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漫谈(三)

主讲:张春义
四、形象思维
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这些景或物都明显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到景物里,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种客观感情溶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做形象思维。
具体讲,就是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将所要表达的意思,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中。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这就是诗词创作中的形象思维方法。
所有的艺术创作,都必须借助于形象思维。诗词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戏剧借助表情和表演;绘画借助色彩和线条,歌咏借助声乐等等。脱离了形象思维,便不能构成完美的艺术。
中国古典诗歌的内涵主要有两端,一为主观之情,一为客观之景。在情景之间,情为主,景为客,一主一次。作为情的载体,景的描写对诗歌意境的营造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诗歌中的情景合一。
比如《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这是一首戍边之歌。这首诗把抒情和叙事紧密结合起来,不少章节既是叙事,又是抒情,读来非常感人,是历来为人传诵的著名篇章之一。
小说中对于情和景的应用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国演义》里写三顾茅庐,每一顾都不一样,都有变化。先是景色不同,第一次,秋末冬初,落叶飘飘,四野萧条。任是谁一看,都知道这一趟八成有问题。结果只见到了一个童子。第二次,正是隆冬,下着鹅毛大雪,此去也只见到了孔明的弟弟。第三次去,已是春暖花开,刘、关、张一路看着美景来到了孔明的宅院,果然见到了孔明本人。这就是小说中景和情的应用。即所谓“触景以生情,而不迫情以就景”。
这里有几个术语我来解读一下:物象、意象、意境。
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状颜色,是一个物象。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渗透了诗人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来说,诗人在写作时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写情志,化物象为意象。
物象是指客观事物的形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形象。物象和意象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客观形象,一个是主观形象。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客观物象一进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便成为意象,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歌中的形象都是意象。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是指整首诗的境界,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细小的单位。
物象、意象、意境三者各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一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一是诗词的艺术境界。但它们之间又有联系:物象是意象的基础,意象构成意境,三者共同为诗词的表情达意服务。我们只有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正确鉴赏诗词,准确地把握诗词的主旨。
由于自然界的规律和人们的约定俗成,大多数时候,抒发什么样的感情,就应该借助于什么样的物象,不能随便拉郎配。一个季节中的物象,虽然在其它季节也存在,但不具有其他季节的代表性,所以在其它季节写出来,就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在空间方面,由于南北差异或地方差异,某些物象不是全天候的,这个地方有的物象在其他地方不一定有,所以,物象的选择既要合理,也要符合自然规律。前一段时间祁县王维杯颁奖,它的一等奖作品对于物象的选择就有问题,这位作者估计没有来过山西,所以在作品中用大段篇幅描绘祁县大片的茶树,我们知道,祁县是不可能有茶树的,评委也没有仔细看,闹了笑话。这就是因为作者未经考察,只凭主观想象而闭门造车导致的。观物入微,这是我们每一个写诗的人都应该注意的地方。
那么,选择物象要注意什么呢?首先,选择的物象要常见。太冷僻的物象,与读者的认知和情感有距离,读者就难以“入乎其内”,引发共鸣。
其次,物象与情感要融合。大千世界的客观景物我们称为“物象”,当物象出现在诗中,变成诗人笔下的形象,饱含了作者的情感,“物象”就变成了“意象”。“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意”的融合构成意象。诗人们擅长透过客观景物反映主观情思,达到客观之景与主观情思的统一融合。再次,物象的选择要有时空概念,要识得真,勘得破,方能穷物之情,尽物之态,才能把自己的情感和客观物象水乳交融,成为一体,也才能创作出有形、有色、有声、有味的鲜活作品。
意境,是诗人感情与诗词形象互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情境。营造意境,就是取诸万象,寻找可以显现心灵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和真正意蕴的那种情境。近代学者王国维则把“意境”视为艺术美的极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所以意境的创造是诗歌创作的中心。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如被人称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即以白描的手法,将一组富含旷远萧疏情味的形象极富层次地组合在艺术画面之中,写出了游子难以遣怀的羁旅愁情。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是一篇悲秋的作品。主题是悲秋,那么相应的意象也必须符合。我们看看马致远是如何选择物象并修饰的。
在马致远的天净沙中,所有意象都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的偏正词组。小桥流水人家比较中性,但是其他几句都有悲秋的色彩。
中心语是没有感情的物象:藤、树、鸦、道、风、马、阳、人。
修饰语代表感情:枯、老、昏、古、西、瘦。可以看出修饰语都是作者精挑细选的形容词。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修饰语的选择更能突出秋天的肃杀和凄凉。这些景语都是情语,包括后面两句中的夕--阳、断肠--人,让读者感受到秋色中天涯游子的凄凉愁苦。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再如杜甫咏史名篇《蜀相》的造境: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我们看他的颔联,“映阶碧草”、“隔叶黄鹂”突出了春色之怡目,好音之悦耳。但是,老杜用一个“自”、一个“空”,则突出了丞相祠堂却是如此凄凉寂寞,虽然盎然的春色固然美好诱人,也少见有人来。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如果老杜说这里花也好看,黄鹂的叫声也很优美,我们在这样欢快的气氛中去吊唁孔明先生,估计得把孔明先生气的坐起来。
形象思维的创作方法有多种,诸如比喻、夸张、渲染、烘托等等。我举几个例子:
(1)可以把不容易说清楚的话说得更清楚、更透澈;使抽象的意境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  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听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对李白的感情之深,如果不用“深千尺”这样的描写,那么怎样才可以写得更清楚呢?诸如“很深很深”、“深得不能再深”之类的话,说得再多,也只能给人们一个模糊的概念。
(2)可以把不便说的话,说得含蓄委婉。这样的例子很多。特别是有关讽喻时政、规劝友人、表达爱情之类的诗,或者为了避免风险,或者为了让人易于接受,往往需要使用这种方式。
例如 林升的《题临安驿》: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的文字写的是歌舞、暖风、游人,似乎是在描写繁华的都市生活,实际是一首地道的讽刺诗。
(3)可以用较少的文字表达更多更深刻的内容。可以使人读后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大家知道,在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有这样四句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四句诗的文字,写的是春夜喜雨;但它的丰富内涵,至今也没有人能够完全说得清楚。我们可以说它是对春雨的褒奖;可以说它是对力量的歌颂;也可以说它是提醒世人做事要适应形势和抓紧时机;还可以说它是喻示成功必须有赖于时运的照顾或外力的支持。可以用它喻事、喻人、喻时等等。据说,从古至今,人们对这首诗有上百种的引用和解释。这便是形象艺术的魅力所在。
中国古代没有形象思维这个词。古人经过对《诗经》的研究以后,提出了“诗中六义”之说。即风、雅、颂、赋、比、兴六个字。前三个字是指写诗的种类,后三个字是指写诗的方法。
(1)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直接描写事物的性状或过程,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于其中。
(2)比:“以彼物比此物”。用比喻来渲染所要说明的事物。
(3)兴:“兴者,起也”。“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开头用别的事物起兴,然后再说到正题。
以上三个字用唐代学者孔颖达的话说,总起来就是四句话:“触景生情,因事寄兴,起譬引类,启发己心”。
现代人把这四句话,等同为一句话,即形象思维。
大家记住一点,文学的本质,是要表现人的内心,决不是要表现客观世界。文学中的客观,一定是浸透了作者生命体验之后的客观,或者说只是客观在人心中的映像。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应该在万象中拣取、拼凑选择与自己的情感相近的意象,舍弃那些不符合自己情感的意象。
诗词总是将感情寄寓形象之中,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这一点。

主管:朔州市文联  朔州市作协

主办:朔州市诗词学会

主       编:师红儒

执行主编:康彩兰

编    委:杨怀胜  宋建国  刘懿德  郭志宏  张宝国  吉  顺  王建中  李  桃  杨静函

编    辑:刘文虎  刘萍萍  闫关山

制    作:张秋娟   杨  瑾

群    管:宋建国

声明:本文图片由刘萍萍、冬雨提供,谨向作者表示诚挚谢意!

(0)

相关推荐

  • 诗中意境的营造方式

    黄河吾爱 发布于2020-12-28 19:28    ∨ 诗中意境的营造方式 作者/黄希庆 在诗词创作中,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后,营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使读者读来有身临其境的 ...

  • 张春义:诗词创作漫谈(三)

    主讲:张春义 四.形象思维 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这些景或物都明显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抒发 ...

  • 格律诗写作之立意、诗词创作的三个境界!

    转自:登书山的博客 格律诗写作之立意  醉月诗苑 一.立意的重要性. 写好一首诗(词)的关键是情.意境和立意.尹俊认为,"情是诗的基础和支柱,情乃诗之魂,无魂则是僵尸;意乃诗之骨,无骨则不成 ...

  • 诗词创作漫谈

    主讲人简介  张春义,笔名东方麓台,建筑施工企业就职.晋社社长,山西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太原诗词学会副会长.曾出版个人诗集<俯首白云>. 承蒙赵玉兰老师的邀请,今天过来和大家谈谈诗词创作,很 ...

  • 钟振振杂谈诗词创作(三十七):散文阅读惯性与诗词文本误读(续一)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 ...

  • 钟振振杂谈诗词创作(三十二):词的选题与诗有区别吗?

    词的选题与诗有区别吗? 词的选题,即题材.内容.我个人认为,词的选题与其他诗歌样式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诸如时政,如亲情.爱情.友情,如山水,如咏怀.咏物,如咏史怀古,如咏节令,等等,无一不可以用词这种 ...

  • 河北肃宁诗词协会在大墨堂举办杨茂东诗词创作漫谈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河北肃宁诗词协会在大墨堂举办杨茂东诗词创作漫谈    采风网沧州站赵志忠报道:2019年10月27日下午,河北省肃宁县诗词协会在大墨堂举 ...

  • 钟振振杂谈诗词创作(三二):词的选题与诗有区别吗?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 ...

  • 钟振振杂谈诗词创作(三十):词的格律与近体诗有何异同(平仄篇)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 ...

  • 诗词创作的三个境界

      一.神 什么是神?就是主题,就是我们上学时学课文所说的中心思想.你想要表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想,这个至关重要. 以诗词为例,神既诗的主旨.也就是你写这首诗的目的.神是内在的,其它都是外在的,为了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