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感情是写作的最高境界,真情实感是引流的重要法宝
经常读书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有的文章虽然写得很好,语句通顺、文字华丽、逻辑清楚、论述充分,但总感觉缺少一些东西,总是走入不了读者的内心世界。
仔细分析,原来写作者只是自说自话,没有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没有与读者进行充分的情感沟通、交流和互动。
更直白地说,就是文章没有感情,打动不了人心。人们似乎忘记了,那些拥有真情实感的文字,哪怕只是一些简单的、朴素的文字,也是最能吸引人、打动人心的。
一、融入感情是写作的最高境界
以前我总以为,一篇文章只要语言通顺,把事情说清楚了,就是一篇好文章。所以许多文章总是平铺直叙,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读起来总让人感觉平淡无味,吸引不了人,也没有让人读下去的欲望。
后来才知道,语句通顺、词语搭配准确、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修辞手法运用得当、没有语病,只是文章的最基本要求。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要做到结构合理、构思精巧、逻辑顺畅、衔接正常、推理可靠、论述精辟,要有设计感,能够吸引读者注意。
更为重要的是,文章还要带有感情,能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诱人。
这才是文章的最高境界,也是作者与读者进行情感互动,吸引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形成情感共鸣的根本保证。
作者带着感情写,读者带着感情读,并随时还原作者写作时的情绪和状态,这就是感情的融入,感情的交流,感情的互动。
二、抒情是一种简单的感情交流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抒情散文,这些散文总是在文章的末尾,或者一段话即将结束时,刻意地加上一些看似抒情的感叹句,但这些感叹句似乎与上下文没有什么联系,也没有什么衔接关系,只是为了抒情而抒情,似乎没有这些话就不算抒情。
比如,一个人出去旅游,见到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于是在叙述完美景后,不自觉地加了一句:伟大的祖国真是河山壮美!这看似在抒发情感,其实有些画蛇添足。
事实上,好的抒情不一定非要用到这样的感叹句,只要做到把情绪蕴藏在文字中,让读者亲自去感受就可以。
抒情也不一定就是夸赞和感动,还包括思念、恐惧、紧张、彷徨、感慨、愉悦等。
抒情也不一定总是在文章的末尾,只要在每个恰当的地方融入恰当的情感,能真正表达出当时的感受,就完全可以。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显得不做作,也容易引导读者跟着你的节奏继续读下去。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你流露出的感觉,品味你释放出的情感。
动情不是胡乱地表达感情,不是煽情,也不是滥情,而是进行合理有效地规划,营造某种感情氛围,通过这种氛围去影响读者,吸引读者注意,实现作者与读者隔空的交流、情感的沟通、激情的碰撞。
三、学会在写作中融入感情
写作必须带着感情去写。只有融入了真情实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人去看,才会感动人。
有的文章通篇就是一种情绪,要么是兴奋,要么是悲伤,要么是惊恐,要么是怀疑,所有内容都是为了烘托这种气氛,所有的语言都是为了渲染一种情绪,从头到尾就用这种风格一直延续下去。
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比较简单,也能让人沉浸于其中,便于理解和接受。
文章看似简单,但用特定的语言,别样的描写,倾注了作者的感情,读起来也让人为之动容,为之倾倒。
要想写好这样的文章,就需要在写作前确定好文章的基调,并从开篇就以这样的基调去写,用特定的句子,特定的语言环境去铺陈,去展开,去深化。
在随后的行文中,也要反复强调和升华这种情绪。到文章的最后也要重新进行点题,回到这条情绪的主线上去。
四、带着读者去体会感情的变化
还有的文章中呈现出多种情绪,可能刚开始是悲伤,随后是惊喜,最后是激动。总之,在一篇文章中,作者引导读者经历了情绪的起伏和波动,读者阅读时就像坐过山车,情绪被带着上上下下,起起伏伏,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这样的文章,与单一情绪的文章相比,更能吸引人,更能感染人,但写起来难度更大一些。
如果把文章的感情比作一条线,单一情绪可能近似于直线,而多种情绪就会是一条曲线,一
条拐了很多弯的曲线。每一次拐弯,都是一次情绪的起伏。有了很多的起起伏伏,文章读起来就会更加吸引人。
要想写好这样的文章,仅靠先写文字再提炼感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写作之前,就先确定好情绪框架,想好情绪如何安排,哪里需要压低,哪里需要提高,哪里需要释放,哪里需要升华。
把情绪框架确定好之后,再去填充内容,用特定的词语、句子去表现出这些情感,让读者读到这些词语,读到这些句子,就能感受到这种情感,仿佛和你在面对面交流,仿佛和你在经历同样的事情,体会同样的情感。
这种的写法,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读者的心思出发,牢牢抓住了读者阅读时的心理变化。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感染性更强,感情更浓烈,才能算是一篇好文章。
动情是写作的高级状态,没有感情的文字不会给人留下印象,也不会感动人。能够通过文字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是写作者需要认真对待的事,也是写作者终身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