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长篇报告文学连载《足迹·七成果生辉》【上】
七、成果生辉
2007年11月18日下午。
北京。
人民大会堂。
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将“中华英才”的奖杯和《深情岁月》荣获“论著金奖”的证书颁发给一位来自中原名城平顶山的中年干部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在人民大会堂贵宾厅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第二天的经验交流会上,他又被组委会邀请上主席台作了典型发言,他在30分钟的精彩演讲中,自始至终被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他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
他就是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深情岁月》一书的作者赵俊杰同志。
洋洋60万字的《深情岁月》,2007年11月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我们有幸成为该书的第一批读者。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柏栓,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中鼎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管理学院原党委书记吴栋教授分别为该书作序。全书分《组织干部工作》、《综合·协调·督查》、《纪检监察工作》、《地方人大建设》、《财经·科技·教育·城建》、《工作随笔》、《记者访谈录》等七大部分。
正如李柏栓在《序》中所写的那样:“……许多文章包括经济方面的文章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有建议,前瞻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尽管有些文章的背景离现在有些时日,但细细读来,文中观点并不过时,有些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借鉴意义。这说明作者苦心孤诣,独具慧眼,较好地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他不但是一位忠诚勤勉的公仆,也是一位废寝忘食的文化人。”
吴栋教授称:“通览《深情岁月》这部文集,人们会被作者对现实情况的熟知程度,对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独到见解,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满腔深情,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朴实的语言所吸引、所感动.‘琴心剑胆公为本,玉品松风寒中梅’,‘青莲不染在人间’,这是其友人赠他的一副对联和国画中的一句话,其实这正是他做人、做事、做文的真实写照。”
最近,我们在采访时巧遇汝州市原人大常委会的一位副主任,他给笔者讲:“我和俊杰相处十多年,他能不为‘官’累而为民为,一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很可贵。看他你就看《行与思》,读他就读《深情岁月》,言由心生,文如其人,心系群众,务实肯干,表里如一,可贵、可敬、可亲。这几天,我一直在看他的著作,感受很深,我认为他的书有四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门类广泛,内容丰富;二是紧跟形势,与时俱进;三是深入浅出,可读性强;四是写法新颖,阅而不倦……”作者的朋友吴国钦读后也如是称颂之:“一盆君子兰,是您高风亮节的品行;九朵梅花,是您不畏逆境奋斗向上的激情!你对同志的亲情真诚,你对工作的严谨公正,读您就是读您的《深情岁月》,观之如朝霞散绮,诵之若行云流水,味之是哲理人生,行之犹铜镜魏征!党性、人性、教之、为之、受益终生!”不错,该书通体都散发着作者在长期工作中所形成的克已、认真、踏实、勤勉的敬业态度和严谨 、客观、创新的思维方法。 这些特点构成了该书的核心思想,见证了作者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人生轨迹,也充分反映了他言行上所体现出的人民公仆的人格风范。
十届河南省政协常委、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宋华平同志读完该书后给作者题赠诗曰:“清风劲竹兰相伴,明月高悬灯窗前;勤勉敬业品高洁,耕读沃土著新篇。”中学退职校长李金明先生读过该书后也欣然题诗一首,非常形象的概括出了该书作者的精神境界:“深入浅出集大成,情系社稷与苍生。岁寒始知松高洁,月华一如秦时明。”作者认识的一位朋友——秦皇岛市人大办公室主任李守玉来信说,他们统一购置了该书,发给领导干部学习参考……由此可见,《深情岁月》的社会影响力真是情深意浓,受到广大公务员的青睐程度可见一斑。
中共平顶山市委组织部的一位同志在《激情岁月深情文——读赵俊杰同志的<深情岁月>》一文中写道:
《深情岁月》可以用“博”和“约”两个字来概括。说它“博”是指此书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其中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组织、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打开目录,令人耳目一新。第一部分是《组织干部工作》,由此可见,作者对党的组织干部工作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第二部分是《综合、协调、督查》,分析综合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督促检查与指导,这些当然是党的干部必备的能力。作者高屋建瓴,卓识独具,文章说理透辟,令人信服。第三部分是《纪检监察工作》,这些文章对于开展反腐斗争,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第四部分是《地方人大建设》,作者现在担任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深知人大工作的重要性、必然性,其中的文章对于人大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对于如何开创地方人大工作新局面,提出了真知灼见。第五部分是《财经、科技、教育、城建》,这些都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能够领导 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从第五部分的文章来看,作者不仅学了,而且学得好,运用得好,他不但自己学,而且还指导更多的基层干部去学。《深情岁月》“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行文的简约,凝炼。决没有“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毛病。毛泽东曾经批评过那种“写文章,做演说,著书,写报告,第一是大写壹贰叁,第二是小写一二三,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作者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在《深情岁月》一书中俯拾即是。例如《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文,首先提出:实行监督检查的重要性,又分析了这些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最后找出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的方法,读后让人了然于胸,深受启发。
“约”的最突出表现在《工作随笔》这一部分。这部分文章短小精悍,多在千字左右。这些文章虽短,但内容意味深长,很有《燕山夜话》的文笔风格。如《话说学习》、《读书要“五善”》。作者说读书要:善择、思、记、行、挤,这确确实实是发自肺腑的经验之谈,读后让人受益良多,这也是学习的好方法。
总之,《深情岁月》是一部作者在充满激情的岁月里写成的满怀深情的书,值得我们从事基层实际工作的同志学习和参考。此书 将以她的实践性,现实性、理论性、实用性而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应该说,该书是作者“行”与“思”的果实。我们从中看到了作者具有“望尽天涯路”的那种志存高远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能体会到他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寂寞,“衣带渐宽终不悔”,即使是人“憔悴”也甘心情愿。在学习和实践中领悟真谛,可谓语由心生,文如其人,言诚意远。
赵俊杰是个永不满足的人,他又瞄准了新的目标——他要填补石龙区人大没有志的空白。
2008年4月29日,《平顶山市石龙区人民代表大会志》编纂工作动员会在区人大会议室召开。区委组织部、区委党史办、区委保密局、区政府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史志办、区档案馆等有关部门的同志参加了会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俊杰出席会议并就《人大志》的编纂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省、市、区领导对《人大志》的编纂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怀和支持。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书记李柏栓、平顶山市委书记赵顷霖,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恩东,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侯玉德,时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薛新生等分别为该志题词、作序,予以祝贺和鼓励。薛新生同志在序中写道:“《平顶山市石龙区人民代表大会志》以比较翔实的资料,清晰的脉络,科学的体例,记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程,反映了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该志的出版发行,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全面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2009年5月,由赵俊杰主编的又一部巨著——《平顶山市石龙区人民代表大会志》摆上了人大工作者的案头。此志是平顶山市第一部人大志书,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历史进程。该志的出版,为平顶山市石龙区增添了一部民主法制及政权建设方面的珍贵资料。其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赵俊杰先生历时四年、五移其稿,数百次修改,用泣血之笔精心打造的洋洋50万言的长篇小说处女作《箕山小吏》于2013年1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来,在全国文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好评如潮。人民网、新华网、中国作家网、网易、新浪、天山网、红网、光明网、大河网、凤凰网等共发网友评论多达150000多条,点击数十万人次。
著名评论家、中国文联出版社副总编朱辉军评论道:“个人,在社会文化大转型中,往往面临艰难的抉择:要么随波逐流,要么引领潮流。这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农家子弟何峰无疑属于后者,与千千万万的人一样平凡,要引领潮流何其不易?所以他又有不平凡之处,这就使他超越了个人的时空,而进入到较高的人生境界。可以说,这是近年长篇小说画廊中一位令人耳目一新的人物形象。”
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长篇小说选刊》执行主编顾建平评论道:“歌诗合为时而作,小说亦当为时而写。《箕山小吏》植根于现实土壤,得地气、得源泉,内力充沛枝繁叶茂。主人公虽是官场小吏,却有刚正不阿的品性、承担道义的铁肩,他所跋涉的崎岖坎坷,布满了时代的印痕。”
著名作家、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副主任廖建斌评论道:“‘农家军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曾经被阎连科、陈怀国等人‘唱’得轰轰烈烈、热闹非凡,进入二十一世纪则日渐沉寂。而今赵俊杰的《箕山小吏》又让我欣喜地看到了‘农家军歌’文脉的传承,别有韵味,主人公何峰身上荷载的更多的是鼓舞‘草根’的正能量。”
赵俊杰,字江峰,笔名一涛,农历戊戌年蒲月生,河南省汝州市人。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共党员。中国人才研究会会员,河南省人才学会理事,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部队里、地方上多个单位工作、主政,现任平顶山市石龙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坚持实践思考,业余笔耕,曾在《国防战士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当代保险》、《河南日报》、《人民日报》、《政策与研究》、《沧桑》、《组织工作》、《党的生活》、《求是》杂志、《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代表报》等数十家报刊上发表文章200余篇。出版有《行与思》、《深情岁月》等三部著作;主编有《实践与探索》、《纪检监察干部学习资料汇编》、《石龙区廉政文化书画大展作品集》、《为了大地的安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必读》等六部著作;参与编著的著作有五部。多次立功受奖。
《箕山小吏》是一部史诗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小说通过对一位基层领导干部成长经历、心路历程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至新世纪前十年,长达四十多年间的社会变革,生命遭际,官场风云。塑造了一位充满理想,勇于进取,正气实干,忠实为民的基层领导干部形象。讴歌了正义、公平及人与人之间的纯洁真情,抨击了消极、腐败及人的自私与险恶。同时也揭示了当今社会发展中应注意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主人公何峰一路走来,为实现人生价值不懈奋斗,执着求索,成不骄,败不馁,但正值事业走红时,他却又毅然辞官从零做起,其中真正的隐情是什么?何峰的征途充满了欢笑、泪水、曲折、无奈、呐喊和抗争,其结果又会如何呢?
小说语言质朴,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清雅畅晓,抒发人性,情趣盎然。多处催人泪下,令人振奋,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我反复研读了这部作品,感到越读越想读,越品味道越美,犹如吃糖,好似喝蜜,不但甜到心窝,而且香到肺腑。读之心动,为官做事,为夫做妻,为人父母,做人儿女,均值得一读,读了受益。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忆当年感慨万千!读之受益、受启发、受教育。主人公是幸运的,赵司令员、常科长等是可敬可爱的,他代表的是正气、社会主流风尚。小说把握住了时代的脉博,从主人公的家乡的丰厚文化写起,表达技巧灵活,情节波澜起伏,故事精彩不断,催人奋进,发人深思,有时也感人泪下,读后很有启发和教益。其实人的一生各个时期都会经历大大小小很多事情,小说抓住了主人公何峰各个时期的主要事件去描写,反映了其善其勇其智其为其“恶”,也反映了其父母、家庭、社会对主人公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折射出了何峰所在时代社会的困苦、期待、喧嚣、冷静与奋争。小说语言质朴,人物丰满,有动人、感人、启迪之力。何峰千里奔乡葬母,想必天下孝子看了都会泪流满面。这部作品是作家以敏税的政治洞察力,听命于生活的权威,精心构思,绞尽脑汁,不惜血本,精雕细刻出来的,风格独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语言饱含着激情的哲理性、寓庄予谐的幽默感、带点儿洋味的乡土味,一股新鲜气息迎面扑来,读后久久放不下,令人历久难忘。现将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写出来,以作引玉之砖,并就教于赵俊杰先生和读者朋友们。
一、听命于生活的权威 “箕山小吏”呱呱堕地
赵俊杰仪态儒雅,风度翩翩,如果接古装戏的角色分类,他应列入小生这一行当。但是,如果与他深入交谈,你就可以发现他坚强刚毅的另一个侧面。赵俊杰有12年的军旅生涯 ,而他笔下的主人公何峰也是一位从农村到部队的优秀青年,《箕山小吏》用了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写部队生活,并且写的生动、逼真、传神! 从军报国历来都是古今中外热血青年的热切向往,更是有志青年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良好平台。何峰在部队养成了成功的品质。雷厉风行,令行禁止;襟怀坦白,光明磊落;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善于自省,敢于担当;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等等。这些都是当代军人的良好品质,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些品质,也就拥有了成就事业、拓展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何峰在部队锻炼了一个健康有形的身体。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一切事业的基础。部队严格的军事训练可以让一个弱不禁风的少年变成一个健康强壮的汉子。部队独特的军姿训练,要求每个人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就是再差的体形,也能给练成一个雄赳赳气昂昂,精神抖擞的合格军人。在人的一生中,这种干练、笔直、泼辣、镇定的军容军姿,让人终身受用。
何峰在部队养成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他当兵入伍后,离开了母亲,失去了依靠。衣服、被子得自己洗;每月的津贴费,得盘算着怎么花;面对问题,得自己独立应对处置……等等,时间久了,母亲的那根“拐杖”就自然地被扔掉了。独立的生活方有独立的人格,拥有独立的人格才能在以后的人生独挡一面、堪当大任。
何峰在部队养成了学习思考的习惯。基层部队每周都有班务会,党团会;每周末有组织活动;一天之中,有三个半小时,即:半小时听广播,半小时读报,半小时看新闻联播,雷打不动,看完后,围绕某个问题开展讨论,人人发言,开会讨论发言,得挖空心思想出个一二三、ABC,所以,在发言中,非得增强思考和记忆能力不行。经常组织的黑板报、文艺晚会、演讲会,人人登台表现自己,是骡子是马,非得拉出来溜溜,谁也别想逃,训练之余,课外活动,逼得你不得不思考,不得不读书读报。所以,何峰经过这样长久的思维训练,学习思考能力也就自然高人一筹,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无形的提高。
何峰在部队还掌握了就业的技能。而且这些技能是在部队严格训练、严格考核的情况下,甚至是血与火的考验下获得的,远比大学里学的专业知识管用、过硬,更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另外,部队为了培养全面人才,还全面实施交叉换岗,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极大地增强了军人能力素质的复合性和全面性。他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作风。一个人,到了部队之后,就有这个感觉:当兵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不拖泥带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军人一经接到任务,从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不完成任务不罢休。更有见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强烈荣誉感。主动作为,靠作为赢得位是军人的一贯品格。何峰在部队开阔了视野。阅历就是财富,阅历就是能力,阅历就是人生。登高必自卑,远行必自弥。人长期在一个地方,容易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眼界狭隘、思想落后。而到了部队,就会不断地接受各种学习教育,就会整天与来自天南海北的优秀青年摸爬滚打在一起,还会经受很多演习、救灾等重大活动考验,自然就会像海绵一样吸纳各种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眼界、心胸均会为之开阔,想事情、看问题、干工作都会高人一筹。这些都是用钱买不来的。
几十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说“军队是所大学校”。真的,凡在军队这所大学校淬过火的人,绝大多数都会成才。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人生为之亮丽异常。
赵俊杰在何峰回乡奔丧一章中这样写道:
何峰从春城坐火车赶到豫州,从豫州坐车到长水县城,再从长水县城乘车赶回家乡的公社所在地。这儿离家还有七八里远,没有汽车可坐了,只好步行匆匆往家里赶。
走到离家三里远的邻村时,何峰在街边碰见一群妇女,正在路边拉闲语。看见身穿军装的何峰,那群妇女频频朝何峰张望,何峰听见她们小声议论说:“这不是马楼何木匠家的大孩子吗,可怜回来晚了,连他娘的面也见不着了。”
何峰心里“咯噔”一跳泪涌双眼。心想:“电报上说母亲病危,怎么连面也见不上了。莫非母亲真的去世了?我可怜的娘呀!”泪水从他的眼里夺眶而出,涌上了脸颊。他害怕人们看到他的哭相,匆匆出了村子。前边不远就是自家的村子了,何峰只觉得两腿发软,再也迈不动步子了。路边有一块石头,何峰一屁股坐在那块石头上,失声痛哭起来。
娘的身影清晰地出现在他的眼前。深夜,娘坐在床前,为自己补衣裳。娘蹲在灶火旁,一边朝灶里填着柴火,一边柔声喊道:峰呀,给娘背背书。冬日深夜里,娘怕自己冻着,在床旁燃上玉米杆火,让自己取暖。自己放学回家,娘交待做饭的妹妹说:“你哥回来了,菜里滴点油吧。”火热的夏天,娘穿一件烂衫,浑身是汗,在案板上擀面条的情景,逐一从眼前闪过。他记得有一次,自己不小心摔倒,流了一点儿鼻血,娘却吓得背着他跑四五里地找医院。多少年来,娘总是匆匆地到地里干活,又匆匆从地里赶回家,为全家人做饭,披星戴月永远没有一刻儿的歇息……娘呀,您辛苦操劳一辈子,没有享过一天福,儿子本来想,等过两年就将您接到身边,孝敬您的,谁知您就等不到这一天,五十岁不到,您就突然撒手去了!
天空阳光灿烂,但何峰却感到一片昏黄,像刮着大风。他在那块石头上坐着哭,几次想站起来赶快回家,但腿软他没站起来。直到看见远处有人来了,才撑着起来,挣扎着往村里走。来人是一个叫凹斗的邻居老汉,凹斗老汉走近了,见是何峰,对他说:“峰呀,你可回来了,你娘都过世几天了,等你回来出殡呢!”
何峰忍着悲痛往家里走,到家门口,看见两个弟弟穿着孝衣,站在门口,一见何峰,两个弟弟哭着迎上来,哭着说:“哥呀,你回来晚了,咱娘已经走了。”
何峰腿一软,往地上倒去,两个弟弟赶紧搀扶住他,将他搀回家去,母亲的棺材放在老屋,一家人和挨近亲戚都围坐在棺材四周,何峰扑向棺材,手抚着棺木,嚎啕大哭。
屋子里顾时一片哭声。
这时,一位本家婶子过来拉起何峰,劝道:“峰娃呀,别哭了。你娘已去了几天了,就等着你回来见她一面,就要殡了,你快跟你娘再见一面吧!”
何峰止了哭声站起来,早有人将棺盖移开,何峰靠近棺材,他看见娘的衣服已穿齐整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脸也很干净,娘微闭着双眼,神态非常安静,好像她正在安睡。何峰轻声说:“娘,我回来看你了,儿子不孝……”说到这儿,他忍不住又哭了起来,泪珠儿像断了线的珠子滚滚而下。
何峰回家当天,母亲就殡葬了。在安葬母亲后返回的路上,何峰和亲友们依然悲伤地走着,有的还在议论着母亲的好。大妗子说:“峰呀,你娘可是一天福也没享,整天就知道干活儿,膺记别人。你给她买的那块布料,挨近人来了,她就拿给人家看,还总夸你孝顺、懂事。唉!到老她也没舍得穿呀。”何峰听了,又一阵心酸落泪。
晚上何峰带着浑身疲惫和哀伤去见父亲。
父亲独自躺在堂屋的东房里,这几天他很少露面。一是他不忍面对亡妻的丧事,二是他悲伤过度,身心都很疲惫,实在无力再东跑西颠了。何峰见父亲老了许多,面容憔悴,头发添白又乱糟糟的。
何子玉看见儿子,伤感地说:“峰儿呀,这几年日子好过了,你娘却突然走了,她没有福呀!唉……”
何峰见父亲悲伤的样子,说:“伯,你还要保重,不能伤心过度,如果你再有个病叫我们兄弟咋办呀!”
父亲说:“我没事的,这几天是为你娘的过世操心大了,慢慢就好了。”
何峰说:“伯,要不你跟我到部队上住些时候。”
父亲摇下头说:“不用了,再说我哪走得了呀,你弟弟在城里上高中,你妹还上着初中,他们还要人照顾,地里的庄稼也离不开我呀!”
何峰沉默了。他感到父亲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弟弟妹妹们还没有成家,娘突然走了,家里家外的一切都要放在父亲一人肩上了。想到这儿,他眼里又充满了泪水,突然想:自己是不是该转业回来,好为父亲分担一点儿重担?
何峰把这想法给父亲一说,父亲忙说:“你可不能有这想法,在部队干得好好的,回来干什么?你就是回来,能天天守在我身边吗?在部队这几年,公家对你不错,你们这茬子兵,你的进步不算慢,你可不能对不起部队呀!”
何峰觉得父亲说的有理,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何峰又问:“伯,俺娘身体平时好好的,怎么突然就……”
父亲听了,叹口气说:“这都是命呀!那天天很热,你娘在南地锄地,锄了半天,回家做饭,做着做着,忽然一阵头晕,就倒在灶房了。当时你妹在家,赶紧抱着你娘喊了几声,你娘已经不能说话了。你妹哭着跑到隔墙儿你叔家喊人,等人赶到时,她就咽气了,临走连句话也没留下来。”
何峰又是一阵难心,掏出自己衣服口袋里的手绢擦了擦眼泪。
父子俩说了一会儿话,天已不早了。何峰去看弟弟,弟弟已经熟睡了,他驻足细看,弟弟的脸上还挂着泪花,自己的眼泪一下子又涌了出来,他拉拉被单给弟弟盖住肚子,把桌子上放的蚊香点上,停会儿,轻轻掩上门,就摸黑儿到学校去找郭秀娟了。
郭秀娟已怀孕五个月了,家里人怕她怀孕期间伤心劳累对胎儿不好,就不让她在家里住,只在母亲过世当天和出殡那天让她回家一趟,何峰回来这几天,只和郭秀娟见了一面,也没顾得上说话。〖HT〗
伟大的变革召唤着伟大的文学。
从此,中国文坛又多了一个光彩夺目的新的艺术形象——“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