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印宗秦汉”,可秦汉印里白文多,朱文少,怎么办?
学篆刻的朋友,大凡已经开始走上专业学习的路,基本都认可“印宗秦汉”的学印思路,在我们选定的学习篆刻的课程里,临摹一路,也基本走的是“印宗秦汉”为出发点的学习思路。但问题来了,学秦汉印,官印一色的白文印,私印里也只有少数的朱文印,而我们在实际的篆刻创作中,一般用于文艺创作的名章,多是“一朱一白”出现的,白文能法秦汉印固然可行,朱文法秦汉印,似乎学习的资料不足,今天就解决这个问题。
一、白文印与朱文印的历史缘起
我们知道,之所以秦汉印官印里多是白文印的原因是源于实用,当时官印封发文件多以封泥作为封检方法,一方白文印,抑压在封泥上之后,呈现出来的是阳文印文,有益于辨识,比如秦印封泥如图:
(秦印华阳丞印封泥)
秦印是带有界格的(丞字下部的类金文残留也是一证),西汉初年仍在沿用,因此,这一方也可能是西汉初年的封泥,印风朴实稚拙,我们再看典型的汉封泥:
(汉封泥:上蔡令印)
看文字,应属西汉物,印风典雅浑厚,“令”与“印”字尾均有折笔,这是摹印篆入印的残留。再看一方东汉的封泥:
(东汉封泥:平舆令印)
印文字起收笔齐整如切,印风雄壮挺健。
如上所见,秦汉印风格同样体现在封泥里,足见秦汉印中的白文官印主要用于封泥封发文件,朱文印如果再行抑压,出现的就是凹进去的字迹,不易辨识。所以,最早的秦汉印皆是以白文(阴文)印的形式出现的,而它们的实用则主要是封泥后,以朱文(阳文)面目呈现的。
大致到了东汉末年,魏晋时期,造纸术的勃兴, 纸帛逐渐替代简牍,从而影响到印章赖以生存的简牍封检制度,致使印章的实用范围缩小,从而转入低潮期。而后,在封泥完全废止后,印章又与印色结合,直接蘸色钤于纸上,这就产生了新的钤印方式,早期的印色以蜜或水调和朱砂,到了后来,印色的制作工艺又得以继续发展,就是后来的印泥。
印色印泥的出现,首先在私印里促成了朱文印的出现,因此大致在魏晋时期,大量出现汉朱文印,印章所用文字仍然是汉官印所用的缪篆,但印面在镌刻中已经以朱文面目呈现了,钤盖在纸帛上的也是朱文面貌,如图:
(汉朱文私印:杜升印信)
注意,官印中朱文印的出现要稍晚些,大概在南朝才出现了朱文官印,比如这方以前我们提过的“永兴郡印”,这种印式,直接开启了后来的隋唐官印的风格。
(南北朝时期的朱文官印)
当然,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统治者为了印面大气,不断扩大印面,而朱文线条又相对细,如果要填满印面,就可能要出现较多的装饰性线条,这就有了后来的九叠印。九叠印有相对较丰富的工艺价值,但艺术价值却降低了,这也是后世只谈印宗秦汉而忽略后来的唐宋元印的原因。
二、实际应用中对朱文印的需求
印章的发展是基于实用了,所以汉印中朱文印少,篆刻发展到现代,对朱文印的需求明显增加了,一方面是在落款时,如果需要署名章,为了调和阴阳或者为了谐调章法,通章书画使用者会在款尾钤一对印章,一白文一朱文,这里需要一方朱文印;另外又因为收藏的需要,对收藏的字画、图书、拓片、古玩等器物加盖鉴藏章,又因为白文印一大片红块有可能污损藏品(宋代米芾明确提出鉴藏章应当小朱文方佳),所以通常情况下,鉴藏章多为朱文,这里又需要朱文印,当然,清代的乾隆皇帝不讲这一套,很多好的藏品被他高兴了就“敲一个”盖得满满都是收藏章,这不在讨论之列,毕竟大家都不可能像皇帝一样任性。这里又需要朱文印;另外一部分书法家、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因为章法的需要等原因,需要在作品上以图章来加以调整,纯用白文印,浓浓的一块红,盖上去可能影响章法,因此,又需要朱文印……至少在这几种情况下,朱文印是不可少的,甚至在某些应用方面,朱文印有着白文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朱文印怎么解决?
既然朱文印是必须的,而汉印里朱文印相对较少,那么初学者要解决朱文印的方案就需要考量一下了。以我们的课程来看,要解决朱文印的方法大致是如下几种:
(1)向战国古玺印讨法:
战国古玺印中朱文印并不少见,原因是最早的印章作用并不完全是为了封泥,而往往是为了证明身份,见印如见人,并不钤盖也不封检,以印章实物来证明身份,或者锤击、或者铬印在某些硬物上或活物上(比如烙木用来用作征木的标记,比如烙马以确认马的所有权)以形成印痕,所以朱文印存量相当多,比如三晋玺印的阔边细朱文几乎成了典型的朱文印式。学朱文印或者创作朱文印,这些印都是可以参考的,但前提是,这些印式所使用的文字是战国六国文字而不是晚一些的小篆或缪篆,要注意印式,不可不伦不类,用了古玺印式却用了晚近一些的文字体系入印。创作指向是名章或填补章法用的小闲章或压角章等
(战国齐鲁系烙木朱文印:左桁廩木)
(战国燕系朱文烙马印:日庚<唐>都萃车马)
(三晋系朱文官私玺)
(2)向汉朱文印讨法
当然,这还是印宗秦汉,因为汉印里,毕竟还有少量的朱文印,足可以成为汉印朱文样的经典样本,像学白文印一样学习就可以了。这些印多为私印,注意它使用文字为标准的缪篆,不能硬拿小篆来替代它,对于只刻姓名章的初学者来说,刻朱文名章,汉朱文印里的样本足够用了。创作指向是朱文名章,各类闲章以此类印文出现,失雅趣,故少有人用。
(汉朱文私印样本)
(3)向浙派的名家们讨法
当然了,浙派的印风还是基于汉印的,只是经过了各种刀法和章法上的处理,浙派的朱文印或者还是汉印风格的(也就是说用字还是缪篆体系的),但足可见一些文人的雅趣,很可以在学汉朱文之余增加一些资源和乐趣。创作指向当然还以名章为主,也用于部分压角章类闲章。
(浙派的一些朱文印印作)
(4)学好小篆书法,向“印从书出”的名家们学习
当然,这一阶段朱文印是以小篆为字法原则的,学习这一类的印作,也多是以元朱文印风为主,创作指向是鉴藏章、押角章和各类闲章,名章用小篆入印的朱文印并不常见(原因是雅则够雅,却不如汉朱文庄重)。
(名家们的朱文印)
最后这项,我们的建议,还是从自家的书法练习着手,把篆书真正写好了,再想着创作元朱文类的闲章(无论是哪一类元朱文闲章,书法基础都很重要)。
看完这一篇,希望初学者不要再说“印宗秦汉”没有朱文印了,朱文印可供练习的入手处,跟白文一样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