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第九小学建筑设计解析

设计背景

伊金霍洛旗第九小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地处城市的新兴发展区域。伊金霍洛旗煤炭资源丰富,有“地下煤海”之城,经济发展迅猛的伊旗多次入选我国的百强县。

伊金霍洛旗第九小学总用地面积429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733平方米。伊旗第九小学为24班规模,建筑组群包括教学楼、体育馆、报告厅、食堂和宿舍等主要功能。伊旗第九小学于2019年进行方案设计,在2021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建筑组群一瞥

城市肌理

中小学建筑由于规模适中,而建筑一般以多栋组群形式存在,故此在规划肌理和街道界面的完善中也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伊旗第九小学的布局包含了6栋功能建筑,设计基地地势相对平坦,东侧毗邻城市主干道和高层住宅区,西侧为已建成幼儿园,南侧为高层办公区,北侧为新建城市公园。

由于基地呈现了东西长,南北短的形式,同时东侧受城市主干道开口限制,因此校园的主入口设置在南部新建城市干道一侧,而在北部城市次干道设置教工的车行次入口。整体设计考虑周边城市街道界面的完整性,以及对西侧新建成幼儿园的采光影响,因此将建筑组群布置在了靠近东部主干道一侧。建筑组群平行道路走向布局,与周边建筑规划协调呼应,同时建筑体量关系错落有致,形成了城市肌理的有机延续。

总平面图

全景航拍

校园布局

设计布局最先关注与儿童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照问题,同时兼顾了教学与居住空间的街道噪音影响,因此首先确定了教学楼和宿舍的基本落位。

教学楼是中小学校园的核心建筑,班数较多的学校教学楼也往往以多栋建筑形式存在,伊旗第九小学的班级数相对较少,因此教学楼集中在一栋建筑更加经济合理,也符合北方寒地建筑特点。由于场地南侧为高层办公楼群,对学校场地的日照影响较大,小学教学楼作为采光要求较高的建筑,不得不往北推移布局,最终通过采光计算,教学楼设置在了建筑组群的中心位置。

基地南侧航拍

南部城市街道视点

宿舍部分的房间要求数量较多,分别设置了男生和女生两栋宿舍,在充分考虑日照的前提下,宿舍设置在了场地的最北部。两栋宿舍与教学楼平行布置,同时宿舍的居住空间面向南侧,而北侧次干道一侧主要布置附属功能,有效的隔绝道路噪音影响。

基地北侧航拍

宿舍区校园内视点

为了有效的阻隔主干道的噪音影响,也完善和延续主干道一侧的城市建筑街景,报告厅与食堂设置在了场地东侧,两栋建筑沿主干道南北展开落位,同时与教学楼和宿舍形成了垂直的互动布局。而体育馆部分毗邻体育场地设置在了建筑组群西侧。

基地东侧沿街航拍

东侧报告厅与食堂

西侧体育馆与操场

组群分析图

前院后院

如前文所述,整体建筑布局综合考虑了日照、噪音、功能关系和城市界面等重要因素,最终呈现了以南北单轴为主线的格局,虽然这似乎没有融入当下校园设计多轴灵动布局的大潮流,但6栋建筑不可避免地落在其最合适的位置,化繁从简而理所当然。

建筑平面图

主轴线上教学楼和宿舍南北布置,而附属的体育馆、报告厅和食堂分别设置在东西两侧,形成了校园内的前后两部分建筑组团。考虑到建筑在冬季使用的便捷性,建筑设置了二层连廊来加强建筑的室内联系,也进一步加强建筑组群的整体性,最终的体量关系形成前院和后院的轴线场所空间。

连廊与院落

教学楼前部的院落空间突出开敞性和互动性,形成课间的儿童活动场所,也创造了升旗仪式的集散场地。而后院是儿童和教师相对私密的生活休闲空间,这里的设计更加灵活自由,也在场地景观强化了色彩设计,激发儿童的快乐天性和学习本能。

前院与后院

建筑构成

在校园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设计将6栋建筑进行统一性的关系处理,加强建筑间图示语言的关联。特别是二层连廊的引入,在整体性的基础上也丰富了建筑形体和外部场地空间。

综合考虑城市风貌、场地环境和建筑属性,建筑最终的形体突出方体量的组合关系,使建筑融入周边的城市聚落。而不同建筑的高低错落,也丰富了城市天际线和街道建筑界面。

建筑组群聚落

建筑的立面细节强调横竖的线条穿插,同时形成实虚对比,展现了多栋建筑彼此的构成关系。建筑材料以白色铝单板和橙红色陶板为主,两种材料加强了建筑的色彩对比,也进一步强化形体关系。

立面细部

环境育人

本案最终的场地布局和建筑语言并不盲目寻求形式变化,设计依托北方寒地的建筑布局特征,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场所和环境的基本问题,为儿童提供必需的户外场地和交流空间。本案的设计犹如微型的社区组团,将儿童的成长、学习和生活囊括之中,开放性与私密性并存,秩序性和自由性兼容,突出“环境育人”的教育建筑设计目标。

建筑与环境

项目名称: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第九小学

建设单位:伊金霍洛旗教育体育局

设计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设计时间:2019年

建成时间:2021年

用地面积:42968平方米

建筑面积:20733平方米

主创团队:唐家骏、孙权、张波、张波涛、吴勇义、董天淇

建筑深化:李楠、郭衡、白元吉

结构设计:李博雅、袁甜、李鸿儒

给水排水:宫凯悦、孙明、刘鑫岩

暖通设计:王超、王锐

电气设计:孟祥继、张琰、刘潇阳

景观设计:武传太、徐丽佳

建筑摄影:唐家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