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附子汤证、桂枝新加汤证与麻黄汤...
麻黄汤证
1.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3)
2.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35)
3.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36)
4.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若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5.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 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46)
6.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1)
7.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2)
8.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5)
9.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235)
【禁忌证候】
1.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83)
2.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84)
3.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85)
4.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86)
5.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而振。(87)
6.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88)
7.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89)
8.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50)
9.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49)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拗汤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声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蜷,咳嗽多痰,胸闷气短,于本方去桂,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且麻黄、杏仁、甘草三味均生用,加生姜。
桂枝新加汤证
62.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方极》: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治桂枝汤证而心下痞硬,或拘挛及呕者。
附子汤证
305.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类聚方广义》:治水病,遍身肿满,小便不利,心下痞硬,下利腹痛,身体痛,或麻痹,或恶风寒者。
——节选自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沙方歌括白话解》,图片来自李赛美《图说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