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孙曼之老师病案之六:七,八风药用法.风药用法

陕西名医孙曼之先生对话“风药”(余浩)

余浩:孙老师,我今天看了您记录的十几份病案,发现羌活、独活这两个药搭配起来使用频率很高,今天您就讲讲这个羌活、独活这个药的用药心法,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李东垣给风药定位,他说:风者,春也、木也、生发之气也。他是根据这个观点来用风药的。所以呢,“升阳除湿汤”啊、“升阳散火汤”呀,它都离不了风药。风药的作用在于能够开瘀,能够疏肝,能够畅气,

到了张景岳他们就受了朱丹溪的影响,好用补阴的药,生熟二地,而这个观点又给叶天士这些人很大的影响。从这以后“温病”就走上了这个道路了——以滋阴为主,重视滋阴、重视泻火,反对辛燥。除了反对辛热,还反对辛温的过于燥,所以像风药这一类,后世就不太用了,被视为鸩毒,

《千金方》,精装的,翻开一看我就傻了眼,这怎么都是这些药啊?

全都用这些……什么羌活呀独活呀藁本呀川芎呀,还有什么辛热的那些药,他们都用得很熟练。他们那些方子无非就是这些药转来转去,

我怎么对于风药能够有认识?这是因为有事实把我逼的。举一个例子,我那儿子半岁的时候拉肚子,因为没有及时地看,我都忘了为什么引起拉肚子,反正拉肚子拉了半个月也看不好。后来拉得都坐不住了,我也没办法。我用了咱们常用的这些方子什么“参苓白术散”了,这些正规书上头说的这些,没有一样管用的。最后没办法了,用那个“理中汤”,还不行。在这种情况下,我就翻开了那个李东垣的《脾胃论》。把他那里面的药凑合了几样,因为我不太懂那个道理,我看他治拉肚子全都用风药,所以我就把他那个药,羌活、独活、防风就拿出来四五样,甘草,只是简单的四五样药,那小孩也吃不了多少药,我捏一点点,给他一煮,二三调羹勺,一喝以后他第二天就不拉了,立即就停止。后来,总共可能就是喝了一次或者两次,

有一个肚子疼的,没招了,我就用李东垣的方子,一治他也好了。还一个胸疼的人,我用那个胸痹那一类方那就无效。最后还是用风药治好的。

我现在还经常说起一个病例,有一个肚子胀病人,我始终治不好,哎呀,费劲了。那个肚子胀病在我的脑海里面就存在了一二十年,那个病,把他的脉象啊,形象都记得清清楚楚,我一直期待有一天看书或者触类旁通或者别人给我一传,豁然开通,有那么一天能治好他。后来真的有一天我想通了!我从李东垣那个道理上开通了,

我知道要升阳就要靠风药,风药者是春也。他是人与天地相应,你人体里面,

你泻就是冬,对吧?

你要这个发,你就是春,就是风药,才能发。

教材他们都说是疏肝用柴胡,其实柴胡不是辛温,对吧?你就说它是苦甘苦平,它不是两种说法嘛,不管是苦甘苦平,它总而言之不是辛药。它就没发的力量,它怎么疏肝?

柴胡的作用是什么?柴胡的作用就是驱除余热。所以,在《伤寒论》里面你看,汗一出,下一步怎么办?下一步就用柴胡。那是很显然,就要用小柴胡。汗一出就得用柴胡。那么,不出汗当然要解表了。可以看出,柴胡其实就是驱除余热,这个不光从这一个方上,从好多方都能证明这个问题。所以,我后来就明白了,其实咱们开始走弯路都是受这个教材的影响。“柴胡疏肝散”,它不是这样解释嘛。其实“柴胡疏肝散”所起的作用是香附和川芎,而不是柴胡,柴胡是因为你瘀,瘀则有热,它提出给热邪留一个路,它作用的是香附和川芎。这样正确地理解

在十年以后,我就终于从理论上把这个道理明白了。哎呀,我那个时候把那个肚子胀没治好,他要是现在再来的话我一定给他治好,我心里很欣喜。从这以后呢,

从这以后我就对于风药有了一个理论的认识。再举一个例子,拉肚子治不好。古人怎么治?你只要看一看《寓意草》上面那个喻嘉言,他有一个逆流挽舟法,就是“败毒散”。“败毒散”就是风药,它起的作用就是就是生发,让脾气往上走,一走他就不泻了。他那个案很精彩,我相信喻嘉言他对这个“败毒散”理解是学有渊源。

余浩:您提到“败毒散”,提到风药,使我想起了一个病案,因为我手里有个病号,长期大便是稀的,不是拉得很厉害的,就每天三到四次大便,溏便,吃“理中丸”吃过,吃了很多治不好。后来他在外面呢找了个中医看别人开了,羌活、独活、防风这些药,再加点其它的很简单,加点炮姜啊,这样调脾胃,他只有吃了一次,竟然大便很好,金黄色成条了。当时我就我就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好?后来我就想明白了,有个“痛泻药方”,方子里面就用了防风,其实就是考虑到“风盛则动”,是不是?风盛则动——肠道排的比较快啊,把这风一除走呢,它肠道就蠕动得慢些,风一除,他就好些了,

但没想到风药能升阳,您刚才说到,“风者春也,春能生发阳气,

孙曼之:“败毒散”作用点在于脾胃。它其实是在胃上,从脾胃上往上发的。风药有广泛地用途。你比方说是胸痹,当时疼得不行,几味风药就立刻可以止住。它用通经络,就是羌活独活加上川芎啊,如果他大便不稀的话就加上当归、甘草这一类的药,川芎,马上就可以去,它的用处极其广泛。

余浩:再请教您一个问题,这个阴囊潮湿你怎么治的?

孙曼之:阴囊潮湿不是湿热下注吗?湿热下注的话就是一般来说都和喝酒有关系。应该说绝大部分都和喝酒有关系。治疗的方法呢,就是因为它潮湿是湿嘛,风能胜湿这里面还是风药是关键。风药胜湿,然后呢既然是湿热,那么离不了“二妙散”再一个,它在下焦陷着,它陷着不能升提起来。如果有气虚有汗多这种症状,应该加上黄芪,就大致上就是这是,就是“二妙散”加上风药,加上黄芪,因为他有瘀热嘛,给瘀热要留一条路,一般还要加一个柴胡,少阳的瘀热。

余浩:为什么我提这个病呢?因为这个病人它除湿上这个思路有效,但往往不是很理想。我曾经有一个病号,阴囊潮湿,经常出汗,在很多地方治疗无效,找到我时,就对我说,“你就放开治吧,该咋治就咋治。”当时我没有用风药,用“二妙散”加了些升阳补气的药,另外还加点利湿的药。因为他小便黄,结果吃了治了一个月,有些效果,但没治愈……

孙曼之:这是因为阴囊潮湿一般来说不应该,不要过于地渗湿,渗湿你就把它降下来了,它已经到最低位了,你降也未必能增强尿量,也不一定就有出的路,其实你把它提上来,一到脾上人家自己就上行于肺......他只要能提起来提到脾胃,所以风药是很重要的,对这一类的病。

余浩:您这一说,风药的使用就涉及到很多病人了,比如妇科的带下病,另外男性的前列腺炎都可用?针对湿邪导致的疾患,这个风药都是可用的……

我看到有一个杂志上有一个老中医经验,他的方就是荆芥、防风、蛤壳、茯苓大概就是……哎呀,也许还有个苍术,就这四五样药,特简单。但是我觉得他既然能拿荆(介)防(风)我一想有道理,这玩意风兴疏泄,对吧?你不断地分泌,这不是属于风嘛。这老头还拿个荆防放进去,我觉得他有道理,有道理,我就把那个方子抄下来。抄下来一用,果然有效。诶,他就第一诊就有效。后来,随着我对风药的越来越多的掌握,我就把苍术也加进去了,那就效果就更快了,现在的效果就比那会儿就更快了,比他那个方还要快。他那个方就有效,第一次用就有效,荆防就明显地有效果,就减了。

我有一个徒弟叫赵红军

他说是他昨天正给人看病着,忽然晕倒了,晕倒了以后有人就打120,120来了以后测他体温38度多,心率220,然后送到医院里。他同学当主治医师,给给他挂吊瓶,他的体温不退,高烧不退,没办法,这一天一夜了他都不退,用尽了……掉换了几样抗菌素,还是不行。他有气无力给我说没辙了,“我眼睛都不敢睁,我一睁就天旋地转,他说你能不能来一下?”我说行,马上就来。我到他那去的时候都到晚上十一点了,他当时心率180,体温在38度多一点儿。我把情况问了以后,就给他开了风药,他脉洪大。第二天早上八点半他给我打电话,说孙老师,我已经出院了。我说:诶,你怎么这么快就出院了?他说昨天晚上喝了一煎药,今天早上还没喝第二煎呢,现在心率是80,体温是37度以下,完全正常,所以就出院了。后来他紧跟着就过来我这了。过来以后说,“我多年以来对于你使用风药,我实在不明白,这它竟然有这样快的效果!哎呀,我实在是服了。从这以后他也会用风药了,他治病的效率也就马上提高了很多。临床效率,很多种病他都能对付了,这也就是风药的威力。

余浩:孙老师!风药的使用指针不是指患者体内有没有风的问题,风者,春也、木也、生发之气也。春天具有生发之气,风药就好比是春风,把他这个生发调动起来,让脏器充满活力。就好像进入春天的状态,对风药的理解,必须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来看待。它不是简单除风的问题,它使人的脏腑回到春天的状态,取的是春天这个相。如果深入理解风药,对于癌症病人,如果病邪深入脏腑,这时运用风药,让脏腑回到春天状态,从冬天进入春天,这也是取相啊,回去要琢磨琢磨。如果通过羌活、独活的运用,引出一个风药运用的理论体系,这样应该说收获很大了。

孙曼之:嗯,你看一下李东垣的《脾胃论》。他在这方面的论述比较细。

名中医孙曼之老师病案讨论系列之六:风药用法一

田×芳 女 71岁 初诊:2006.1.13.恶心泛酸水,黎明前尤甚。纳差,口苦,大便干燥五、六曰一行。小便频,夜尿五、六次。形瘦色黄暗。脉右关弦微虚,左关弦久候渐短小如粟粒。舌微红苔薄白腻。处方:半夏12克黄连2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枳实12克杏仁10克白术15克紫苏10克藿香10克水煎服,三剂二诊: 06.1.17.昨食香蕉后呕吐,今大便先干后溏。常觉胃脘灼烧。脉右虚弦,左浮弦软虚,舌同前。处方:半夏12克黄连2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杏仁10克白术15克党参12克紫苏10克水煎服,五剂三诊:纳进。黎明前仍泛水而不酸。据述心悸阵发则泛水。自觉骨蒸发热而两足厥冷。脉右小弦滑数,左弦滑数而稍大于右,舌微红苔薄白腻。处方:上方加羌活5克独活5克防风5克水煎服,五剂四诊:泛水、骨蒸、心悸均大止。嘱服完下方后停药,处方:半夏12克黄连2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枳壳10克 杏仁10克 白术15克 羌活5独活5克防风5克水煎服讨论赵:初诊恶心、泛酸水为饮邪上逆。形瘦黄暗、纳差便燥、脉短均属脾虚,此余固知之,而二诊以脘灼加入党参何也?

孙:党参甘润,不仅益气且有濡养阴血之用。故《伤寒论》桂枝新加汤以其治汗后身疼证。叶天士以人参为养血通络之药,殆由此而悟也。胃脘嘈杂灼烧者,当益气中寓养血之用,若用甘腻,胃必不受,党参恰为其选。总之,参为胃药,功可开胃进食;术为脾药,性擅温升治泄而便秘亦可择用。此其大概言之也。,赵:三诊加入风药三味,其理何在?孙:黎明前心悸则泛水且经常骨蒸烦热,知风邪久陷中焦,卯时阳气当升不升,而风挟肝邪克乘脾胃,故使饮邪上逆也。赵:此案已服降气化饮方八剂而效不著,第三诊加入风药而病始大愈,可证风药之特殊功效,确须研究也。孙:考风药之用,自南北朝以来,明清之前,甚为广泛。而金元之际,河间、东垣尤善用风药者。防风通圣丸、升阳除湿汤、益气聪明汤、升阳益胃汤等均为其代表方剂。迨明清以降,温热派兴,风药使用几息。今人只知东垣创立补中益气汤,而不知东垣之学术精华,不尽在此也。吾人若欲学习东垣,风药之用法,实不可不知。周学海《读医随笔》力倡学医须于唐、宋方书下功夫,良有以也。

名中医孙曼之老师病案讨论系列之七:风药用法二

贺~ 女 42 初诊2006年4月2曰外感咳嗽反复难愈,傍晚及晨起为频。痰白如沫而多,伴口酸口干,鼻塞涕浊。大便形正曰三、四行。小便频,夜尿三次以上。

脉右关短,左沈洪小,两手均稍数。舌微红,苔薄白。处方:麻黄10克 黄芩10克 杏仁10克 陈皮10克 半夏12克枳壳10克 茯苓10克 荆芥10克 防风5克 独活5克 羌活5克 白术12克 水煎服,五剂

二诊 06年月4月9曰咳止,痰消。仍鼻塞,口酸。大便转干燥。

处方:党参12克 白术12克半夏12克 黄连3克 枳壳10克 陈皮10克茯苓10克 羌活5克 独活5克 防风5克水煎服,五剂赵:请孙老师阐释此案诊断及组方思路?

孙:风能胜湿,故凡风邪侵肺致痰盛者,均应以风药消痰。若不明此理,徒以半夏、南星、橘红等燥湿祛痰,必效缓而淹缠难愈也。此案痰白如沫者,为风痰确证;傍晚咳频为肺火上扰;晨咳为痰湿蕴肺。故以荆、防、羌、独疏风;半、陈、枳、苓化痰;肺火本宜麻杏石甘汤宣泄清肺,以其脾虚便溏,故以黄芩代石膏;白术健脾升清。二诊咳止痰消,改茯苓饮加参、术以和胃健脾,又以伤风未尽愈,续用风药三味。赵:医案讨论已发七篇,在此可否说明医案学习在中医学习中之位置与意义?孙:余尝言“中医教育之失败,其原因不在统编教材之过,而在于未设医案教学之失”。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操作方为重头戏,却戛然中断,宜其操作技能之缺如也。故医案学习为除经典研读外之最重要任务,殆无可怀疑者。赵:请问医案学习之取舍标准为何?孙:医案分为古今两类,然无论古今均应以示后人以临床操作基本方法或体现历史上主要流派之诊治特点以及行文简洁、层次清楚三点为其取舍标准。赵:古代医案繁复,何者为要?孙:昔贤医案必须精读者,计有《寓意草》、《古今医案按》、《丹溪医案》、《叶天士医案》、《谢映庐医案》五种。其中丹溪、叶氏两种为余所辑,以为课徒之用。此五种医案皆为古代医案之精华者,研读此五种医案,然非有师指导读书仍难深入其中,故医案之导读至关重要也。以上五种导读讲稿,

名中医孙曼之老师病案讨论系列之八:风药用法三

李*平女38岁初诊:2006年4月2曰平素经期、量均正常。近经汛后一月余仍不止,小腹微痛.脉两手沉洪数,左大于右,舌正苔薄白。处方:生地15克当归12克 芍药12克 川芎5克 黄柏10克女真子20克泽兰10克水煎服,三剂  二诊:2006年4月9曰前诊回家后,经量忽增多数曰,殆经复汛矣.昨今量渐少而未尽止。脉两手洪数,舌淡瘦苔薄白:

熟地15克 女真子20克 黄柏10克 芍药15克当归12克荆芥10克防风5克 羌活5克 独活5克 旱莲草15克 水煎服,三剂    三诊:2006年4月13曰血止。咽痒、咳嗽、痰少,头微昏。脉右沉洪,左关沉弦微滑短,舌微红苔薄白。

熟地15克 女真子20克 黄柏10克 芍药15克当归12克荆芥10克防风5克 羌活5克 独活5克 旱莲草15克 水煎服,三剂    三诊:2006年4月13曰血止。咽痒、咳嗽、痰少,头微昏。脉右沉洪,左关沉弦微滑短,舌微红苔薄白。处方: 白术15克茯苓10克甘草5克 黄柏10克 麻黄10克 杏仁10克 女真子20克芍药12克 当归12克 桑叶10克水煎服,三剂赵:请孙老师介绍本案辩证施治要点。孙:初诊,脉洪大数,故以阴虚为断。方用四物汤加女贞子滋阴、黄柏凉血,因久漏、腹痛故加泽兰微和之。二诊,血量既少而脉沉洪数仍不解,因思平素经期正常,忽经血不止者,必风邪因阴虚内陷下焦,故而脉沉洪且数也。若乃仅为阴虚火旺,则洪脉当浮不当沉也。况滋阴凉血后,其脉洪不敛,数不解,则风邪化热奚疑?故加入风药四味以升阳散火,俾伏火离其阴位而返于表,则病必自愈也。三诊,服药后左关洪敛数消,风邪已离阴宅也。咳嗽咽痒者,风邪经肺返表之象也。右手脉洪者,脾气虚也。故彷八珍汤意,以术、苓、芍、归、甘两补气阴;柏、贞凉血,桑、麻、杏宣肺疏风也。

:名中医孙曼之老师病案讨论系列之十:风药用法四

董* 女36岁初诊:2006年6月8曰初起泄泻,经用西药泻止,转为脘腹胀满有形,迄四曰。今晨溏便一次量少。口干苦。询其平素便溏曰一行。脉右弦弱,左小弦弱。舌正苔白腻。处方:半夏12克干姜10克黄连2克 黄芩3克 苍术10克 川朴10克 陈皮10克紫苏10克水煎服,一剂二诊:2006年6月9曰证如故。据述脘腹胀而脘胀尤甚,并无腹鸣。今仍便溏一次,身倦。脉右弦软小,左弦涩略大。处方:半夏12克黄连2克 杏仁10克 茯苓10克 川朴10克 苍术10克陈皮10克 枳壳10克 紫苏10克木香10克水煎服,一剂三诊:2006年6月11曰腹胀如箕如釜,口苦甚,微酸。今便溏两次。头痛头昏,困顿无力。脉左沉软大,右关沉弦软短。舌淡红苔白粘微垢。处方: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 川芎10克 苍术10克 川朴10克 陈皮10克紫苏10克 茯苓10克 大腹皮15克佩兰10克水煎服,一剂四诊:2006年6月12曰 胀大消,便溏如前。上方一剂,水煎服孙按:初诊,泻后脘腹胀满,口苦,似合半夏泻心汤之

上热下寒证,遂以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化裁,自以为一剂必效也。二诊,服前方后竟无效!再询之并无腹鸣,则非半夏泻心汤证矣。患者诉胃脘尤其胀满。因思此乃湿浊壅滞,胃气不降,于是改茯苓饮合平胃散,乃通降阳明兼化湿法。三诊,上方服后依然无效且胀满更甚!非寒非湿非气滞,此证竟不可治耶?因再细绎其病源。据述初起发病突然,泄泻频迫,腹痛则泻,是风邪犯土之象。风性疏泄,其性主动,故泄泻频迫且腹痛也。后用西药泻止而转为腹胀满者,风邪内闭而无出路也。口苦甚者,风属木邪,与肝木同气相求,挟肝乘脾,肝木横逆也。据此,则其治必以疏风升散之法,俾清升浊降,风邪消散,则胀满必愈,所谓“从其路来者仍从原路而去”也。病源既明,遂以羌、独、防、芎疏风,合平胃散加苏、佩、苓、腹皮燥湿行气。一剂果大瘳。四诊,原方再进以续肃余邪也。再按:本案病既常见而又误诊两次,似不必选为范例。然中医治病本无定法,必如丹溪先生所言“先识病机,知变化,论人形而处治”,此即近世所谓辨证施治也。然此四字实难与浅学者言也。常闻有谓“某药可治百病”,“吾平生开方必用某药”者,余不知其何言之梦梦也!因录存于此,以誌吾过且以示辨证施治为中医诊治之第一要义也。

孙曼之老师之风药用法 风性轻扬,变化多段,其类为木.木则从下达上,从内出外,借太阴为转枢.以木能克土,而为土之君也,故木可运土.

风邪正逆木性,从上达下.从外入内,是以太阳中风,必有头痛、自汗二项.

头为颠顶,惟风能到,所以花开认为风邪客体,散乱气机,而少阳不调,是以太阳不能开气于输液于上,是以头痛;木盛则克土,所以皮肤腠理疏散,而汗自出.

治以桂枝汤,桂枝入心走脉,芍药敛阴藏血,姜枣鼓励脾胃,甘草实脾以温中.总体思路以血行带动气行,同时实脾以定中.气血调和,则太阳自能输液与上,脾胃振奋而处实,则汗自止。花开的看法,桂枝汤思路是从厥阴入手,合厥阴而太阳自开.

这是这段时间对风性的一点思考,结合着俺对伤寒的学习,写的一点看法,还请 孙老师多多指点。以下是对孙老师风药用法的学习。

风药用法之一

女,71岁。2006年1月13日初诊:恶心泛酸水,黎明前尤甚。纳差,口苦,大便干燥五、六日一行。小便频,夜尿五、六次。形瘦色黄暗。脉右关弦微虚,左关弦久候渐短小如粟粒。舌微红苔薄白腻。处方:半夏12克,黄连2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枳实12克,杏仁10克,白术15克,紫苏10克,藿香10克。水煎服,三剂。

2006年1月17日二诊:昨食香蕉后呕吐,今大便先干后溏。常觉胃脘灼烧。脉右虚弦,左浮弦软虚,舌同前。处方:半夏12克,黄连2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杏仁10克,白术15克,党参12克,紫苏10克。水煎服,五剂。

三诊:纳进。黎明前仍泛水而不酸。据述心悸阵发则泛水。自觉骨蒸发热而两足厥冷。脉右小弦滑数,左弦滑数而稍大于右,舌微红苔薄白腻。处方:上方加羌活5克,独活5克,防风5克。水煎服,五剂。

四诊:泛水、骨蒸、心悸均大止。嘱服完下方后停药,处方:半夏12克,黄连2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杏仁10克,白术15克,羌活5克,独活5克,防风5克。水煎服。

讨论:赵:初诊恶心、泛酸水为饮邪上逆。形瘦黄暗、纳差便燥、脉短均属脾虚,此余固知之,而二诊以脘灼加入党参何也?

孙:党参甘润,不仅益气且有濡养阴血之用。故《伤寒论》桂枝新加汤以其治汗后身疼证。叶天士以人参为养血通络之药,殆由此而悟也。胃脘嘈杂灼烧者,当益气中寓养血之用,若用甘腻,胃必不受,党参恰为其选。总之,参为胃药,功可开胃进食;术为脾药,性擅温升治泄而便秘亦可择用。此其大概言之也。

赵:三诊加入风药三味,其理何在?

孙:黎明前心悸则泛水且经常骨蒸烦热,知风邪久陷中焦,卯时阳气当升不升,而风挟肝邪克乘脾胃,故使饮邪上逆也。

赵:此案已服降气化饮方八剂而效不著,第三诊加入风药而病始大愈,可证风药之特殊功效,确须研究也。

孙:考风药之用,自南北朝以来,明清之前,甚为广泛。而金元之际,河间、东垣尤善用风药者。防风通圣丸、升阳除湿汤、益气聪明汤、升阳益胃汤等均为其代表方剂。迨明清以降,温热派兴,风药使用几息。今人只知东垣创立补中益气汤,而不知东垣之学术精华,不尽在此也。吾人若欲学习东垣,风药之用法,实不可不知。周学海《读医随笔》力倡学医须于唐、宋方书下功夫,良有以也。

花开按:患者口中泛酸、恶心,黎明前尤甚。由此可知,木郁化火而乘土;兼件“纳差,口苦”,正肝郁之相。木郁于下,是以肺气不宣,液不流布,是以又有大便干燥五、六日一行,小便频数。白腻胎正提示,脾土不运而湿停中焦。

一诊,孙老师治以茯苓饮以合阳明,佐以紫苏宣肺下气,加藿香白术以去中焦之湿。此方太阴阳明同治,本自不错,而不见其功,以其年老体虚,气血不足,而脾胃不能受。

是以二诊,加党参,以补气血之不足,而口中和。党参竟然气血两补的,太阳明胃府之药,真是大开人眼界。以此而论,党参似也有和胃之功,调和气血之功效。

三诊,黎明前仍泛水而不酸。据述心悸阵发则泛水。自觉骨蒸发热而两足厥冷。此正为阳气阻遏于内,而不的外透。故加防风以升木,加羌独活以透郁。于次处方为之一变为理阳明太阴兼以升扬肝木,以解肝木之郁。而见大效。

总论,中焦湿热停滞,多兼见气郁不能升发。是以治法:和胃下气而不忘运脾,运脾而不忘升发郁气。

风药用法之二

女,42岁。2006年4月2日初诊:外感咳嗽反复难愈,傍晚及晨起为频。痰白如沫而多,伴口酸口干,鼻塞涕浊。大便形正日三、四行。小便频,夜尿三次以上。脉右关短,左沈洪小,两手均稍数。舌微红,苔薄白。处方:麻黄1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陈皮10克,半夏12克,枳壳10克,茯苓10克,荆芥10克,防风5克,独活5克,羌活5克,白术12克。水煎服,五剂。

2006年月4月9日二诊:咳止,痰消。仍鼻塞,口酸。大便转干燥。处方:党参12克,白术12克,半夏12克,黄连3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羌活5克,独活5克,防风5克。水煎服,五剂。

赵:请孙老师阐释此案诊断及组方思路?

孙:风能胜湿,故凡风邪侵肺致痰盛者,均应以风药消痰。若不明此理,徒以半夏、南星、橘红等燥湿祛痰,必效缓而淹缠难愈也。此案痰白如沫者,为风痰确证;傍晚咳频为肺火上扰;晨咳为痰湿蕴肺。故以荆、防、羌、独疏风;半、陈、枳、苓化痰;肺火本宜麻杏石甘汤宣泄清肺,以其脾虚便溏,故以黄芩代石膏;白术健脾升清。二诊咳止痰消,改茯苓饮加参、术以和胃健脾,又以伤风未尽愈,续用风药三味。

花开按:此案如果留心茯苓饮的用法和加减法,加上老师对病机的解说,已经非常明了了。总以麻黄宣畅气机,茯苓饮燥湿下气,加白术以实脾,荆芥防风升发郁气,羌独活引邪出表。

不过本案对麻黄的用法,即便俺已经读了孙老师在下血案,对麻黄桂枝有了新的认识,还是觉得非常惊艳。

不过此例,不知道为什么用黄芩而不用黄连?

同时花开还有个疑问,就是诸风药是否与他药同煮,如果同煮风药轻扬,其气以无,是否会影响疗效?

风药用法之三

女,38岁。2006年4月2日初诊:近经汛后一月余仍不止,小腹微痛。脉两手沉洪数,左大于右,舌正苔薄白。平素经期、量均正常。处方:生地15克,当归12克,芍药12克,川芎5克,黄柏10克,女真子20克,泽兰10克。水煎服,三剂。

2006年4月9日二诊:前诊回家后,经量忽增多数日,殆经复汛矣。昨今量渐少而未尽止。脉两手洪数,舌淡瘦苔薄白。处方:熟地15克,女真子20克,黄柏10克,芍药15克,当归12克,荆芥10克,防风5克,羌活5克,独活5克,旱莲草15克。水煎服,三剂。

2006年4月13日三诊:血止。咽痒、咳嗽、痰少,头微昏。脉右沉洪,左关沉弦微滑短,舌微红苔薄白。处方:白术15克,茯苓10克,甘草5克,黄柏10克,麻黄10克,杏仁10克,女真子20克,芍药12克,当归12克,桑叶10克。水煎服,三剂。

赵:请孙老师介绍本案辩证施治要点。

孙:初诊,脉洪大数,故以阴虚为断。方用四物汤加女贞子滋阴、黄柏凉血,因久漏、腹痛故加泽兰微和之。二诊,血量既少而脉沉洪数仍不解,因思平素经期正常,忽经血不止者,必风邪因阴虚内陷下焦,故而脉沉洪且数也。若乃仅为阴虚火旺,则洪脉当浮不当沉也。况滋阴凉血后,其脉洪不敛,数不解,则风邪化热奚疑?故加入风药四味以升阳散火,俾伏火离其阴位而返于表,则病必自愈也。三诊,服药后左关洪敛数消,风邪已离阴宅也。咳嗽咽痒者,风邪经肺返表之象也。右手脉洪者,脾气虚也。故彷八珍汤意,以术、苓、芍、归、甘两补气阴;柏、贞凉血,桑、麻、杏宣肺疏风也。

花开按:此案精美,值得深思,理已甚明,花开不再多语了。只是三诊用到了桑叶不知为何?桑叶轻宣,有泻肺之功,与麻黄杏仁同用可起到什么做用?

风药用法之四

男,76岁。2006年4月11日初诊:患者多年心脏病史,双足肿一月余。小便黄,大便正,纳中。近口干咽燥,有时咳嗽,痰少量。常腰脊疼。视之咽红。脉左沉洪大有力,右沉散洪大而略小于右,两手均数。舌淡紫苔薄白腻。处方:荆芥10克,防风5克,羌活5克,独活5克,杏仁10克,川芎5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生石膏30克。水煎服,三剂。

2006年4月19日二诊:足肿大消,微咳,咽燥。脉两手沉洪数有力。舌淡红苔薄白腻。处方:上方加麻黄10克,半夏12克,陈皮10克。水煎服,三剂。

2006年4月26日三诊:足肿尽消,咳止。活动弯腰后仍腰疼。近便溏日一行,小便短.咽红消失。脉两手沉洪大数,舌正苔薄黄腻。处方:白术15克,黄柏10克,羌活5克,独活5克,防风5克,黄芪15克,甘草5克,川芎10克。水煎服,三剂。

赵: 此案咽燥红,时咳,脉洪大,显为风邪郁肺化火,肺失清肃宣降之司,水液输布失常,发为水肿。然风水为病其肿在面,本案病机与风水相类而水肿在下肢,未知何故?

孙:所言水肿病机极是,然此案与风水病机相同而水肿部位上下异者,以本案年逾古稀,脾肾不足,洪脉虽为风火亦为气虚之象,故气虚不举而水湿下流也。

赵:请孙老师明示方药用法?

孙:初诊风热郁肺,故以杏仁、荆芥宣肺疏风;生石膏清肺解热;二妙散清热燥湿;羌、独、防、芎升阳胜湿。二诊足肿虽大消而脉沉不浮,故加麻黄以增宣肺透达之功;微咳再加半、陈燥湿化痰。三诊,便溏故去石膏;咳止,咽红消失,故去杏、荆、麻之宣肺;去苍术改白术加黄芪以健脾益气升阳。

花开按:孙老师对病机的分析,简直一绝,此案分析已经大白。然孙老师的用药花开仍旧觉得惊心,于此大热征象中,仍用众风药升阳达表,温燥药除湿,非心中真有定见,孰可如此!小子对老师景仰之心,真是日增不止啊。

风药用法之五

女,36岁。2006年6月8日初诊:初起泄泻,经用西药泻止,转为脘腹胀满有形,迄四日。今晨溏便一次量少。口干苦。询其平素便溏日一行。脉右弦弱,左小弦弱。舌正苔白腻。处方:半夏12克,干姜10克,黄连2克,黄芩3克,苍术10克,川朴10克,陈皮10克,紫苏10克。水煎服,一剂。

2006年6月9日二诊:证如故。据述脘腹胀而脘胀尤甚,并无腹鸣。今仍便溏一次,身倦。脉右弦软小,左弦涩略大。处方:半夏12克,黄连2克,杏仁10克,茯苓10克,川朴10克,苍术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紫苏10克,木香10克。水煎服,一剂。

2006年6月11日三诊:腹胀如箕如釜,口苦甚,微酸。今便溏两次。头痛头昏,困顿无力。脉左沉软大,右关沉弦软短。舌淡红苔白粘微垢。处方: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苍术10克,川朴10克,陈皮10克,紫苏10克,茯苓10克,大腹皮15克,佩兰10克。水煎服,一剂。

2006年6月12日四诊:胀大消,便溏如前。上方一剂,水煎服。

孙按:初诊,泻后脘腹胀满,口苦,似合半夏泻心汤之上热下寒证,遂以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化裁,自以为一剂必效也。二诊,服前方后竟无效!再询之并无腹鸣,则非半夏泻心汤证矣。患者诉胃脘尤其胀满。因思此乃湿浊壅滞,胃气不降,于是改茯苓饮合平胃散,乃通降阳明兼化湿法。三诊,上方服后依然无效且胀满更甚!非寒非湿非气滞,此证竟不可治耶?因再细绎其病源。据述初起发病突然,泄泻频迫,腹痛则泻,是风邪犯土之象。风性疏泄,其性主动,故泄泻频迫且腹痛也。后用西药泻止而转为腹胀满者,风邪内闭而无出路也。口苦甚者,风属木邪,与肝木同气相求,挟肝乘脾,肝木横逆也。据此,则其治必以疏风升散之法,俾清升浊降,风邪消散,则胀满必愈,所谓“从其路来者仍从原路而去”也。病源既明,遂以羌、独、防、芎疏风,合平胃散加苏、佩、苓、腹皮燥湿行气。一剂果大瘳。四诊,原方再进以续肃余邪也。

再按:本案病既常见而又误诊两次,似不必选为范例。然中医治病本无定法,必如丹溪先生所言“先识病机,知变化,论人形而处治”,此即近世所谓辨证施治也。然此四字实难与浅学者言也。常闻有谓“某药可治百病”,“吾平生开方必用某药”者,余不知其何言之梦梦也!因录存于此,以誌吾过且以示辨证施治为中医诊治之第一要义也。

花开案:孙老师真坦荡君子,为益后学,而不惜及自己误诊的案例,真一片苦心.

日常病案摘录:

风药用法再案

古※  女  22岁   地址:略    (第681本)

初诊:2011-10-27

经常脱发,头屑多,动则汗出,,纳差,失眠梦频。近一个月来心悸气短频繁发作,腰痛,睡醒后头痛,咽喉不适,鼻塞,鼻孔糜烂,肩胛疼痛,身倦。平素月经提前,量少,色暗,有血块。二便正常,近日大便溏日一行。

脉两关小弦软,左小于右(p=110),舌瘦红苔灰腻,唇淡,体瘦。

处方:

黄芪15克 人参3克 白术10克 甘草5克

升麻2克 柴胡2克  陈皮3克  羌活3克

独活3克 防风5克 川芎5克

生姜3片引,水煎服,五剂

二诊:2011-11-1

诸证大减,心悸汗出脱发已经不明显,腰痛、失眠均减而未尽愈,鼻腔仍糜烂,咽部仍然不适,最近口渴喜饮水,但饮水后易于干哕,纳小,二便正常。脉两手小弦软,左大于右(p=84),舌淡红苔薄白。

处方:

上方十剂,煎法同前。

好好好。

补中益气汤加用风药,不落俗套。

值得学习、思考。

临床当从症状开始分析:

脱发,头屑多,发为血之余,血虚燥热或气血虚有热;

动则汗出,汗为心液,卫阳不固则汗易出;

失眠梦频,心悸气短频繁发作,为心气不足使然;

纳差,身倦,大便溏为脾气虚有湿;

腰痛,月经提前,量少,色暗,有血块,为气血虚夹瘀血;

睡醒后头痛,多为虚证头疼;

咽喉不适,鼻塞,鼻孔糜烂为脾肺气虚有湿所致;

病位:心、脾、肺、肝,病因:气虚、血虚、瘀血、湿;治病必求其本,当是脾虚所致。

辨证分析:脾为后天之本,脾失健运,故见纳差,身倦,大便溏,脾不生血,故见脱发,头屑多,睡醒后头痛,气血化源不充,气血不能养心,失眠梦频,心悸气短频繁发作,动则汗出;脾虚湿阻,气机阻滞,则肺气易虚,肺虚卫阳不固则汗易出;咽喉不适,鼻塞,鼻孔糜烂为脾肺气虚有湿所致;肝藏血,血源不足,则月经提前,量少,色暗。治当补脾利湿。四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利湿方法有三:健脾、利尿、发汗。为什么不利尿呢?因为尿血同源,病人月经量少,体瘦,舌瘦红是阴虚体质,利尿易伤阴。

(0)

相关推荐

  • 两味药,泄脾湿!老祖宗的智慧,专治怪病杂病,应该继承了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临床仲景方剂学>.<仲景方药古今应用> ...

  • 丁甘仁、流派形成与学术思想  丁氏内科医案临证经验研究

    中 篇 学术钩玄 一.流派形成与学术思想 经时方,清灵,多法, 注:内容主要参考丁一谔先生审校.赵章忠等注释的 <诊方辑要详释--丁甘仁方药特色荟萃>. (九)制方有道,形成套路 丁甘仁用 ...

  • 部位辨证医案(十六)羌活引养血药入太阳经治疗脱发

    临邑黄姓妇,年二十余,头上生白屑风,初起发内微痒,久则渐生白屑,瘙痒非常,头发脱散,皮肤光亮,白屑叠叠成片,抓脱见血,过夜又生,乌云之( )十去其八.此皆起于产后及经后,热体当风,风热所化,以致血虚不 ...

  • 高建忠 | 用药当识次第——早泄医案一则

    李某,男,28岁.2003年3月23日初诊. 结婚4年,婚后性生活不和谐,早泄严重.补肾及补脾诸药遍尝,一无寸效.更奇者,腰酸困明显,而服补肾方药反而腰困加重.诊见:精神欠佳,面白体瘦,纳食欠佳,小便 ...

  • 原上海同济大学医院名中医孙培桐老先生,治疗高脂血症验方分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脂血症的发病较前大幅增高.老先生从1988年~1998年.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自制的降高脂血症的方子"降脂颗粒冲剂". 降脂颗粒配 ...

  •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中医? | 孙曼之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者按学习中医的道路艰难而又曲折,你是否也在迷茫该从何开始,该看哪本书,该如何研读?孙曼之老师以他的学习经历探讨中医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模式,针对时 ...

  • 江苏省名中医孙浩“乐膳散”治疗小儿厌食症

    孙浩,原名孙亮臣,男,1928年生,江苏仪征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 ...

  • 名中医孙秉严,治疗食管癌经验方:噎膈志断汤

    用药组成 远志.川续断.扁豆花.白芍.枇杷叶.钩藤.鸡内金.沙苑子.海浮石.柿蒂.砂仁.桃仁,代赭石.九香虫.党参.天门冬 功效和作用 益气养阴.顺气降逆.软坚化痰 用药分析 本方是在段志纯经验方&q ...

  • ▲名中医孙秉严治疗食管癌经验方----噎膈志断汤

    ​ 1.用药组成                                                                                             ...

  • 名中医孙秉严,治疗肺癌经验方:肺癌汤

    用药组成 白花蛇舌草.白茅根.鱼腥草.蛇莓.薏苡仁.藤梨根.天葵子.半夏.海藻.牡蛎各,干蛤蟆.急性子.陈皮.竹茹.党参.黄芪.代赭石.百部.生姜.大枣 功效:益气养阴.祛邪除积 随症加减 若癌毒重. ...

  • 名中医孙秉严,治疗胃癌经验方:胃癌汤

    用药组成 陈皮.半夏.佛手.枳壳.香附.川厚朴.高良姜.三棱.莪术,菟丝子.牵牛子.槟榔.皂角 功效:行气消积.化痰逐瘀 随证加减 气虚乏力加黄芪.党参.大枣益气扶正:手足心烦热加女贞子.旱莲草养阴除 ...

  • 广东省名中医熊曼琪:治疗糖尿病经验

    ▲熊曼琪 广东省名中医.教授.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曾任国家级重点学 ...

  • 孙曼之老师之风药用法

    风性轻扬,变化多段,其类为木.木则从下达上,从内出外,借太阴为转枢.以木能克土,而为土之君也,故木可运土.风邪正逆木性,从上达下.从外入内,是以太阳中风,必有头痛.自汗二项.头为颠顶,惟风能到,所以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