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钱松:“富春胡震伯恐甫印信”

从年纪上来说,胡震比钱松还要大一岁,他出生在1817年,钱松出生于1818年,胡震是浙江富阳人,年轻时在书法篆刻上下过苦功,心气非常高,但是到二十八、九岁时,见到钱松的印,非常叹服,于是拜钱松为师,钱松对他亦师亦友,每逢胡震游历出行与归来,或者胡震有重要日子到来,钱松往往为胡震刻印纪念,久之,钱松为胡震刻印近百方,一方面钱松本是大家,制印本就精心,另一方面,胡震亦是高手,钱松为他刻印更加认真,因此,这些印大多是精品,胡震收到后,又加潜心研究,由此深受启发,认为钱松治印“用腕之雄,运气之浑,直造汉人”,这当然是诚心的认可与崇拜,实质上,钱松印风正是发源于汉印(潜心临摹汉印2000方,他曾将自己所得的《汉铜印从》临摹了几个来回,具体见《印人传》系列),学习和研究钱松的印,从他给胡震的作品入手,是准确的入手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给胡震刻的“富春胡震伯恐甫印信”一印,如图:

(富春胡震伯恐甫印信)

咸丰七年(1857)正月,胡震四十岁寿诞,钱松为了表示庆祝,刻了一方两面印,以申“苍篆长年石交永久之义”(见下图边款)。一面刻的就是上面这方白文印,另一面刻的是朱文印“胡鼻山人宋绍圣后十二丁丑生”,白文印以圆笔为之,皖派风格明显,朱文印以方笔为之,浙派风格浓重。这方印两印均为纵44毫米,横41毫米,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放印蜕图略有放大,如图:

(两面印的内容及钱松画像)

朱文印我们先放下,待日后再集中汇集浙派印时再说,先说这方白文印。在一方印的两面印里,一面选择了皖派风格,一方选择了浙派风格,钱松显然是一位“皖浙横站”的艺术家,被完全归入浙派原因很明显,一是他出生于杭州,二是他最初选择了浙派作为入门处,但真正学习篆刻,不能把他单一地归到“西泠八家”的浙派范畴里去理解,这会限制我们的思路。接着读这方印:

(这方印的长边款及钱松像)

1、疏密安排精当。这方印的疏密关系,在于中心部的“伯”字的疏与四周各字的密互相对比。前面讨论名人印章,有朋友说这种疏密是正好印文有疏密对比,是天然造就的,并不是印人格外安排出来的,这种说法不一定正确,因为在我们见到的很多名家印中当需要营造疏密关系时,有两种方案:

(1)会选择同一个字的不同篆法来营造疏密,比如赵之谦的“赵之谦”,“之”部的留红是改变了篆法之后生生造出来的,目的是为了造成视觉对比,如图;

(赵之谦:赵之谦印)

(2)会选择一个字的不同字法来营造疏密,比如邓石如的“觉非盦主”,其中的“主”字,则选了金文的字法,生生营造出了留红而形成疏密关系,以造成视觉冲突,形成视觉美感。

(邓石如:觉非盦主)

总之,要达到疏密对比,这些名家是有想法的,并不是一旦印文确之后,天然的疏密就完全固定了,其中的苦心经营是存在的(当然,这个苦心经营需要学识和审美做基础),并非天然形成。

钱松这方印中的疏密关系由“伯”字来营造,如果采用通常的字法,左右结构的“伯”字显然不能满足要求,而甲骨文和金文里,“伯”字的写法都是“白”,这个“白”字在这里既满足了笔画的简省,又满足了“白”字居中所需要的对称感。于是,钱松选择了“白”字的写法,把“伯”写成“白”,汉印里也有,是印人以章法的原因做出的选择。

2、统一与呼应。这方印里,钱松以圆取势,所有的字几乎都取圆势,比如“富、春、震、伯、恐、甫、印”几乎均用圆势,由此形成了圆浑饱满的气势,浑朴大气。右下角的“胡”与左下角的“信”,以“古”部的口与“言”部的口互相以方势呼应,信字的“人”部和胡字的“月”部以及“古”字的上部又处理成圆势,一方印内,方圆兼具,方中有圆,圆中寓方,却又以浑圆为主要审美方向(吴昌硕后来说的:“夫刻印本不难,而难于字体这纯一,配置之疏密,朱白之分布,方圆之互异”在这一方印里体现的最为全面)。处处皆是经营,看上去却又浑然不经意,这才是大师级的作品。

(赵之谦:钜鹿魏氏)

3、界格。钱松名归“西泠八家”,但很多印家并不认可,原因即在于他完全突破了浙派的藩篱,这方印以皖派作法入印,印文以篆书入印,这显然是邓石如的“以书入印”、“印从书出”,但以这种方法作白文印,有个极不易克服的困难,即手写的篆书字体与汉缪篆及秦摹印篆的方正不同,它必然会有大量的圆转笔画出现,由此造成大量的不规整的三角或弧形留红,钱松的做法是,直接用了界格,界格的使用,给每个字都规定了方方正正的界限,印面由此一下子变得规整了,所有不规则的留红由于界格的存在变得妥帖、安稳。界格的使用是消解“以书入印”的手写体入印可能造成的不规整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并不拘于白文印,很多印人都在使用,比如赵之谦的“钜鹿魏氏”,比如吴昌硕的“明月前身”,因为有了界格,印章的印章属性得以强化,避免了手写体带来的萧疏和散漫感,印面得以规整、团聚。

(吴昌硕:明月前身)

当然,因为赵之谦与钱松交好,而吴昌硕又极认可钱松的艺术主张与审美取向,所以他们的作品审美取向一致是正常的,或者有选择其他印风的印家认为他们的作品并不完美,这也无可厚非,艺术本来就无关对错,只有喜欢和不喜欢。

(【布丁读印】之5,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