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万物各自归位,彼此信任时,便是“减负”
什么叫万物归位?
说直白一点,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扮演好在人间的角色。
做父母的,关心好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好父母本分。
做老师的,用心教书育人,做好老师的本分。
做孩子的,认真读书,做好读书人的本分。
万物归位,需要自己的意识和自控,需要自己的界限,更需要彼此的互相信任,才能创造出最温暖、最美丽的花骨朵。
临近放学,家长群里@班主任的信息让人一方面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那份永无止境碎碎的心,一方面也让人为群里的班主任心疼,一对多@班主任的信息,班主任得有超强大脑、非凡记忆力和三头六臂才行。我非常理解天下父母心的那份“可怜”,也非常能体会班主任群体的辛劳和不易。
曾经的近十年班主任工作生涯里,我也是这么经常被@过来的,事无巨细,为此也练就了我极大的耐心和耐力,但我也一直在思考,在教育部提倡的对学生的各种双减下,如何也能让这些教育群体教师们也能真正“减负”,脱离这些琐碎的种种杂事,从而能把“刀用在刀刃“-教学和教育上呢?
为了解决这些琐事,我曾专门在班里配了一个老人机,由班级学生轮流值班,这样既能满足家长的各式通知需求,缓解家长焦虑和担忧,也能把班主任角色从永无止境的琐事中抽离出来,腾出精力和双手聚焦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我曾经思考了很久,站在不同的层面和角色去思考,感觉都不容易。
我们总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教育的初心是什么?
核心还是孩子,那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我们要做的是抓核心,看内核。
目前,我发现最切实际、最接地气的“减负”做法是: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类似这种还未放学就遇到大雨的情况,我相信学校老师们和家长们一样会反复提醒安全问题,会交代学生等雨小点后再走之类的话,我更相信经历中考磨砺后,16岁的孩子们会有这样的安全常识。如果没有,那说明我们家校彼此做的教育还不够。家长可将心比心,将学校和老师看成是孩子教育路上的盟友和战友,而不是对立面。家校彼此信任,彼此支持,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减负工作,可以减去很多不必要重复、多向沟通和汇报的工作,这样极大程度避免了你累,他累,大家都累的身心疲惫状态。
孩子从初中到高中,全方位在适应和成长,而父母的角色也是需要相应地升级和成长的。我欣慰地看见,孩子成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父母;我相信,未来孩子成长的速度也会超过老师,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状态。我们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应该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推手,帮助他们成长在自己该有的道路上,让孩子做回自己,我们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们就好。这样的支持,就是万物各自归位,各自在自己的轨道上去体验、去探索、去生长。
当万物各自归位时,世界就安静了。安静,你才能听见花开的声音。
所有轨道里的困难和挫折都是很好的磨砺棒,能帮助孩子去更好地变强。而唯有变强,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作为轨道外的人,我们唯有做自己能做的,才是最接地气的有力支持和有效助力。
当孩子在学校时,交给学校,全然相信学校和老师;当孩子回家时,用心拥抱他的归来,用爱抚慰他一周学习辛苦的疲惫,给他力量和勇气,就是轨道外的减负。
因为很多时候,老师们没有三头六臂,只有一双手,一个脑袋,一双腿,除了钻研日常繁重的教学任务、教研、继续教育、比赛等各种事务,能坐下来喝口茶听首轻音乐也是很珍贵的瞬间。而教学这件事,永远没有尽头,唯有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这些都需要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去沉淀。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很有限的,琐事多了,重要的事怎么去投入?家校的目标永远都是一致的,智慧的家长都知道家校的力应该都往一处使,最终受益的一定是自家的孩子。因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做教育,是良心活。
这个世界,唯有老师和父母的心是一样的,他们同样地满怀热忱和渴望,渴望自己的学生成长、成才和成功。所以,无论发生什么,请对这个辛劳的群体多一份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持,就是教育目前最大的减负。教师这个职业带给人最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就是学生和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支持和喜爱。再苦再累,被理解,被支持,被温暖,哪怕只言片语,这个群体都是很容易知足、欣慰的,就如同父母对待孩子一样,当父母看到孩子懂事而又理解父母时,父母哪怕管教孩子再苦再累,再多的付出都会觉得是值得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