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读书笔记||诸葛亮不救孟达有错吗?

我们前面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情。孟达给诸葛亮写信,说他想回归蜀国,诸葛亮如果北伐他就去做内应。诸葛亮说等南征结束后后,回去就给孟达回信。费诗就说:“孟达这种小人,反复无常,我们为什么还要给他回信呢?”诸葛亮后来真的给孟达回信了。可是,当孟达被司马懿围困时,诸葛亮却并没有去救。有人因此埋怨诸葛亮:“如果当时能救孟达一命,让上庸、房陵、西城回归蜀国,那样对北伐不是更有利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诸葛亮何尝不想让这些地方重新回归蜀国呢?荆州已经丢失了,蜀国龟缩于西南一隅,情况本来就很不妙。然而,还是费诗说的,孟达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他的话能全信吗?当初关羽被曹操和孙权夹攻时,他不去救,紧接着又投降曹丕了。他现在想和诸葛亮联系,是因为知道诸葛亮要北伐,自己在魏国又不被信任。孟达就是投机分子,这种人是不值得信任的。万一他突然反悔,又联合司马懿坑害蜀国呢?可见,诸葛亮不救孟达并没有错。
我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我们可以在三国的历史中找一个类似的事件,这个事件发生在吴国。公孙渊曾经说要向孙权称臣,孙权就封公孙渊为燕王,并让张弥、许晏前去祝贺。张昭就劝孙权说:“公孙渊向我们示好,是因为惧怕魏国,他的话不可信。万一他反悔了,张弥、许晏不能平安回来,我们不是白白受辱了吗?”孙权不听,依然让张弥和许晏去了。结果,公孙渊真的骗了孙权,把张弥和许晏杀了。孙权这才知道上当了,后悔没有听张昭的话。
张昭为什么能猜到公孙渊会反悔呢?这要从辽东的历史说起。公孙渊的父亲是公孙康。曹操打败袁绍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去投奔公孙康。公孙康当然知道袁熙和袁尚不是真心投奔自己,就杀了他们,把首级献给了曹操。曹操为了感谢公孙康,就封公孙康为左将军、襄平侯。这样,公孙康名义上归顺了魏国,但实际上依然是独立王国,公孙家世袭辽东太守。公孙康临死时,他的几个儿子还小,就让弟弟公孙恭继位。可是,公孙渊长大后却把叔父公孙恭囚禁起来,自己做了辽东太守。公孙恭因为生殖器疾病做了切除手术,不能生育后代。你的叔父没有儿子,你还担心叔父死后有人和你争位吗?可见,这种人冷血无情,连自己的亲人都害。张昭劝孙权不要信任公孙渊,当然是有道理的。
我们通过对比分析就知道,反复无常的小人是不能信任的,古往今来都是这个道理。孟达和公孙渊是同类人,见风使舵,见利忘义。谁相信他们,谁就会倒霉。
(0)

相关推荐

  • 曹操在赤壁惨败后,为何将军队主力撤回北方,对孙刘联军采取守势

    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地基础.在此之前,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收降荆州,打败刘备.一时间志得意满,想要趁势席卷江东.可是没想到在赤壁一战中,曹操中了黄盖的诈降计,被东吴以火攻打败.这一仗之后,曹操将主力撤 ...

  • 他雄踞华北,一着不慎就被司马懿灭国

    边关多战事,三国的英雄在那里可歌可泣,边关的将士也不是吃瓜群众,屡屡要面对异族侵袭,镇守一方的太守们也值得铭记,比如郭淮.马超,也有不一样的,公孙渊,字文懿. 辽东地头蛇 其实要说公孙渊,就要从他爷爷 ...

  • 三国下场最惨的名人排行10,姜维第9,马超第3,第一无人不知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10.邓艾 邓艾和钟会是三国后期魏国最重要的两位人物,不过由于政见向来不合的原因,两人之间经常明争暗斗,乃至最后钟会诬陷邓艾谋反.因此,邓艾和其子被杀死,同时被诛灭 ...

  • 三国时代第四国启示录,做事业的人千万不要苟安与反复

    大家好,今天聊一聊幽州的公孙家,不过不是公孙瓒,而是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祖孙三代.他们这一家子在三国乱世开启后,盘踞在辽东50年之久,也是非常牛的一家子.这一家子所占据的辽东,甚至一度被一些 ...

  • 《三国志》读书笔记||诸葛亮选接班人是秘而不宣的

    我们前面说过,<三国演义>中有个情结是不真实的.诸葛亮临死前,使者问他死后谁来接班,诸葛亮说是蒋琬.使者接着问蒋琬之后,诸葛亮说是费祎.使者又问费祎之后,诸葛亮死了,就没有答案了. 这个情 ...

  • 《三国志》读书笔记||杨仪为什么不能做诸葛亮的接班人?

    我们前面讲了,诸葛亮死后,他在政治上的接班人先后是蒋琬和费祎,军事上负责继续北伐的是姜维.杨仪之前一直跟着诸葛亮身边,那么为什么诸葛亮选的接班人是蒋琬而不是杨仪呢?这值得我们去深思. 我们都知道,刘禅 ...

  • 旧文:读书笔记《古典今看:从诸葛亮到潘金莲》

    此书以独特的视角,从精神分析等心理学方式,解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经典故事的一些隐晦的原型.隐喻等,让我这个学心理学的学生,大开眼界,我从来没有从这个层面去读我们古人留下来的故事,听作者这么一说 ...

  • 君哥读书笔记之二:#三国志# 陈寿撰

    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三国志,是小说三国演义的蓝本.喜爱三国演义者多,而读三国志者少. 原著:晋代陈寿. 寿本蜀人,后降魏,晋代魏灭吴之后,寿乃撰三国志,分叙魏蜀吴三国之事.体例有帝王 ...

  • 《三国志》读书笔记||“管宁割席”的故事未必是真的

    "管宁割席"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世说新语>里就是这么讲的.管宁和华歆在菜园里除草,看到一片瓦砾.管宁直接把它当作石头,不予理睬.华歆却捡起来看看,发现不是金子才扔掉. ...

  • 《三国志》读书笔记||曹冲的英年早逝让人惋惜

    曹冲我们都很熟悉,小学时我们就学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他的确很聪明.其实,曹冲不仅聪明,而且仁义. 曹操有一副马鞍让老鼠咬坏了.库吏很害怕,曹操向来残暴,如果知道了肯定要治他死罪的.曹冲为了救库吏,想了个 ...

  • 《三国志》读书笔记||魏氏是魏延还是魏国?

    <三国志>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杨仪对费祎说:"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费祎听了去告密,杨仪被削职为民,并流放. 对杨仪 ...

  • 《三国志》读书笔记||费祎是君子吗?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好几次提到了费祎这个人,还嘱咐刘禅,费祎等人是刘备亲自挑选的德才兼备的人,应该予以重用.我们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既然刘备和诸葛亮都说费祎是人才,那么费祎肯定就是君子.然 ...

  • 《三国志》读书笔记||再说理想主义要不得

    昨天在公众号上发了<像隆中对这样的理想主义要不得>,得到了数十位网友的支持,在此谢谢大家了!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继续和大家探讨. 我们昨天说到,诸葛亮的隆中对为什么是理想主义?他只谈了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