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任峻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任峻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汉末三国时期诸侯乱战,群雄入走马灯般轮番登台亮相。但万变不离其宗,有一条主线是不变的,要问站在这场历史大戏最中间的C位大咖是谁,曹操当之无愧。能够在四战之地兖州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开创曹魏帝国,曹操的文韬武略在整个中国古代的帝王中也少有人能比。关于曹操能够成功的原因,已经有太多的文章去分析解读,仅凭短短一篇几千字的文章也不可能说得多深刻全面。除了最重要的军事才能之外,古代或现代有相通的一点,甚至可能是最根本的一点——农业发展,也是曹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真实历史上的战争并没有演义小说中那么夸张的神机妙算,双方绝大多数情况还是要凭硬实力真刀真枪地拼杀。战争对于将领、军师们更多属于脑力劳动,但对成千上万的普通士兵们而言,那可是重体力劳动。身穿几十斤重的盔甲,手拿着沉甸甸的青铜或铁质武器,还要快速行军,还要冲锋、肉搏,如果因为填不饱肚子而少了一分力气,那在战场上就是性命攸关的事。所以在史书上每当将军们带领死士准备出城劫营之前,总是杀猪宰牛让士兵们饱餐一顿,这既为了激励士气,也给士兵们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张辽突袭孙权大营就是绝佳案例。

另一方面,在古代战争中,粮草比诡计要重要得多。毕竟计谋这个东西,除了己方要神机妙算还要让对方露出破绽。破绽这东西可遇而不可求,总不能把胜利的希望寄托于对方的失误上,战争可不是儿戏,失败没有重来的机会。所以您会看到,每当攻城战时,如果防守方城高池深意志坚定,进攻方基本毫无办法,只能围城。这时就开始比拼耐力,谁的粮草先支撑不住,谁就失败。

通常来讲因为进攻方劳师远征,补给需要长途运输,所以消耗比防守方要大。但相应地防守方没有外来补给,只能节衣缩食。典型的如袁绍进攻臧洪,臧洪在东郡军民的支持下坚守一年,最后到人吃人的地步才被击败。反过来诸葛亮几次北伐,都是因为粮草不济而遗憾撤军。所以,各路猛将谋士们在战场上的功绩背后,都绝少不了后勤团队的支持,只是因为这种工作不够光鲜亮丽,所以主管这方面的官员地位与名气远比不上带兵打仗的将军们。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曹操能够由弱变强的过程中,一个强大的后勤保障机制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章既然为三国良将系列,今天要介绍的自然也是曹操帐下重要将领,但特别之处在与此人虽为将领,做的却不是带兵打仗之事,而是专门负责农业生产。他便是曹魏第一个典农中郎将,任峻。

任峻重大事件之一——慧眼识曹操

任峻(?—204年)字伯达,河南尹中牟县人。在东汉有两个郡属于特区,即长安与洛阳两都,分别称京兆尹与河南尹,按照州一级划分,两地都属司隶校尉部。河南尹的治所当然就在洛阳,中牟则是下属的一个县。

中平六年(189),首都洛阳发生了一系列变故。汉灵帝驾崩,十常侍之乱,何进、何苗接连被杀后朝廷一片混乱。董卓趁虚而入把持了朝政,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暴行。作为洛阳附属地区,中牟自然是重灾区,免不了董卓的部队来劫掠。

看着董卓手下的凉州士兵烧杀劫掠,中牟县令杨原恐惧不已,打算弃官逃走。任峻则劝说杨原不要逃:“董卓带头作乱,天下人全都看在眼里。然而至今没有人站出来反抗,不是没有这个心,只是形势逼迫而已。府君若敢于率先起兵,必定有人应声而起。”

杨原也是个没主意的人,问任峻:“那我具体该怎么做呢?”

任峻便答道:“如今虎牢关以东,属河南尹尚有十几个县,很容易就能聚集一万多兵力。如果府君能够代理河南尹职权,聚集这股力量的话,大事可成啊!”

《三国志·任峻传》载:峻曰:“今关东有十馀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若权行河南尹事,总而用之,无不济矣。”

杨原听从任峻的建议,任命任峻为主簿。接下来有趣的是,由任峻为杨原上表朝廷代理河南尹,也就是说这两个人互相提拔了对方。当然这时候估计关东各地也早就不服董卓控制的朝廷,所以很难说上表任职这个行为究竟是发源于袁绍,还是任峻。

按照任峻的计划,杨原命令河南尹下属各县起兵,各自保卫家园,反抗董卓部队劫掠。

不久关东联军成立,经过中牟地界。杨原显然不是成大事之人,所以很多人犹豫究竟是跟随联军出征,还是留守本地。毕竟天下大乱人心惶惶,对于未来在何方,大多数人都不清楚。

也不知任峻是如何慧眼识珠,在各路诸侯中看中了当时只是张邈附属的曹操。也许曹操之前在洛阳做官时认识就认识任峻吧,总之任峻跟同郡的张奋一商议,俩人联手带领全郡归附了曹操。

《三国志·任峻传》载:会太祖起关东,入中牟界,衆不知所从,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

这前半句话细想起来其实经不起推敲,有陈寿为传主溢美之嫌。毕竟河南尹是杨原不是任峻,而且当时曹操不过是代理奋武将军,名下没有尺寸地盘,而且不久就在荥阳败给徐荣几乎全军覆没,根本没有领有河南尹的实力与时间。后半句才是实情:任峻其实是率领宗族、宾客组织起来的私人武装数百人,加入了曹操的部队。

这时候的曹操连块地盘都没有,有人就肯带着全部家当投奔,曹操也是激动不已。一激动,就把自己同族的某个妹妹许配给任峻做妻子,完全把任峻当做自己人。

起兵初期的曹操是非常讲义气的,曹休、曹真都收养在身边视同己出,还有鲍信、张邈这种生死之交的兄弟。这有年轻气盛、城府尚不够深的因素,也体现出曹操确实为笼络人心肯下本钱。后来曹操外出征战,任峻就负责在后方安排粮草运输等后勤工作。

任峻重大事件之二——典农中郎将

建安元年(196),曹操到洛阳迎汉献帝到许昌,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汉献帝到许昌的原因就是洛阳已成荒无人烟的废城,而曹操那里至少能吃饱饭,然而曹操的地盘上粮食也不算充裕。毕竟兖州地处四战之地,长期与各路诸侯的混战使曹操也没多少余粮,加上大旱,军粮更加捉襟见肘。

裴松之注引《魏书》载: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

这段史料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惨像,各路诸侯都缺粮,因为缺粮而自生自灭的势力不可胜数。就连最强大的袁绍和袁术的军队,也只能靠桑葚、河蚌来充饥。至于人吃人的现象,在曹操的军队里也发生过。

该怎么办呢?羽林监枣祗、骑都尉韩浩二人提出屯田的办法。自己生产粮食,总比靠劫掠敌人来得稳定。曹操采纳建议,任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

当时天下间大片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为了躲避战乱、逃避入伍的流民非常多,加上拖家带口规模庞大的黄巾军降卒,这些人都是现成的劳动力。曹操用招募加强制的手段安置了一批百姓在许昌周边,让任峻统一管理进行农业生产。

在枣祗、韩浩等人的帮助下,曹操为屯田制设计了一整套制度。管理屯田的官员以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的体系进行管理,典农中郎将的级别与当地太守平级,其管辖的土地与人口独立于所在郡县,产出的粮食也不向地方缴税,而是直接供给曹操的军队,等于是地方上独立的行政系统,这种制度今天也有借鉴与应用。

屯田的收成分配,有两种方案。第一种,使用官方租借的牛耕田,官方收六成,百姓留四成;使用自己的耕牛,官民五五分成。并且每户农民都需要入籍造册,不准私自离开屯田区。这种分成比例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但在当时,这种方案既能给流民提供稳定的生活来源,也能保证军队的粮食供应。

实际上屯田制并非曹操首创,早在汉朝初年就有发配罪犯到边疆开垦、边疆部队戍边屯田的记载。不过这种都属于军屯,曹操大规模安置流民在腹地屯田则开民屯先河。

曹操打仗在行,但内政方面经验还不够,对需要长时间运作的农业心里也没底,所以最开始只任命了任峻一名典农中郎将,负责许昌周边的屯田试点。效果如何呢?

《魏书》载: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

效果好得出奇,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任峻的辛勤劳作取成果丰硕,曹操见状在所有自己地盘的州郡全部推广屯田制,几年后“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这种特色屯田制贯穿曹魏整个历史,名将毌丘俭、晋文帝司马昭都曾担任过典农中郎将。

任峻重大事件之三——保障有力

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正酣。虽然之前的屯田制使得曹操缺粮的情况大为改善,但战争就像无底洞,有多少粮草都不够填。除了保障士兵吃饱,还有路途损耗、敌军劫掠等多种因素使得粮食消耗比平时快得多。

作为后勤经验丰富的将领,任峻被曹操派去负责粮草、武器等辎重的运输。大家都知道曹操火烧乌巢断了袁绍粮食供应,才使袁绍溃败,实际在之前曹操也没少被袁绍劫粮。说是劫粮,实际交战中根本来不及劫走,基本都是一把火烧掉,所以很多粮食就这样损耗了。

如何应对袁绍军劫粮呢?任峻进行了一番思索。劫粮的部队多是轻装上阵,便于迅速机动;而对运粮一方有力的因素则是交战地点为平原,可选择的道路很多。既然不能完全躲过敌军耳目,那就多分几路齐头并进。

任峻把每千辆运粮车编为一部,十支运粮队从十条道路分别进发,这样能够把损失降到最小。另外增派部队严加防守,使敌军不敢轻易接近。

就这样,任峻出色完成了己方的后勤保障任务。当时人们评价认为,曹操治下的强盛富饶,起于枣祗的屯田建议,成于任峻的辛劳成果。

《三国志·任峻传》载: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

官渡战后,曹操封赏群臣,其中上表封任峻为都亭侯,封邑三百户,升迁为长水校尉。以专职种田而种到封侯拜将,任峻可谓前无古人了。

任峻其人宽厚,做事非常有条理,所以他的建议曹操很愿意采纳。同时任峻又非常讲信义,比如当初饥荒时收养死去朋友的遗孤,出钱接济贫困的亲戚朋友,总是有求必应。

建安九年(204),也许因为操劳屯田之事太耗费精力,任峻早早就去世了,曹操也为此哭了很长时间。

任峻死后其子任先继承爵位,然而任先也很快去世并且没有子嗣,封国无人继承被废。

不过,作为曹操最早期的支持者兼妹夫,任峻的劳苦功高曹操是时常挂念的。这种挂念也影响到曹丕,后来曹丕称帝追封功臣,特意追授任峻以成侯的谥号,又封任峻次子任览为关内侯,以示对任峻这位曹魏元老功臣的表彰。

任峻并没有在前线指挥作战,而是专门在后方埋头搞生产建设,以及为前线输送粮草的工作。作为曹魏的第一名典农中郎将,任峻虽然没有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但他的特殊贡献是一般将领都无法代替的。作为曹魏军队的幕后英雄,任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任峻及屯田制的简单介绍就为您讲述到这,更多三国风云人物将陆续登台,感兴趣的话敬请点击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0)

相关推荐

  • 三国札记(一):曹操的霸业 是“种田流”的胜利

    三国史,即使按最宽泛的算法,也不足一世纪. 然而,这短短的一段历史,竟让后人沉醉了上千年.即使现在,要评选中国历史最大IP的话,三国至少"坐二望一"--要不是近些年"宫斗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三国时期,尽管魏蜀吴三方互相攻伐几十年,但三国各自在对外族的战争中均处于强势地位.究其原因,三国分别拥有相对稳定的国家体制,并且连年战争中锻炼出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毌丘俭重大事件之四--东征高句丽,记功刻碑还 上期文章介绍了三国后期曹魏名将毌丘俭征讨辽东与高句丽的战绩,讲到高句丽都城丸都被攻破,国王位宫逃往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昶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昶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位曹魏晚期名将,王昶.提起这个人,大多数朋友可能非常陌生,如果对三国正史兴趣不大,您可能完全没有印象.没关系,相信您读完本篇文章,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基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基(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为大家介绍了三国后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冷门武将王昶,本期笔者要讲的同样是曹魏晚期的一位重要武将,同样姓王,还做过王昶的部下,在王昶去世后还接替他镇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基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基(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王基重大事件之四--荆州刺史,文修武备 在上一期文章中笔者讲到王基在高平陵事变后,被视为曹爽一派的官员而受牵连罢免,本期继续讲王基之后的经历. 嘉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陈泰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陈泰(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最近的几篇系列文章讲到的曹魏阵营武将,大多出身于并州士人集团.作为司马懿所属的士人圈子,近水楼台纷纷身居要职是很自然的事,至于为曹魏立国打下根基,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陈泰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陈泰(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陈泰重大事件之四--狄道之战 嘉平五年(253)二月,在东兴之战取得胜利的东吴太傅诸葛恪再次大举伐魏.五月,蜀汉姜维率军出武都,自石营经董亭进攻魏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凌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凌(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王凌重大事件之七--谋立曹彪 针对司马家族的三次反抗,史称"淮南三叛".三次反抗都发生在淮南一带,绝非巧合.篇幅所限笔者无意进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凌篇(中)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凌(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王凌重大事件之四--力战有功,三州刺史 作为司马懿权力道路上最后一位重量级对手,王凌的主要经历也值得关注.上一期已经为大家介绍了曹操与曹丕时期王凌 ...