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博施于民:孔子的人生理想

博施于民:孔子的人生理想

在春秋末期的乱世之中,许多有才华的人选择了消极避世,而孔子却怀抱着热心救世的理想,风尘仆仆,奔走呼号。那些隐士们就向孔子泼冷水,讥讽他不识时务,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论语·宪问》)“知其不可而为之”,恰恰道出了孔子的执着和坚韧不拔。

《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颜渊、子路在讨论志向问题的时候,直率的子路反问老师:“你的志向是什么呢?”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信任自己,使年轻人怀念自己,这是一种以人类的安宁和幸福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具体而生动地表达了孔子“泛爱众”(《论语·学而》)的仁爱思想。这个志向也就是孔子“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问宪》)、“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的社会理想。他认为,能够修养自己,并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使天下老百姓安居乐业,这不仅仅是仁道,而且是更高境界的圣德,就是尧、舜那样的圣人也难以完全做到。在《礼记·礼运》的记载中,孔子把他的社会理想概括为“大同”社会,并做了这样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论语》的《颜渊》和《尧曰》两篇中,孔子提出了治理天下最重要的四件大事。一是民生问题,要粮食充足。二是国防问题,要军备充足。三是教育问题,要重视丧祭之礼,以此对民众进行教化,使民德归厚。四是民心问题,要取信于民,这是立国之本,是最重要的一条。孔子认为,哪怕缺少粮食,缺少军备,也不能丢掉民心,丢掉了民心,必然会垮台。

孔子继承了周公提出的德政思想,强调要取信于民,就必须实行德治。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这就是说,为政者实施领导,要靠品德高尚,有了这样的高风亮节,就有了号召力、凝聚力,好像天上的北极星,满天的星斗都会围着它转动。孔子还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这都是强调为政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重要作用。什么是为政者的“仁德”呢?在《阳货》和《尧曰》两篇中,孔子讲了六个字:“恭”,就是敬业,为政者要恪敬职守,尽心尽力;“宽”,就是容人,为政者要胸怀宽广,待人宽厚;“信”,就是信守承诺,为政者要说话算数,言而有信;“敏”,就是勤奋敏捷,为政者要思路清晰,勤政为民,讲求效率;“惠”,就是恩惠,为政者要给民众看得见的实际利益;“公”,就是公正,为政者只有坚守公平、正义的原则,才能令人信服。这六个字,对于当今时代的领导者来说,也是字字重千钧。

孔子还提出了“尊五美,屏四恶”的具体要求。他所尊崇的五种美德,一是“惠而不费”,给民众以他们想要得到的利益。比如民众最需要住房,你给他提供一套合适的住房,他就会满意,你提供高级小轿车,他买不起,不满意,就是浪费了。二是“劳而不怨”,从民众的实际和意愿出发去让他们劳动。地里种什么庄稼最好,农民最有发言权。可是我们有些干部不去倾听他们的意见,搞强迫命令、瞎指挥,结果收成不好,劳民伤财,农民就会有怨气。三是“欲而不贪”,想要成为有仁德的人就不要贪图名利。搞那些政绩工程,或者以权谋私,你的仁德就丧失了。四是“泰而不骄”,对待民众既要安泰矜持,又不骄傲怠慢。五是“威而不猛”,既要庄重严肃,使人有敬畏之心,又不蛮横凶暴。他所摒弃的四种恶政,一是“不教而杀”。教育人是领导者的职责,你不教育他,不让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去惩罚他,杀戮他,这就是残忍。二是“不戒视成”。你当领导,不事先告诫下属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做到什么标准,就硬要他拿出成果来,这就是暴躁。三是“慢令致期”。自己玩忽职守,督办不力,却要下属到期达到很高的要求,这就是害人。四是“出纳之吝”。需要给予下属的好处,过于吝啬,这就是有失体统(《论语·尧曰》)。

孔子的政治理念是什么?最集中的表达就是四个字,叫“允执其中。”(《论语·尧曰》)这是尧把天子之位禅让给舜时讲的一句话,也是孔子中庸之道的思想渊源。中庸之道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哲学范畴的“度”。凡事过犹不及,要把握好这个度。第二是伦理范畴的人品。把度的概念运用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能够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仁”和“礼”的尺度,就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第三是政治范畴的公平。允执其中,就是指为政者要坚信不疑地把握住公平的原则。孔子把它具体化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执其两端”,就是要全面地看事物,既看到“过”的一面,又看到“不及”的一面,这样,才能做到不偏不倚。“用其中于民”,就是要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中道,坚守住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样,才能处理好民众的事情。常言道,“水平不流”、“人平不语”、“不平则鸣”。孔子所说的“公则说(悦)”(《论语·尧曰》),就是强调只有公平公正,才会使百姓心悦诚服。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公平、公正、正义的原则,是最重要的价值理念。

在那个礼坏乐崩的时代,孔子身为一介布衣,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不可能的,他徒报大志,唯有感叹而已。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圣人、明君的身上。这也是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传统社会中,从精英到普通民众的一种普遍的美好愿望。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样一种美好的愿望是靠不住的。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正确途径,这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就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这一理想的实现,不是靠某一个人,而是靠法制,靠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靠广大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只要我们沿着这个治国方略前进,我们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