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梳理:从文言到白话,贵在方法
文言断句的方法
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的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借助文言文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把握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
信:忠于原文内容,不随心所欲,抛开原文,凭空编造。
达:通顺流畅,不要使句子文白夹杂。
雅: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语句生动优美。
掌握文言语句翻译的一般方法
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
刑: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
调:有一些文言句子的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常见考点
1、虚词辨义
2、断句
3、实词释义
4、翻译句子
5、判断文章内容理解是否正确
文言文虚词
【之】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 (他们)”“它(它们)”。格式:动词+之,之作为前面动词的宾语。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
③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
2.代事,可译作“这件事”①子墨子闻之。(《公输》)
②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
3.这,此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愚公移山》)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③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④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格式:定语+之+名词/名词性短语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格式:主语+谓语+名词+之+动词(形容词)。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②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唐雎不辱使命》)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①夫汉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4. 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②佣者笑而应日。(《陈涉世家》)
5.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以】
(一)介词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 (《出师表》)
2. 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①屠惧,投以骨。(《狼》)
(二)连词
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
表顺接时,相当于“而”;
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
表原因时,可译作“由于”、“因为”。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④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三)动词
可译作“认为”。
①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特殊用法
通假字,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乎】
(一)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
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
①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③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二)介词(一般用在句中)
类似于“于”的用法
①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②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