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要树立三种意识——关于课堂教学专题之十七
陈必武
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三种意识。
一、目标意识
目标包含课程目标、学校制定的目标。
课程目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南,是教学的重要标准。学科教学的所有内容要围绕完成课程目标去实施。作为任课教师,要努力实现课程目标的年级化、课时化实施,加强课堂目标的确立与达成意识。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提高有效性,发挥目标的导向性,将目标贯穿教学的始终,并能用目标达成度来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
学校制定的目标,就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指标。有的学校学年初期都要和教师签订教学目标责任书,并对应展开考核。这也是教师教学的标杆,因为学校制定的目标是与教师的绩效工资、增值性奖励挂钩的。
二、质量意识
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能力的主要标尺。学校与教师要理直气壮抓质量,一心一意抓质量。
学校要从课堂入手,以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为目标,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教学、分批达标。在做好“培优”的同时,抓好“补差”,抓好潜能学生的发展。把质量聚焦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上。
教师要强化课内训练,提高课堂反馈的实效,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建立学生个体质量分析档案,针对问题找出解决措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三、效益意识
要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益,做到精讲精练。做到能让学生讲的,教师坚决不讲;能让学生自学的,教师坚决不讲;问题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坚决不讲。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确实成绩是提高了,但是付出的是学生大量的时间,付出了健康方面的牺牲,付出了其他学科让步的代价;付出了兴趣的代价。这种高成本、低收益的教学是非理性的。
教师要反思教学中存在哪些“低效”“无效”的环节、成分,要坚决革除。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删除教学中的无效环节。对每一个做法追问一下“为什么”,还是否有更好的办法,说服自己再实施。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心中有了目标、质量、效益三种意识,教学就有了抓手,抓质量才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