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点评】第55辑:周达绝律选评||英子评诗微刊第305期
周文彰题
英子点评周达绝律十一首
武大樱花节随感(组诗)选八
周达
一
每至春来忆珞珈,人生识得几芳华。
校园四十年中梦,半是湖山半是花。
英子点评:
每年春至,周达先生会不由自主地忆起武大。时过境迁,芳华不再,人生能有几回春?唯有武大校园的樱花在诗人四十年的梦中永不凋谢。“半是湖山半是花”定格成作者四十年永恒的镜头,时时在梦中出现,从中足见周达先生对母校的热爱与眷恋之情。全诗由“忆”总起,进而感慨人生之路,最后落笔武大校园,点出樱花。此为组诗的总序。
三
花开斋舍乐融融,日出湖光潋滟红。
半世雕虫知纪历,几人鞭马踏春风。
英子点评:
此绝如同六月的天气变化极快,又如前行的小舟急转直下,前后形成强烈的反差。前两句写景,色调明丽,以丽景暗示大好的前程。后两句以典议论,抒发感慨,浑然天成。晋陶渊明《桃花源诗》有句“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想来大多数人皆为半世雕虫浑浑噩噩地掐着年历过日子吧,又有几人能够“春风得意马蹄疾”呢?从武大走出去的学子,又有几人豪情鞭马?
四
泽畔行吟步每迟,樱花开到十分时。
平生长做东湖梦,今在东湖又梦谁。
英子点评:
周达先生醉心樱花,在湖畔行吟而步履缓慢,以此行为烘托出樱花之美;进而顺承写了此时的樱花已经完全开放,美丽之至。转结采用互文的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平生长梦东湖之樱花,今在东湖赏樱又会梦到谁呢?留白手法堪赞,余味无穷,从而道出樱花给人带来了美好的梦境。
九
小路悠悠走不完,满园红紫怯春寒。
撑开一伞成天地,每爱樱花带雨看。
英子点评:
读罢此绝,即刻想起戴望舒的《雨巷》一诗:“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同样的浪漫唯美,不一样的感情色彩。起承叙事写景,“怯”以拟人化手法写出了樱花在春雨中的姿态,让人顿生爱怜之心。转结叙事抒情,尤以结句入情入境。
十
百万花枝开正繁,遮人洋伞逐风翻。
内心自认非游客,只恨校园成故园。
英子点评:
此绝前两句看似平平,其实独具匠心。起句突出樱花开得繁盛,次句以伞花逐风而翻突出游人之多,两相映照,并为转结做好铺垫。武大是周达先生的母校,按说他当然不是众多游客中的一员,白驹过隙,不觉然昔日校园已成为故园了,昔日的“主人”成为了今日的“客人”,令人感慨,“自认”与“只恨”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形成反差,从而凸显诗人对校园难以言说的情感。
十二
芳草有情随处生,樱花无语近清明。
不知今夜灯窗里,听得几多风雨声。
英子点评:
草木有情,樱花先知。起承点面结合,对比鲜明,突出了樱花深沉的情感,蕴理涵情。首句说理独到深刻:天涯何处无芳草,芳草有情随处生。从广度写出“芳草有情”之意,“随处”一词道出芳草之情的随意性,目的是由面到点地衬托出樱花的“情有独钟”——只为清明,“无语”与“随处”相互对比,更显得樱花之爱深沉真挚。转结由物及人,借物抒情,很自然地想到明·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诗的“风雨”一笔两到,语意双关,既是清明之雨,又是人生风雨,从而表达了诗人对故园深沉的爱恋。
十四
为谁开落为谁留,拂面老枝同白头。
眉眼深含三月雨,樱花占得几分愁。
英子点评:
纵有情怀千万里,最怕归乡归不得。此绝弥漫的乡愁扣人心弦。首句赋予樱花以立体的人之形象,她似乎在告诉归乡的人儿:你来或是不来,我就在那里。次句深化此意,“同白头”形象地表现了樱花的外形与内在,形神兼具,借物抒怀。转句最是出彩,雨中樱花的形象深情款款,那份深情即是对家乡的深情——三月雨即是樱花雨,樱花雨即是乡愁雨,乡愁雨蕴在樱花的眉眼间,在三月里飘然洒落。如此,思乡之情水到渠成。
十八
奚囊空负本无收,随口诵吟多不留。
谁道归来花满橐,每删难尽是乡愁。
英子点评:
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云:“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后称诗囊为“奚囊”。从周达先生一下午吟咏了十八首樱花诗看来,周先生自嘲“奚囊空负本无收”也未免过于自谦了,但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樱花的痴恋。周达先生随口吟诵的诗篇大多不会留下,普普通通的次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铺垫作用。转句宕开,诗人赏花归来却是诗囊满满,“花满橐”即为这十八首樱花诗也。可是,诗人无法像以往一样将随口吟诵的樱花诗删去,因为每一首樱花诗都寄托了他对故园的热爱,诗载乡愁,是无法删掉的。次句与结句的鲜明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故园的无比热爱。此诗为这一组诗的总结。
贺南天湖梅花诗词文化节
周达
有梅花处有知音,清绝真堪万古吟。
十里天湖微雨散,一春香雪绛云深。
何劳月弄横斜影,自可文生铁石心。
炎岭岁寒风亦暖,几多诗句水边寻。
英子点评:
这首贺诗如梅花般清雅,将梅花与诗词融为一体,层层铺展,扣题深入。作者从梅花的知音——诗人写起,“清绝真堪万古吟”顺承其意;颔联抓住南天湖的特点进行描绘梅花之景,尤以对句的比喻形象贴切,引人遐想;颈联上分句化用宋代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其一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下分句化宋·苏轼的“晚岁犹存铁石心”而自生新意,化典无痕,如同己出,意蕴深远;尾联以“几多诗句水边寻”画龙点睛,何人寻也?自然是梅花的知音了,如此回扣首联,浑然一体。全诗描写、用典、叙事并用,语式灵动,耐人品味。尤喜!
丁酉中秋武汉遇雨
周达
今夜谁遮万古愁?登临依旧赋南楼。
何言无术观天柱,自可御风飞客舟。
健笔追随庾信老,清辉分与谢庄留。
煽情最是家乡雨,沥沥滴深江汉秋。
英子点评:
一个成熟的律诗作手在结构章法和遣词造句上是非常讲究的,此诗即是。首句设问起笔,不仅定下情感基调,而且埋下伏笔。颔联采用流水对,道出中秋遇雨之情形。颈联自然用典:“健笔追随庾信老”道出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庾信之代表作《哀江南赋》有“赋史”之称,据《北史》记载,庾信留在北方,“虽位望显通,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月赋》是南朝宋辞赋家谢庄所写的一篇文章,在叙事中透出怨遥伤远之意,然今夜遇雨,且把月之清辉留给谢庄罢。一番蓄势之后,尾联点题,“煽情最是家乡雨”道出遇雨勾起的思乡情怀,“沥沥滴深江汉秋”以景结情,情感深沉。
汩罗中华诗人节范诗银吟长来电相邀因疫情防控未能成行特步李之仪端午二首韵相寄
一
周达
天幸汩罗沉楚佩,一江流去尽诗人。
端阳又至光阴骤,斜日空随世事新。
风动岭南怜远客,雨生泽畔泣孤臣。
羁情苒苒生如草,今夜荆湘梦几巡。
英子点评:
娴熟的律诗章法和浓厚的羁旅情怀是周达先生作品的特色之一,此诗再次得以彰显。首句不俗,汨罗江因了屈原一投而成名,作者认为“天之幸”也,“一江流去尽诗人”说明汨罗江浸染、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如今端阳又至,不禁感叹光阴飞逝,世事翻新而斜日依旧。当风起之时,那是来自故乡的风,似乎怜惜岭南的他乡之客;岸边细雨飘飞,似乎也在哭泣坚贞孤独的忠臣。颈联由端阳身在他乡的自身处境联想到历代的孤臣,意在表达一种漂泊的情怀,这种游子的孤独感时常流露在周达先生的作品中。尾联继续回扣这种羁旅情思:羁情苒苒生如草,今夜荆湘梦几巡。将“羁情”比作快速生长的草,化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句,“今夜荆湘梦几巡”将思乡之情推至高潮。“生”字重,或可避?
作者简介
周达 1962年生,湖北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央党校经济学研究生,清华大学EMBA。现任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长青诗社荣誉社长,天涯诗词比兴首席版主,编有《清娱集》。
评者简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70后,粤人居琼。倾心诗词创作与评论,创办《英子评诗》公众平台。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华诗词》《诗刊》特约评论员、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会刊《琼苑》执行主编、《儋州文苑》主编。
《英子评诗》微刊第305期
撰稿、编审、制作:张金英
“英子评诗”公众号设置英子评诗、英子说诗、英子视点、诗词漫谈、论坛撷英、名家风采、诗家风采、词家风采、诗词人物、琼苑新声、嘤鸣酬赠、群英诗会、群英点评等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