如了。

黄帝道:希望听你讲讲用针刺的道理。

岐伯说:凡用针的关键,必先集中思想,了解五脏的虚实,三部九侯脉象的变化,然后下针。还要注意有没有真脏脉出现,五脏有无败绝现象,外形与内脏是否协调,不能单独以外形为依据,更要熟悉经脉血气往来的情况,才可施针于病人。病人有虚实之分,见到五虚,不可草率下针治疗,见到五实,不可轻易放弃针刺治疗,应该要掌握针刺的时机,不然在瞬息之间就会错过机会。针刺时要专一,捻针均匀,平心静意,看适当的时间,好象鸟一样集合,气盛之时,好象稷一样繁茂。气之往来,正如见鸟之飞翔,而无从捉摸他形迹的起落。所以用针之法,当气未至的时候,应该留针侯气,正如横弩之待发,气应的时候,则当迅速起针,正如弩箭之疾出。

黄帝道:怎样治疗虚症?怎样治疗实症?

岐伯说:刺虚症,须用补法,刺实症,须用泻法;当针下感到经气至,则应慎重掌握,不失时机地运用补泻方法。针刺无论深浅,全在灵活掌握,取穴无论远近,侯针取气的道理是一致的,针刺时都必须精神专一,好象面临万丈深渊,小心谨慎,又好象手中捉着猛虎那样坚定有力,全神贯注,不为外界其他事物所分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