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回归,第一集就那么拼!?
我对脏话的概念:只是用来辅助我淋漓尽致的发泄情绪的一种语气助词,跟有无家教素质一点关系都没有!
文丨旧故麻袋
∨
《黑镜》第三季终于在欢呼中上线了,这是所有黑粉们蜜汁鸡冻的大事,即使由“英剧”变成了“美剧”,神剧的地位依旧稳固。尽管评论两级分化,很多人都说“美国化”的英剧有些水土不服,少了曾经黑暗笼罩下的“英式幽默”,但第三季前六集一经放出,还是在豆瓣保持了8.8的高分。虽然与前几季有少许差距,毕竟前两季加番外圣诞特别篇豆瓣评分都均维持在9.1以上。在火速看完前几集之后,本人作为《黑镜》的忠实拥趸,表示之后6集后劲可期,说不定还能回归9分。
本想着看完整季之后再做剧评,可发现,每一集都有自己独特的亮点,聚众探讨难免会有遗漏之处,所以单独每集开篇,来讲讲个人感悟。
《黑镜》曾经的小众高逼格神剧,很荣幸的是我从一开始就未错过他,还记得第一季开播的时候我并不抱期待的看了第一集,发现该剧脑洞简直屌炸,不得不佩服编剧对于剧情的逻辑把控和对未来想象的无穷无尽。之后的剧集,几乎是跪着看完的,看完一整季之后,完全被编剧征服,默默开始期待第二季。但英剧的尿性一直在那儿,《神探夏洛克》就是个很好的栗子,可能好几年都不更新一季,还有可能偶尔出个圣诞篇来吊吊你的胃口,让你回味回味被它再一次征服的感觉。所以,你会发现英剧和美剧不同,英剧会让你格外珍惜那不多的篇幅,因为来年你未必还能回味。不出意外,《黑镜》成功跻身“有生之年必看英剧系列”。
如果你还对这部曾经的小众神剧一无所知,那么开始第三季第一集的剧评之前,我在这里先普及一二。黑镜是一部讲述未来科技是怎么影响人类的神剧,但编剧对科技持悲观论,剧情最终都把人类带向被“科技绑架”的深渊。总而言之,强推,必看。
《黑镜》第三季第一集的标题为《急转直下》,看完后觉得可以直接换名为《请给我五星好评,谢谢》。
女主生活在一个一切社交生活都会纳入评分体系的社会中,“评分”维持着社会的秩序,每个人都想在社交网络上营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周围的陌生人给你五星好评。剧情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就像如今的我们,会仔细对比该把自己哪一面发到朋友圈或Instagram,哪些内容才能更能吸引别人的点赞一样。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经营着另一个自己,来展现给所有人。在这个世界,“评分”越高,获得的“准入”和“优待”就越多。
女主是一个有着4.2分以上的女人,为了入住理想公寓,女主必须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分值从4.2刷到4.5,于是她计划去参加早已撕逼多年的“闺蜜”的婚礼,而且这个所谓的小时候的“闺蜜”还睡了她的男朋友,照理来说是老死不相往来的那种关系,但由于需要短时间内在高分人士社交圈中刷分成功,她忍气吞声答应了当她伴娘的请求,并会在婚礼上致辞。结果在去参加婚礼的前一天,交完房子保证金的她,一路水逆,途中遭遇各种状况,评分也一路暴跌。等到她千方百计来到婚礼现场时,她的“评分”只剩下了1分,在那个秩序的社会中,拥有1分的人的人生是岌岌可危的,人人避之不及。
在本集中,评分成为了你的“外表”,而所有人都会“以分取人”。人们不相信自己肉眼所见,而是相信别人对“那个人”的评分描述。街头擦身而过的陌生人,你对他完全不了解,却发现别人对他的评价很差,你便会对他产生一股莫名的敌视。就像女主在办公室,并不怎么认识那个给她送奶昔的小哥,但因为他的分数很低,所有人便对他产生敌视,而女主好心的帮助,却引发办公室内其他人对女主的恶评。为了合群,你也只能加入到所谓的大众之中,一同孤立他,排斥他。
为了符合别人眼里更加“完美”的形象,女主每天早晨对着镜子练习微笑,不再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真实想法,时时刻刻在扮演着讨喜的角色,应了那句“内心好生气,可是还要保持微笑”。而想要反抗,做自己的人呢?就像女主的弟弟,3.7分,赖在家中游手好闲,无事可做。开卡车的老奶奶也算是一位,她曾经也是4分以上大军中的一员,直到她发现,这可悲的分数救不了她的丈夫,救不了她的生活,她崩溃了,开始肆无忌惮,结果被所有的朋友嫌弃,她说:那时候她才知道原来朋友们都不喜欢诚实。最后,她只剩下1.4分,但却活的自由自在。
因为在机场爆出口被扣分,被闺蜜拒绝入场后她大闹婚礼被扣分,终于迎来“负分滚粗”的结局来临,她被关进了小黑屋,被剥夺了评分的资格,她不在是一个社会人。可当她在小黑屋看到了空气中散落的小颗粒时,她略带欣慰的笑了,因为这才是真实。
因为表演了太久好人,最后的骂人都没词了,与对门的黑人小哥对骂,只剩一句Fuck you!
人生这个舞台,各种曲终人散,来来回回,不过是生命的一场虚空。有时候,人生概括起来不过就短短八个字:我自倾怀,君且随意。多做自己,回归本我,好比在演技中战战兢兢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